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一行參觀故宮】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正式訪華。2月28日,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正式宣布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當時中國對于接待尼克松確確定的規格是,“不冷不熱,不卑不亢,待之以禮,不強加于人。”尼克松訪華有著重大曆史意義,對世界格局産生了深遠影響。
【故宮午門前的遊客】午門是明清紫禁城的正門,修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煉),清順治四年(1647年)重修。午門城門高8米,下有高大磚石墩台通高37.95米,向左右伸展,建殿閣五座,稱五鳳樓。主樓面寬九間,重檐庑殿頂。左右設鍾鼓亭,凡皇帝視朝,則鳴鍾鼓以示威嚴,凡祭太廟、獻俘諸大典皆在此舉行。
【小學生們在上課】新中國成立初,全國5.5億人口中有4億多都是文盲,文盲率高達80%。掃除文盲,成爲新中國成立後政府的一項迫切任務,隨即一場轟轟烈烈的掃除文盲運動便在全國範圍內展開。1964年,全國開展第二次人口普查時,15歲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經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
【尼克松夫人帕特·尼克松在餵豬】這一張照片曾在世界廣爲流傳。1972年,帕特跟隨尼克松訪華時,開展了第一夫人外交。在北京訪問期間,帕特參觀多個地地方,本張照片反映的是帕特在北京校區一戶農家餵豬的場景。美國總統裏根曾這樣評價帕特:“她是個真性情的人,是尼克松政府背後的功臣,國家沒有給予她一個公正的評價。”
【街頭賣冰棍的小攤位】70年代人們的穿衣以灰、藍、黑三種顔色爲主。當時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當時實行棉布統購統銷,做衣服需要憑布票買布。衣服是家家戶戶的“傳家寶”,縫縫補補修修改改,一家人輪流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