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向的那個地方,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洞窟之一。它有“東方盧浮宮”的美名,有著燦爛輝煌的文明、浩繁的藝術和宗教珍寶,無數奇詭的探險故事——敦煌莫高窟。
艾琳的這一趟敦煌之旅,在莫高窟逗留10天,一共拍攝了168幅黑白照片。
艾琳20歲時,在密歇根大學的暑期夏令營,她接觸到巴慎思1935年敦煌之行的相關知識。在短暫的三個月裏,囫囵吞棗地聽完後,敦煌千佛洞成了她魂牽夢萦的地方。
當時她沒有想過自己可以有一天親自到敦煌,因爲那本都是老學究們做的事。“他們可以在專門機構的組織下前往敦煌,駕著馬車,覽數周之久。”
而當她經過了多年的遷徙,重返北京,她再次聽見心中來自敦煌的呼喚。
艾琳意識到自己必須出發。
艾琳遇見了一個姓劉的大家庭。當時的流行是男士長衫配圓禮帽,女士大褂,燙頭。
當地人忙于農事
艾琳擠上了一輛滿載著人的卡車,在廣袤的西北土地,一路顛簸。
同行的有外國人、學生、工程師等,
還有中國的穆斯林,
穿著黑色的長袍、
綁著頭巾的男人,蒙面的女人。
艾琳見到了開發中的玉門油田、沿路的一些寺廟和佛塔。
有一座寺廟的主持得知艾琳特爲敦煌而來,熱情地迎接了她,送她雞蛋和茶葉作爲禮物。
當敦煌莫高窟終于在黃沙之中出現,艾琳熱淚盈眶。
她停在莫高窟外,眺望了它很久。
「這裏是我的天堂。」
艾琳深深被吸引,甚至感覺自己無法再離去。
莫高窟的入口前
照片中的人是蘭州培黎學校的學生,
來進行考察
當她終于進入莫高窟,常常在一個洞窟、一面牆壁之前駐足數小時之久。
她參觀考察,拍攝下數百張黑白照片。她深知石窟中這些精美壁畫、塑像所蘊含的文化財富,從而想盡可能的多做記錄。
艾琳目睹和記錄下的敦煌,不像現今拍攝的那樣精致和清晰,而呈現出一種陳舊褪色的味道。
第159窟西牆
第283窟西牆
第285窟壁畫描述騎兵戰鬥的景象
第217窟藻井
內心受到震動,艾琳在敦煌的夜裏輾轉難眠,後來她在書裏記載了這些夜晚:
「 晚上休息,我鑽進土台上蠶繭一般的睡袋後,聽到風吹過楊樹的葉子,把屋頂的鈴聲弄得叮叮當當。隔壁的寺廟傳來僧人的頌歌,還有傍晚儀式上聽到的鑼鼓聲。
那刻我幾乎可以感覺到——就像我在莫高窟裏感覺到很多次一樣——數以千計的比丘、比丘尼;朝聖者和捐助者;學者和老師;藝術家和手藝人,他們都帶著愛和虔誠的精神去爲這些不可思議的石窟做出貢獻。」
「 我每天都早起,借著東面而來的大約兩個小時的日光,看它們慢慢將光線投射到那些完整的昏暗的洞穴中。
我帶著喜悅觀察著,在某些石窟裏,日出的第一縷光芒穿透進來,照亮那一尊尊位于中心的莊嚴雕像。」
這一雙夫妻對敦煌的影像記錄,最終分別作爲《神聖的綠洲·敦煌千佛洞》&《敦煌佛教石窟壁畫》兩本書籍在美國出版。
他們的女兒布朗尼·文森特回憶父母時說:“那是他們最引以自豪的成就。”
布朗尼·文森特把她父母拍攝的莫高窟照片及她母親出版的書《神聖的綠洲》一起交給敦煌研究院,並與朋友一起捐款12000人民幣。
她希望敦煌的美可以傳延至後世,可以被更多人知曉。
現在,攝影器材和技術越來越先進,紀錄敦煌的影像也可以把它的美表現得越來越清晰了。
還有點萌萌哒
對現在的遊客來說,遊覽敦煌莫高窟一般情況能看8-10個窟,遊覽時洞窟裏面早已不准許拍照,因爲要防止強光對壁畫的傷害。
而半個多世紀以前,艾琳·文森特和約翰·文森特這些早期的旅人們拍下的照片,爲理解敦煌莫高窟的曆史、了解石窟在保護之前的樣貌,提供了重要的地理材料。
很多西方人第一次通過他們的書籍和影像得以知道半個地球之遠的中國,有個神聖的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