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馬路觀音堂有座如來佛像,百多年來默默接受紅塵俗子的供奉,但衆人卻不知祂的前世今生。原來佛像從東瀛西渡到北京,流離顛沛到英倫,輾轉來到胡亞基的南生花園,最後落戶觀音堂。
1950年代的觀音堂舊貌。南生花園的佛祖銅像 胡亞基1816年生于廣東黃埔村,即英國人稱的丹勒斯島上;15歲南來協助父親胡宏根經商,後繼承供應食品給英國軍隊的黃埔公司。他在1853年歸化海峽殖民地籍後受到政府器重,受委爲太平紳士和立法委員,出任清朝駐叻首任領事後,俄國和日本也相繼委任他爲領事。 胡亞基熱愛園藝,早年本地欠缺旅遊景點,他在1859年以東陵的園林和政府交換沼澤地,這片園林發展爲植物園,沼澤地則是實龍崗路著名的南生花園,落成後開放給民衆參觀。他從廣州聘請多位園藝師設計嶺南風格的花園,開墾果園,有小型假山、人工湖、水族館,精巧而矮小的竹子和經過精心修剪整理類似各種動物形狀的花木。 花園也設有獸苑和鳥欄,畜有馴獸珍禽多種,如稚鹿、犀牛、貘、長頸鹿、猩猩、孔雀、白鶴等,也飼養鯉魚和加雷魚。海軍上將岌巴是胡亞基的莫逆之交,數度到訪南生花園,在1848年撰寫《四君統治下的海員生活》時也提及花園。文中描述園中有一圓池,栽種壯麗之睡蓮,其葉巨大無比,是暹羅攝政王所饋贈,在花開的季節,胡亞基在此宴客賞月品花。
胡亞基兼任三國領事。1935年10月8日《新加坡自由西報》的一篇報道對南生花園有深入的描述,文中提到長達八英尺三寸的“獨角”(Narwhal Tusk,獨角鯨的長牙),和坐落于滑鐵盧街(俗稱四馬路)寺廟的佛祖銅像是當時園內最引人注目的景點,這則報道確定觀音堂佛像來自南生花園。 南生花園在1893年轉售給佘連城,花園因年久失修,佘連城重興土木,葺其頹壞,使其煥然一新。佘連城于1895年3月28日在明麗園設宴,並邀請殖民地總督主持新宅邸入夥儀式,南生花園也改名爲明麗園。佛像即是南生花園的著名景點,就不可能是1900年八國聯軍的勝利品。 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北京城同樣被聯軍攻破,聯軍瘋狂的搶掠,都給慈禧遇上了。兩次事件相隔40年,但時至今天,許多人還是有所混淆。胡亞基是在二次鴉片戰爭後,將佛像從倫敦帶回來南生花園,但口傳時出現失誤,變爲八國聯軍的年代。 黃埔與南生的含義 胡亞基和歐洲商人娴熟,在歐洲還有許多朋友,他們都稱胡亞基爲“黃埔先生”。
現在的觀音堂是在1982年重建。胡亞基逝世後,三個兒子在不同時期也稱爲“黃埔先生”。長子胡亞業于1887年逝世,《海峽時報》稱呼他爲胡亞業,黃埔先生;次子胡穎存于1912年逝世,《海峽時報》同樣稱呼他爲胡穎存,黃埔先生;但兩位兄長壽命不長,更多人認識的是幼子胡穎德,祖孫五人,在不同的年代都被稱爲黃埔。 因南生號之故,華社則稱胡亞基爲胡南生,番禺會館光緒五年(1879)的新建番禺會館碑記和光緒十五年(1889)的新建番禺副會館碑記,大總理都是爲胡南生,他們顯然是胡亞基和胡穎存。翻開陳育崧《新加坡碑銘集錄》,光緒十六(1890)年勸捐碧山亭,胡南生捐170元,這位胡南生卻是胡穎存。雖然胡亞基是家喻戶曉的胡南生和黃埔,但後人一直沿用這名稱,將佛像帶回南生花園和送到觀音堂的胡南生是父子,不是同一人。 如來佛像晉駐觀音堂 巨大的如來佛像上刻滿許多日文,相信是日本鑄造運到北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國軍人掠奪帶回倫敦。胡亞基某次去英國探訪朋友,看到佛像廢置在倫敦友人的花園,並將它帶回新加坡。
在准提菩薩背後的如來佛像。(郭永發提供) 南生花園賣給佘連城之後,胡穎存搬到客納街(Club Street)55號,佛像在重建後晉駐觀音堂。佛像是來自圓明園,或其他被掠奪的府邸,一時間卻無從查起,但主人肯定是非福即貴的大戶人家。姑且不談何時來到北京,單從火燒圓明園算起,已渡過150多個春秋。 記者:林志強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