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tt Craze
編譯/ 胡路怡
擁有560萬人口的新加坡每年從外國進口12萬噸海産品,其全國的食品自給率不足30%,但卻是東南亞地區的農産品和石油貿易中心。新加坡缺少土地和資源,缺乏發展水産養殖業的天然優勢,但政府的投入卻不計其數。
在農業領域,新加坡的定位是發展成一個科技創新中心,在國際舞台上與日本東京、美國聖路易斯等城市平起平坐,借此吸引食品供應鏈板塊的投資,解決自身食品供給不足的問題。
新加坡海産企業Oceanus Tech CEO Matthew Tan告訴UCN:“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食品供應安全,在這上面投入了大量資源,而且毫不吝惜。可盡管如此,發展水産養殖業仍困難重重,新加坡的能源和人工成本都太高了,目前大部分海産品依然從馬來西亞進口。”
除政府直接投入外,新加坡還有20多家國家級機構支持小微海産品企業孵化,其中包括Innovate 365機構,專門爲食品行業的提供專業實驗室,人造蝦公司Shiok Meats就落戶其中。新加坡國家主權財富基金Temasek(淡馬錫公司)在淡馬錫大學建造一處水産養殖創新中心,提供水産領域的産學研對接服務。
淡馬錫大學內的水産養殖創新中心
在政府支持下,新加坡最大的水産養殖企業Barramundi Asia計劃發展成全球最大的金目鲈生産商,養殖基地延伸到澳大利亞和文萊,産品返銷回國。而在新加坡,該公司正計劃建設一處金目鲈RAS孵化場。
“在新加坡,金目鲈市場在不斷擴大,尤其是真空包裝的魚片産品,烹饪和油炸都比較方便。”Tan說,“金目鲈是一種相對容易繁育和養殖的魚類,做到規模化生産十分重要。”
新加坡還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糧食安全政策夥伴關系(PPFS)的主持國,旨在與鄰國建立積極合作夥伴關系,鼓勵食品創新領域的投資。
據荷蘭合作銀行報告,2019年亞太國家在食品消費上的支出多達4萬億美元,到2030年這個數字將翻一倍,達到8萬億美元,中産階級的迅速崛起改變食品行業供給結構。
“我們的周圍都是農業國家,我們的想法是讓競爭不要激烈化。我們將所有資源都集中到一起,包括資金和技術,再根據需求分配這些資源。”Tan說。(本文轉自【UCN國際海産資訊】。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關鍵字】:新加坡農業水産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