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園
本月舉辦的“南華圓”慶祝會上,南華中學文史館將開幕。文史館位于學校一樓至三樓,每一層有不同主題,著重于不同階段校史。
南華中學從一所純女校,發展爲今日的特選中學,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産。爲慶祝南華百年生日,校友過去幾年搜集文物和校史記錄,要將它們重現在校園新設的文史館,促進年輕學子對學校文化的認識。
新館其中一個亮點是前校長楊瑞初的半身銅像,校友會邀請知名雕塑家陳連山制作銅像,紀念這名爲教育界貢獻良多的校長。楊瑞初在1945年至1971年掌管南華,是任期最長的校長,也是創作校歌歌詞的作者。1967年,她獲時任尤索夫總統頒發公共服務星章。
南華中學的前身是南華女校,1917年由粵籍先賢熊尚父發動廣東社群創辦。學校創立初期,先後在哥裏門街和明古連街辦校,1941年搬遷到蘇菲亞山愛蒂絲路(Adis Road),明古連街舊校舍作爲分校,辦小學教育。
1982年底起,中學和小學搬遷到金文泰一道,中學1984年也收男生,校名從南華女中改爲南華中學。南華小學之後在1998年搬遷到惹蘭侖平。南華中學2000年成爲特選中學,2003年搬到現址,2006年成爲自治學校。
本月21日,南華中學和南華小學師生將重返中小學曾使用的金文泰校園,也就是國大數理中學現址,聯辦“南華圓”慶祝會。
展品附有華英文解說
當天,南華中學文史館將正式開幕。文史館位于學校一樓至三樓,靠近電梯角落,每一層有不同主題,著重于不同階段的校史,展出至少200件文物和照片,配上華英文解說。
校友會會長陳思平(39歲,建築師)受訪時說:“文史館的設計以校歌中提及的‘百年樹人’爲概念,一樓的‘根’介紹南華創校曆史,從戰前至1971年,即楊瑞初退休的年份。之後是二樓的‘枝’(上世紀70年代至2000年)和三樓的‘葉’(2001年至今),反映學校如何發展爲雙文化學校。未來我們也想逐步擴大文史館的範圍,從四樓延續至六樓,以根、枝、葉、花、果和籽主題貫穿,猶如一棵樹的成長,展現學校的成果。”
陳思平與10多名校友從籌備文史館資料的過程中獲益良多。“我求學時期並不知道誰是楊瑞初校長,在搜集資料時,了解她所做的貢獻,是當時少數被教育部派去外國考察的校長。以前不太明白唱校歌的意義,現在更能體會‘立國大記需百年樹人’的含義。”
文史館獲得學校咨詢委員會主席梁慶經支持和贊助。他的父親梁潤之曾是南華校董,南華中學新設的雙文化園涼亭將以梁潤之命名,紀念這名已故商人對南華的貢獻。
蘇菲亞山舊校舍前樹立牌匾
校友會執委張瑞平(64歲)認爲,南華經過不少變遷,甚至也面臨關閉危機,走到百年不易。蘇菲亞山舊校舍得以保留至今,還被規劃爲學前教育用途,讓校友感到欣慰。校友會也得以在市區重建局計劃下,在舊校舍前樹立牌匾,向公衆介紹地點的曆史。牌匾將在7月15日的南華中學百年校慶晚宴揭幕。南華人撰寫的紀念特刊《豐澤百年南華情》將送給校友。
南華中學校長洪葆說,學校能走到今天,感激一群熱心校友的支持,她希望學生從他們身上學習飲水思源的美德,回饋母校。
南華中二學生李汶娟將在“南華圓”活動表演舞蹈,期待參加難得一遇的百年校慶。她說,南華有很長的曆史,有了文史館,學生有空時可到這個角落欣賞並閱讀資料,家長和訪客也能了解學校的發展。
中三學生陳緯峻會呈獻打擊樂,以彩色膠帶裝飾的水桶爲鼓奏樂。“全體學生一起打鼓,有時難協調,但我們會互相配合,能爲學校慶祝百歲,將是難忘回憶。”
全體700多名中二和中三生會參與演出,南華小學也安排小三和小五生表演,旨在展現南華學子的活力。
儒家思想講座首次對外開放
配合校慶,南華中學首次將常年舉辦的儒家思想講座開放給公衆參加,主題是儒家思想與家庭教育。校方邀請台灣儒家學者劉滄龍副教授和高玮謙助理教授前來來主講。講座于5月28日(星期天)在南華中學舉行,時間是下午2時至4時30分。有興趣者可電郵校方報名,郵址是[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