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衛生學院研究部主任蘇巴瑪甯助理教授表示,年長者抑郁症患病率降低的原因,可能與政府和各社會組織積極推廣年長者心理健康有關。
葉偉強 報道
心理衛生學院調查顯示,本地年長者輕微抑郁症的患病率雖然比10年前高,但較嚴重抑郁症的患病率約比10年前少三分之一。
此外,與華族相比,印族和馬來族年長者的抑郁症患病率高出數倍。
心理衛生學院收集于2011年進行的新加坡年長者身心健康研究(Well-being of the Singapore Elderly)的結果,再次分析2565人提供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反饋。受訪者中,55.9%是女性;四分之三的年齡介于60歲至74歲;83.3%是華族,9.3%馬來族,6%印族。
研究顯示,年長者的抑郁症患病率約爲3.7%,比10年前本地類似調查的5.5%低。當年的研究有1092名年長國人參與。
輕微抑郁症患病率
比10年前高3.8%
但是,年長者輕微抑郁症(subsyndromal depression)的患病率爲13.4%,高于10年前的9.6%。
心理衛生學院研究部主任蘇巴瑪甯(Mythily Subramaniam)助理教授受訪時說,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爲這兩項研究都針對抑郁症的症狀,而不是詢問受訪者是否確診患抑郁症。
她解釋:“輕微抑郁症的患病率提高,可能是因爲越來越多人願意承認自己面對一些抑郁症的症狀。10年前,人們可能對這些症狀不太了解。”
輕微抑郁症的患者,症狀有可能會完全消除,只有一部分的病情會惡化。
對于年長者抑郁症患病率降低的原因,蘇巴瑪甯認爲,這可能與政府和各社會組織積極推廣年長者心理健康有關。
她舉例,政府在2007年3月成立人口老齡化課題部長級委員會,同年5月也成立活躍樂齡理事會,通過多個針對年長者健康課題的措施,加強人們的意識,包括及早察覺心理健康問題。
這份研究去年刊登在《新加坡醫學專科學院學刊》,今年獲頒年度最佳研究報告(金獎)。
研究也顯示,馬來族年長者的抑郁症患病率是華族年長者的3.2倍,而印族患病率是華族的5.2倍。蘇巴瑪甯說,這可能與華族較具堅韌性,或不同種族對抑郁症認識有差異所致,但要真正了解原因須研究各種族的生活方式、飲食和慢性疾病等因素。
年長者食欲睡眠問題
常被誤解而不受重視
今年70歲的王福(假名)于2011年底,有一天突然呼吸困難,緊急送院後確診患抑郁症,但接受治療一段時間後,體重仍不斷下跌,隔年初轉至心理衛生學院。
他受訪時僅透露,當初因家庭因素才患病。但他即使確診,仍不願接受事實,在進出心理衛生學院數次,其中一次還住院達一個月後,情況才逐漸好轉,目前每隔四五個月複診一次。
他認爲,社會大衆對年長者患抑郁症的認識仍不足。年長者若食欲不佳或過佳,或睡眠出問題等,可能被誤以爲是一般正常的老化過程,問題不受重視。
他說:“我當初一直不肯承認自己患病,之後在家人、親友和教友的鼓勵下才慢慢走出來。希望家中有年長患者的人多體諒他們,不要抱著懷疑的心態,甚至質問他爲何以前在職場上呼風喚雨,如今卻落得這般病態。這樣的話太傷人,對患者無益。親友也應多找機會帶患者,甚至得強迫他們出門,不要讓他們一直窩在家中。這都是我的經驗之談。”
當局與各社會組織
爲年長者提供心理支持
政府通過樂齡支援網絡、社區之友計劃和精神健康鄰裏咨詢小組等不同計劃,爲年長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包括鼓勵更多國人成爲年長者的友伴。
衛生部發言人受詢時說,獨居的年長者可能感到孤單,或被社會孤立。衛生部、護聯中心和建國一代辦事處已推行樂齡支援網絡(Community Network for Seniors),目的除了爲獨居年長者尋找義工友伴,也希望能確保健康的年長者繼續保持健康,甚至更活躍。
超過350義工到33區服務
在這個網絡下,建國一代大使至今已接觸超過1萬5000名年長者,也與各區基層組織或社區組織舉辦各類運動和保健講座等活動,讓年長者參與。網絡去年下半年起在淡濱尼、豐加北和景萬岸—菜市三個社區試行。
建國一代大使也爲一些獨居年長者找友伴。衛生部、護聯中心與各社區組織合作,爲義工提供培訓,讓他們爲年長者提供護理和支持。
除了樂齡支援網絡,衛生部也在不同地區推出社區之友計劃(Community Befriending)。參與計劃的義工會經常探訪一些獨居年長者,爲他們提供各方面支援。截至去年底,已有超過350名義工到全國33區,服務580名弱勢年長者。
發言人指出,這些“社區之友”來自各年齡層,而多數是想回饋社會年長者。
有意成爲“社區之友”的公衆,可上網(http://bit.ly/communitybefriending)了解詳情,查詢飛躍社區服務、回教傳教協會養老院、蒙福關愛、職總保健合作社、基督教長老會社會服務、德教太和觀和觸愛社會服務等組織,在哪些社區找尋義工友伴,以及組織的聯絡方式。
此外,護聯中心也與各志願福利團體合作,成立精神健康鄰裏咨詢小組(簡稱CREST)。CREST小組的受訓人員通過舉辦活動和進行家訪等,提升公衆對心理健康的認識,也會設法找出患失智症或抑郁症的居民,提供他們所需的服務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