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糧的奇迹》第一集《活力土地》,聚焦于70年來,中國人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掘潛力、釋放活力,提高糧食産量,從而勝利解決了中國人吃飽飯,吃好飯的奮鬥曆程。
“誰來種地”不用愁,職業經理人顯身手
視頻加載中…
視頻來源:紀錄片《中國糧的奇迹》
伴隨中國工業化、城鎮化深度推進,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誰來種地”“怎麽種好地”成爲中國需要面對的新問題。2010年,四川崇州農民開始探索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再聘請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土地的新型經營方式。
今年剛過而立之年的魏濤就是一名農業職業經理人。當初,他通過競聘上崗,開始管理千功村千豐土地股份合作社700多畝土地。六年來,他一個人就把合作社管理得井井有條。
如今,魏濤管理的土地,已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爲了增收,他接下種子公司的制種訂單,收益是常規稻谷的10倍;實行田間綜合套養,從養魚到養小龍蝦,魏濤手裏的土地附加值不斷攀升。
2018年,魏濤所在的合作社每畝地純收入達到1000元。這七百多畝地,每年能爲魏濤帶來收入二十多萬元。
懂技術、會經營、有知識、有激情,如今管理著崇州58萬畝耕地的,大多是像魏濤這樣年富力強的高素質農民。
三權分置改革,給了魏濤這樣的職業經理人,參與農業生産的機會,這些年輕人的新思維、新理念再次讓土地煥發出新的活力。
紀錄片《中國糧的奇迹》第二集《科技之力》,聚焦科技助力中國糧食産量不斷提升,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這田間耕種巨變的背後,是農業科技的深刻變革,是中國智慧不斷創造中國糧的生産奇迹。
古老職業新模樣,你想不到的中國麥客!
視頻來源:紀錄片《中國糧的奇迹》
盛夏七月,內蒙古巴彥淖爾開鐮節,拉開了河套麥收的序幕。
一場麥收大戰即將拉開,來自河南、河北、甘肅的農機隊伍不斷從各路集結。
麥浪滾滾,機聲隆隆。一台聯合收割機一天至少可以收割100畝。
每年全國都有30多萬台收割機參與跨區作業,從黃淮平原到華北平原、再到黃土高原,收割機大軍隨著小麥的漸次成熟遷徙。這一持續了二十三年的大規模自發性行動,是中國農民在生産實踐中的偉大創造。
新中國成立時,中國農業機械化從零起步,但今天,中國已成爲世界第一農機制造和使用大國。
5G放牛,物聯網時代,農業居然可以工廠化!
班瑪初一家,有三百多頭牦牛,每天需要有人在草原上看管。
5G應用測試團隊帶來了一項新技術,可以裝在牦牛身上的移動設備。
2018年,中國開啓12個省份的5G應用測試,四川阿壩就在其中。幾十年前,這片偏遠的高原連電話都打不通,但現在卻可以利用5G技術放牛。
如果說4G是修一條路,5G就是造一座城。未來,5G技術不僅能覆蓋大城市,還將給中國農業帶來深刻的變革。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11月18日、19日20:00檔
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紀錄片
《中國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