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今年年初,火速完成建廠的特斯拉中國工廠,又火速生産出國産“Model3”新能源汽車,並在免征購置稅和新能源汽車補貼支持下,成功將低配版售價降至30萬元以內,加上其性能表現和品牌優勢,“Model3”上市即引發搶購熱潮,甚至出現“晚一天下單,晚一周提車”的現象。
“Model3”的産銷兩旺,讓人們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據研究機構測算,隨著特斯拉上海工廠的增産,疊加降價刺激需求,預計2020年“Model3”在中國銷量將達到15萬輛。然而,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同樣是在中國市場,有些新能源汽車品牌卻感到有點“冷”,續航裏程短、充電不方便、貶值速度快,成爲其銷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一熱一冷間,透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供需對上卯,經濟才能暢。如今,身邊不少商品都在遭遇類似的尴尬:明明有巨大的供給能力,卻怎麽也打動不了消費者。表面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歸根結底在于供需間的錯配:消費升級了,相關産業的供給卻沒及時跟上。事實證明,面對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只有讓産業與消費同步提升、比翼齊飛,才能實現供需完美對接,激發消費潛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促進産業和消費‘雙升級’”。
“雙升級”需要供需兩端“齊發力”。隨著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我國消費主流,保證産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在一個消費由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且需求日益占據決定位置的市場,如果只是一味在需求端發力,希望通過擴大總需求來推動消費增長,邊際效用會逐步遞減。部分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火爆告訴我們,必須供需兩端“齊發力”,瞄准消費的新趨勢,通過産業創新發展補齊短板,既帶動産業升級,也助推消費升級。
“雙升級”需要政府市場“齊發力”。作爲産品供給和創新的主體,企業是促進産業和消費“雙升級”的主角,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就可以無所作爲。隨著我國消費升級步伐的加快,消費行爲對于消費環境、基礎設施的依賴越來越強。同樣以新能源汽車爲例,這些年消費者的痛點之一就是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不方便”成爲一些消費者選擇傳統汽車而放棄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原因。充電樁作爲基礎設施,完全依靠企業推動和建設並不現實,推動充電樁更好更快地進小區、進單位、進停車場,需要政府部門在土地、資金和配套措施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讓充電不再成爲新能源車的“短板”。不止新能源車,眼下基礎設施、消費環境不完善等制約消費升級的情況在不少領域都存在,如物流短板制約電子商務“最後一公裏”延伸、消費環境制約教育和家政等服務業需求釋放等,需要政府和市場攜手及時補上短板。
“雙升級”需要宏觀政策“齊發力”。企業要想贏得市場,既靠自身技術創新和實力積累,也離不開宏觀政策和營商環境的支撐。特斯拉能夠在中國加速落地,一個重要因素是財政、貨幣、消費、投資、區域等政策的合力支持。事實證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離不開各項宏觀政策協同配合。以去年我國實施的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爲例,相關政策既從供給側有效減輕了實體經濟負擔,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現轉型升級注入動力,又從需求側提高普通居民收入水平,有效激發了國內消費潛力,進一步增強了內需拉動經濟的主引擎作用,全年共拉動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促進産業和消費“雙升級”,需要政策協調一致打好“組合拳”,最終暢通經濟大循環。
中國擁有令全球豔羨的巨大市場,潛力無限、機遇無限,也終將風光無限。只要齊心協力、持久發力,就能深耕好這個大市場,寫好産業和消費“雙升級”的大文章。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03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