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到邻居家串门的时候,看到五岁的邻家哥哥跟一岁多的弟弟在客厅里玩搭积木的游戏,而妈妈却一直在低头玩手机。哥哥每次都能把积木搭的高高的,可是弟弟每次看到以后就会用手去推倒,这惹得哥哥非常的生气,生气的哥哥就会用手去推倒弟弟,弟弟就会哭泣。这时,妈妈听到哭声以后,就会大声责骂哥哥:“弟弟还小,不懂事,你是哥哥,难道也不懂吗?要是弟弟摔到头出血了怎么办?”哥哥被责骂以后大声地哭了起来,可是依然被妈妈不依不挠地吼着:“你再哭,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出去”。这时哥哥哭的更厉害了,不仅把积木撒了一地,还不停的用脚踢门。
为什么一个五岁的孩子在受到妈妈的批评以后,情绪异常的激动,这很大程度都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
虽然孩子上学有老师教育,但是与孩子接触更多的是我们父母,我们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如何?很大程度上是与他的家庭有关。
01错过了最佳的培养自控力的年龄
美国脑研究专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对自控力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是大脑皮质层的前额区的一部分,也就是“眼窝前额皮质”。“眼窝前额皮质”的发育临界期是三岁之前,尤其是出生之前到出生后两岁半左右是发育最快的时期,过了临界期——也就是三岁,“眼窝前额皮质”几乎就不再发育了。
因此,我们最好在孩子三岁之前培养孩子的自控力。难道过了三岁以后就不能再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了吗?当然不是,只是过了三岁以后再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效果没有那么明显,而且要下更多的功夫。
02对孩子粗暴的压制
在邻家哥哥把弟弟推倒以后,哥哥就被妈妈大声的责骂,但是由于是弟弟错在先,所以哥哥会觉得很委屈,就大哭了起来。但是在这时,却遭到妈妈粗暴的压制:“你再哭,你再哭我就把你扔出去”。
这种粗暴的压制方法,虽然有时候可以立竿见影的让孩子停止哭泣,但是却遏制了孩子的发泄情绪。如果孩子停止哭泣,也只不过是因为害怕,而且这种方法不仅会让原先的不良情绪得不到缓解,反而又多了被粗暴压制的痛苦,所以久而久之很容易让孩子出现情绪暴躁的问题。
03忽略对孩子的培养
邻家爷爷跟我说,孩子妈妈每天就是拿着个手机在那里玩儿,就让孩子在旁边玩玩具。每次只要孩子发生争执或者矛盾,就会大声的吼骂孩子,从来没有好好的教导过。
我想说好孩子不是骂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了。在孩子发生争执或者矛盾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去了解事实的真伪,再去判断谁对谁错。再根据对错对孩子进行教育,而不是一股脑的维护小的,责怪大的。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对于自控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认知、专注力以及帮他们合理的宣泄情绪是关键,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引导孩子呢?
01从外源性控制转向内源性控制
根据儿童早期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了解到,培养三岁前孩子的自控力主要是从外源性控制向强调儿童内在因素的内源性控制转变。
几个宝妈在聊天的同时,几个两三岁的孩子也凑到一起玩玩具。可是玩着玩着突然就吵了起来,其中还有一个小朋友大哭大叫。了解情况后,原来是这位小朋友抢不到玩具,而用大哭大叫来表示自己的情绪不满。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大哭大叫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其次,我们要让孩子停止大哭大叫的行为。再次,我们要让孩子了解到抢玩具是不友好的行为。
在孩子的认知、动作和语言尚未充分发展之前,我们大人就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督的责任。在孩子做出不对或者不友好的行为时,我们大人就应该通过一定的手段,控制孩子的行为继续发展,而且要帮助孩子辨别行为的后果,以及提醒孩子没有记住的行为规则,从而使他们逐渐理解和内化社会规则。孩子能够理解和内化这些社会规则时,他们就不会情绪暴躁的、竭斯底里的大吼大叫,而是去思考和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控力。
02具备专注力,才能更好控制行为
脾气暴躁的孩子性子总是很急,做事比较冲动,总是不经过思考就给予采取行动,这就是他们最大的缺点。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出发,这样孩子才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1有趣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苏联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孩子在游戏和单纯的完成任务,这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的孩子可以持续的时间会比单纯完成任务的孩子持续的时间更长。实验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他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是比较强。因此,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比如我们可以跟孩子玩“什么玩具不见了”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我们先挑几样玩具放在桌子上,让孩子数一数认一认,并说出玩具的数量以及名称,然后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拿走一样,让孩子看看什么玩具不见了?之后孩子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回想、去查看、去寻找。这样的游戏方法就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跟孩子玩搭积木、串珠等游戏。
2引导孩子有意注意
有一次去邻居家串门的时候,看到邻居家的哥哥正在房间里写作业,邻居家妈妈在跟我们聊天的时候不时的走进孩子的房间,一会儿送水,一会儿送水果,一会儿又送零食,总是担心孩子渴了、饿了。殊不知,邻居家妈妈这样的行为却严重干扰了孩子专心学习,长期下来只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形成。
要想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必须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上面所说的邻居家哥哥在写作业的时候,妈妈就不应该进进出出的去打扰,而是让孩子安安静静地专注地写作业。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训练孩子,带着目的去自觉地集中和转移注意力。比如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的包包放哪了?”“宝贝,帮妈妈看一下桌子上的碗筷够了没?”等,这样有目的的引导孩子学会有意注意,可以让他慢慢养成围绕目标,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03利用音乐和绘画帮助孩子合理宣泄不良的情绪
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的孩子,在他们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很难控制让自己保持冷静,他们一般都会当场发泄出来,比如,他们会大喊大叫、攻击别人或者是伤害自己来达到发泄的目的。可是,这样的宣泄是不科学的。
儿童情绪管理研究专家建议:父母们可以通过音乐和绘画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合理宣泄不良的情绪,这样能在培养自控力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音乐
参观过幼儿园模拟上课的都知道,只要老师一弹钢琴,原本闹哄哄的教室里马上就会变得鸦雀无声,孩子们马上就会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这就说明了音乐能够帮助孩子培养控制情绪的能力。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教育,在开启智慧、训练自制力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豆豆每次起床之后自己就去穿鞋子,可是每次他都因为穿不好或者穿不进去而把鞋子丢掉,这时候相信我们很多父母都会帮助孩子去穿,或者是教导孩子怎么去穿鞋子。的确,这是对的。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音乐安抚孩子的情绪。
比如孩子这个时候在闹情绪,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听一些音乐,更准确的说是一些儿歌童谣。因为儿歌童谣简单、朗朗上口,孩子只要一听,也会跟着轻轻地哼唱,孩子就会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并且这种愉悦还能够对孩子的学习起到催化的作用,这使得孩子在接下来要参加的游戏或者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是因为这种兴趣,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就会自觉地遵守规则。所以,适当地运用音乐儿歌的方式,可以达到提高他们自我控制能力的目的。
2绘画
在这里,我们就拿文章开头的例子来说,相信有很多二胎家庭都会上演上面的这一幕,在孩子处于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不要急着跟孩子讲道理,也不要粗暴的对孩子进行打压。我们可以在家里的某个角落,专门腾出一小块地方,在墙上贴满报纸,可以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让孩子在涂鸦区任意的涂鸦,以宣泄情绪。
在哥哥推倒弟弟以后,这时我们可以让哥哥到涂鸦区去宣泄他不满的情绪。在哥哥的情绪稳定以后,我们可以告诉他弟弟的做法是不对的,同样,他的做法也是不对的,这无形也是一种训练孩子自制力的途径。
说白了,利用音乐和绘画帮助孩子合理的宣泄情绪来达到训练孩子自制力的目的,其中的原理就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在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音乐和绘画上。让他们通过音乐和绘画把他们的情绪发泄出来,从而让他们继续保持冷静,稳定的情绪。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懂得如何主宰自己,但主宰自己的前提是能够自我控制。高尔基也曾说过:“哪怕对自己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坚强”。
可见,自控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知道,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不是传授他们多少知识点,而是通过自我控制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
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要抓住在三岁前的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从外源性控制转向内源性控制。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有意注意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并且要帮助孩子合理的宣泄情绪,以达到提高孩子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