實況報道
有祥路(Yew Siang Road)在巴西班讓地鐵站對面,路不長,不遠的盡頭就是突破宣道之家(Breakthrough Missions)——新生命開始的地方。
一些死硬派吸毒者,在這個非牟利機構裏找到了信仰,體驗生命有新光芒,照亮人生轉個彎,遠離毒品走在新生路上,伸出援手幫助他人脫離毒海。
突破宣道之家創始人之一兼總幹事梁西門(64歲)今年邁入戒毒40年,他以過來人身份接受《聯合早報》專訪,
暢談戒毒艱難、創設突破宣道之家初心,以及把“戒毒”做成事業、海外設“分行”等壯志。“突破”成員也坦蕩蕩分享他們的不堪回首,感恩現在。
梁西門小時住在陳笃生醫院後面,3歲時父親病逝,靠母親拉扯長大。
他的三個哥哥全上英校,舅父說“通通是‘紅毛派’不好,應該去華校”,結果媽媽把最年幼的他送去華校。
念小五時,無心向學的梁西門經常逃學,終于辍學。母親經營咖啡店忙于生計,無暇管他。
小小年紀就“闖蕩”江湖,梁西門15歲自組幫派,成爲私會黨小頭目;厮殺、收保護費是家常便飯,16歲染上毒瘾,像是理所當然的事。
當年的他,嗜毒花樣多,從吸大麻、服迷幻藥、抽鴉片,到注射嗎啡和海洛英,樣樣不缺。
1969年到1974年期間,他一共被捕三次,坐牢兩次,曾在聖約翰島和樟宜監獄服刑。
後來,幾個同道陸續因吸毒暴斃。喪禮上,一次又一次親眼看到他們的父母哭得呼天搶地,讓他聯想起自己的母親,何嘗不是爲他流過無數的眼淚?這撼動了迷失方向的他,決心改過。
可是,吸毒容易戒毒難,後來的好幾年,梁西門嘗試了各種方法,還是徒勞無功。
1975年,他爲了遠離損友,到姨丈在樟宜的奎籠居住。毒瘾一發作,就跳海泡水,好讓自己清醒,卻沒有成功。
他也嘗試針灸、吃安眠藥、喝烈酒等。十個月後,仍然戒毒失敗。
1977年受新生兄弟啓發 成功戒毒
1977年,梁西門在家注射海洛英時,一個道上的兄弟上門找他,改變了他的一生。
“那個兄弟曾是死硬派的吸毒者。見面時,我發現變成基督教徒的他,簡直脫胎換骨成了另一個人,這大大重燃了我戒毒的希望。就是他帶我進入‘希望之家’,改變了我的余生。”
梁西門完成六個月的療程,成功戒了毒,但他自覺根基不穩,繼續留下,待了足足三年。
有了信仰的他,積極向上。1980年結婚,與妻子李愛珍先後進入神學院修讀神學課程。兩人育有兩個孩子,幼女還在念大學,當營運經理的長子已婚,給他添了個孫女。
1983年設立突破宣道之家
1983年7月,梁西門與幾名前吸毒者本著協助吸毒者的使命,設立了基督教福音戒毒中途之家——突破宣道之家。
他們希望以過來人身份,協助吸毒者脫離罪惡和毒品的桎梏。
“突破”最早在樟宜租房,搬了幾次,1999年“落戶”有祥路的舊校舍,直到現在。
“突破”提供吸毒者免費住宿和餐食,更通過多個社會關懷福音企業,給予他們培訓機會,爲他們重返社會做好准備。
“突破”營造了一個無毒、無賭、無煙、無酒的環境,並在培訓和輔導以外,加入大量的運動項目。
“一些人被這樣的健康生活所吸引,意識到必須用新生活來取代舊生活,就會選擇留下。”
突破戒毒成果獲肯定 首家海外分行落戶印尼
梁西門強調,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戒毒要按部就班,腳踏實地去做。
“學好三年,學壞三天。一些吸毒者因爲根基不穩,容易走回老路。所以,要用三年的時間來打好根基,五年試根基,七年生根成長,之後才能開花結果。”
梁西門等人多年的付出獲得當局認可。監獄部門視“突破”爲關鍵的合作夥伴,每年送三四十名吸毒者到“突破”接受八個月的強制留宿培訓計劃。
突破宣道之家的工作,也獲得印度尼西亞力寶集團(Lippo Group)總裁李白(James Riady)的支持。
2001年,李白在雅加達興建可容納百人的建築物和泳池,連同1.2公頃(1萬2000平方米)的土地,讓“突破”免費使用。如今,李白是印尼突破宣道之家創辦團主席。
除了印尼,“突破”的戒毒事業也擴展到加拿大、中國福清以及印度東北部曼尼普爾邦(Manipur)。這些海外“分行”,都一律使用“突破”的標志。
“突破”明年35年歲
梁西門不時到神學院或教會分享經驗,一名來自印度的學生受到他的感召,回鄉後設立了“突破”,幫助家鄉無數的吸毒者。
梁西門說,聯合國2013年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濫用毒品的人已達2億4600萬,每年因毒品暴斃者超過18萬人。
“明年突破宣道之家將邁入第35年,我希望能將‘突破’帶入七到10個國家,幫助更多吸毒者。”
資金方面,“突破”這些年來,靠教會和信徒的愛心資助,也通過所提供的各類服務,得以維持龐大的開支。
突破宣道之家提供的服務包括搬運、花圃與園藝、洗車打蠟、裱鏡框和畫框、燙金書本裝訂、腳底推拿,並且售賣銅雕木雕和燒烙畫、柚木藝術家具,甚至在聖誕節售賣蜜汁火腿。
對“突破”社會關懷福音企業有興趣者,可撥電聯絡(電話:6479 7734∕56),或親臨有祥路突破宣道之家查詢。
咖啡館有故事的人
國家法院對面的“突破咖啡館”今年邁入第10個年頭,顧客都知道,這家咖啡館的員工態度謙和、服務至上,完全看不出他們以前是死硬派吸毒者。
咖啡館的食物和服務水平口碑甚好,但自新的國家法院大廈工程兩年多前動工以來,生意受到影響,但打理這家咖啡館的梁西門堅決不停業。他說,咖啡館是個讓員工接觸社群的平台,爲日後融入社會做好准備。對員工而言,咖啡館也是個生命的見證。
他說,咖啡館的顧客包括法官、主控官、律師、嫌犯和他們的家屬。“在那裏開咖啡館的最大目的,就是要隨機提醒——我們再也不要進去法庭。”
突破宣道之家目前正在積極物色中央廚房,以便提供自助餐服務,爲前吸毒者或釋囚制造更多就業機會。
彭光榮:靠信仰改變生命
咖啡館廚房員工彭光榮(56歲)因參加私會黨、收保護費、吸毒等,五次進監獄,扣除刑期折扣,總共坐牢22年,鞭打38下。
他最後一次因販毒而坐牢,216克毒品,海洛因純度達13.18克,“差1.82克就判死刑了。”
彭光榮最終判坐牢23年兼鞭打15下,扣掉刑期折扣,關了15年半才獲釋。他在2007年10月17日出獄時,靠信仰努力改變生命。
他在咖啡館工作,學習放下自己,多體諒和包容他人,與大夥兒一起成長。
林利福:朋友說我是新造的人
林利福(46歲)曾是私會黨徒,被灌輸“武力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思想,十七八歲因吸毒等罪,進出監獄五六次。
2011年出獄時,監獄部門安排他到突破宣道之家,從此生命徹底改變。
林利福溫文爾雅,很難想象他以前暴戾,使妻子非常懼怕他的樣子。如今,他是兩名小孩的好爸爸,妻子引以爲傲的好丈夫。
在國家法院對面的這家咖啡館服務,讓他常有機會看到牢房舊友,有的來保釋朋友,有的吃了一頓就准備進去坐牢了。舊友驚訝他的改變,說找不到他昔日的影子,像是新造的人。
受訪時,林利福出示手機裏一張舊照;少年十五二十時,20名黨友的合照。他感慨地說:“這些人有一半不在了,不是被吊死,就是吸毒而死。”
賴華忠:從破壞社會到建設社會愛社會
賴華忠(76歲)是突破咖啡館的元老。他在馬來西亞居銮出生,父親在他3歲時過世,自小由姑姑撫養。
14歲時他當咖啡仔,與流氓混雜,誤入歧途,無惡不作。18歲被警方追捕,逃到新加坡後,繼續撈偏門,還染上毒瘾,多次進出監獄。
賴華忠說,1983年他最後一次吸毒,罰款2000元,“我步出法庭就馬上被捕,原來當局要送我回馬國。”
他給扣押了數小時,奇迹般獲釋,繼續居住本地。20多年前,他成爲新加坡公民,在58歲時成爲老新郎,與小一歲的教會姐妹結婚。
賴華忠現在充滿喜樂,對社會賦予的一切尤其感恩。“我們以前破壞社會,現在應該建設社會,更愛社會。”
他在突破幫忙輔導吸毒者,“最高興的是看到他們有改變,成家立業,不再進監獄。”
新生人說新生
林德興:“突破”扶持了我
“突破”總務林德興(49歲)已婚,有一對子女。他因吸毒,22歲時首次進監獄,後來再判監三次,總共坐牢七八年。
“1996年2月26日出獄那天是我的生日。我打給姐姐,她怕了我,叫我不要回家,否則報警。我無處可去,在電房睡了一晚,隔天摸到‘突破之家’,梁西門收留了我。
“在這裏我什麽都做,幫忙手工藝品、園藝和搬家部,也輔導前嗜毒者。
“我以前是爛泥巴,‘突破’扶持我,給了我新生命。我現在內心充滿的喜樂和平安,是金錢買不到的。”
陳昊德:我知道什麽叫做非常感恩
“突破”足部推拿師陳昊德(58歲)因誤殺罪坐牢23年,2007年到“突破”求助。
“我來這裏時,什麽都沒有。因爲‘突破’,我考到三張足部推拿專科文憑,還進修神學課;現在無所缺,非常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