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子思】
非常時期,非常思維。
今天這個世界,只要出現了莫名其妙難以解釋的事情,而這個事情的最終結果又明顯有利于美國,一個流行已久的老問題就會冒出來。
正如一位波蘭國際關系研究者最近發表的文章所說,“盡管聽起來很殘酷,但美國就是這場危機最大的受益者。中國經濟持續減速,且受沖擊力度尚不明確。那麽力量平衡可能會暫時朝美國傾斜。”[1]
外國的危機,美國的收益,曆史上類似的事不止一次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老歐洲倒下了,美國成爲唯一的大贏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半個世界倒下了,美國成了更大的大贏家;冷戰結束,蘇東集團倒下了,美國幾乎迎來了單極世界。還有先後波及世界的石油危機、金融危機、債務危機,中小國家成片倒下,美國繼續贏,即使在波及自身的危機中也依然屹立不倒。
這一次……好像有人又在急不可耐地期待曆史重演。一位定居在沈陽的美國作家馬意駿在他的文章中寫道,“我聽到了一些怪異的聲音”,“有一股十分怪異的邪惡力量正在對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展開攻擊”。[2]
兩者相互關系
幣緣美國和地緣美國的二合一,讓美國表現出一些複雜變化的國家行爲,並産生出一種超級權力。
從曆史上看,兩者並非從一開始就疊加在了一起。衆所周知,地緣美國的國父是約翰·亞當斯、本傑明·富蘭克林、亞曆山大·漢密爾頓、約翰·傑伊、托馬斯·傑斐遜、詹姆斯·麥迪遜和喬治·華盛頓等人,國慶日是1776年的7月4日,那一天大陸會議在費城正式通過了由托馬斯·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而幣緣美國也有其創建者,如J·P·摩根、約翰·D·洛克菲勒、保羅·沃伯格等人,“國慶日”可以確定爲1913年12月23日,那一天以J·P·摩根爲首的金融托拉斯小集團說服了美國國會通過了以《奧爾德裏奇計劃》爲基礎的《聯邦儲蓄法》,將發行貨幣的權力出讓給由私人機構組建的美聯儲,當時的威爾遜總統簽署了該法案,正式宣告美聯儲成立。
從此以後,美國就再也不是當初建國時的那個美國了。自由主義的作家們很喜歡把美國兩百多年的國家曆史,用一個充滿道義感的光輝故事從頭到尾串接起來,好像國父們的理想一直都被遵循,《獨立宣言》中的建國原則也始終沒變。而曆史事實是,華爾街早已通過一次次“政變”改造了美國,不正視這個事實,要麽是無知,要麽是故意。
正視基本事實並不難,兩個美國的分野清晰可見:地緣美國的首都是華盛頓特區,幣緣美國的首都是華爾街。前者通過聯邦政府控制著美國的各州,並在全世界推行美國的外交政策;後者通過美聯儲控制著華爾街各大金融機構,並左右著全球金融市場。華盛頓特區和華爾街密切合作,共同創造了美元這一同時服務于兩個美國各自利益的金融工具。
爲方便敘述,下面就將幣緣美國稱爲華爾街美國,將地緣美國稱爲華盛頓美國。
由于美聯儲是私人公司性質,華爾街是內部人小圈子,所以華爾街美國可以擺脫公開其內部信息的義務,所有的政治活動都可以掩蓋在其商業活動當中。無論是否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在它內部充滿了各種陰謀,華爾街美國自誕生之後即以一種不受公衆監督的方式,運用自己巨大的金融權力攫取巨量的財富,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緊接在1913年華爾街美國誕生之後,卷入了大戰的英國政府1914年10月向美國派出代表團,尋求軍用物資的供給,由于當時美國的官方立場是保持嚴格中立,于是代表團決定委托摩根公司作爲它的獨家采購代理商。
這正是華爾街美國全面介入世界事務的開始。由于當時的白宮和國會都在反戰的民主黨手中,美國政府還堅持著中立政策,從一戰中大發橫財的“國運”實際上最初是華爾街美國所獨享的。在一段短暫的恐慌之後,華爾街迎來了曆史上最大的一次牛市;通用汽車股價在1914年底收于每股81.5美元,一年以後漲到了每股500美元;美國冶煉公司股價從每股56.25美元躍升到每股108.125美元;而伯利恒鋼鐵公司在接踵而來的協約國訂單的助推下,股價從每股46.125美元翻升到了每股459.5美元,在那一年最高的時候曾漲到過每股600美元。除此之外,出于避險考慮,黃金從1914年底就開始大量回流美國,從那以後,這些黃金中的大部分就一直留在了美聯儲的地下金庫裏了。[3]
將新生的華爾街美國視爲一個相對獨立的國際關系行爲體,人們會發現,這個由華爾街所代表的行爲體與一次大戰之間的關系要更爲直接、更爲深入。
交戰的雙方都看到了這一點,英國和德國在華爾街展開博弈,爭取得到在伯利恒鋼鐵公司擁有控股權的查爾斯·施瓦布的支持,但施瓦布斷然拒絕了德國人開出的天價,向英國承諾他將履行合同,並在摩根銀行的幫助下將伯利恒鋼鐵公司的股票轉入信托,確保該公司不會被收購。英國海軍上將費雪勳爵在他的戰後回憶錄裏寫道,“如果說有人值得英國感謝的話,那就是施瓦布先生。”而在對方,德國將軍馮·魯道夫則將摩根公司負責軍工産品采購的高級合夥人愛德華·斯特蒂紐斯稱爲美國軍工業之父,認爲他在戰爭中所起的作用不亞于協約國的一個軍團。[4]
但華爾街的最終目的不過就是爲了賺錢。到1918年戰爭結束時,摩根銀行實際上一共爲英國購買了價值30億美元的軍需品,這個數目相當于美國參戰前一年1916年聯邦政府收入的4倍。僅僅1%的手續費這一項,摩根家族就賺取了3000萬美元。這也難怪有一個廣爲流傳的陰謀論版本:是“死亡商人”(指軍火商)和“華爾街”策劃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其目的就是通過販賣軍火和爲戰爭融資而從中謀利。
特朗普的上台是一個很大的變局,因爲他所說的“美國優先”、“讓美國重新偉大”,顯然是指華爾街美國之外的那個美國。在他眼裏,真正代表美國人民利益的華盛頓美國在華爾街美國長期以來的控制和盤剝之下,已經衰落到不能忍受的地步了。從本質上說,2016年興起的“特朗普運動”,代表的就是華盛頓美國對華爾街美國長期壓迫的最新反抗。
爲什麽會有中美貿易戰?特朗普認爲,一方面是中國與華爾街美國的經濟雙贏,另一方面是中國與華盛頓美國的一贏一輸,這種局面不能繼續下去了。特朗普的政策集中于讓制造業回流美國,讓工人的工作回流美國,這與此前華爾街美國大力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讓美國金融業走向全球——南轅北轍。
爲什麽會有兩年後的《中美經貿協議(第一階段)》?這兩年的時間,應該是緊鑼密鼓地進行了一場三方之間的三角談判,最終的談判結果,尤其是華爾街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那部分,在協議文本的第四章當中體現了出來。直到三方都各得其所之後,協議就出來了。
當然,認爲中國與華爾街美國建立了雙贏的關系,絲毫不意味著雙方是友好和互信的。事實上,在全球的政治光譜當中,中國和華爾街美國恰好處在左右兩個頂端,互爲意識形態上的最大對手。這個對立雙方在目前階段之所以還沒有轉入沖突對抗,只是一個暫時的利益平衡,一旦平衡打破,形勢將發生巨變。
最近幾年,美國的政客和媒體人當中公開反中、激烈反中的言論明顯增多了,其實毫不奇怪。只要將這些言論理解爲背後出自華爾街美國的指使,代表了華爾街美國的意志,反而更能明白其中的含義。
關于未來中美關系將如何發展?雙方各自內部的哪些變化將最終打破這一平衡?本理論模型提供了初步的思考方向,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沿著這個思路繼續研究下去。
外出活動減少了,讀書時間增加了,何不趁此機會多思考一些真問題?順便推薦一下《觀察者網》剛剛推出的中華書局新書《天下中華——廣土巨族與定居文明》。大變局前夜,必須做到知彼知己,此文意在深化“知彼”,而《天下中華——廣土巨族與定居文明》一書則是深化“知己”的最佳讀物之一。
注釋:
[1]https://www.guancha.cn/RidvanBariUrcosta/2020_02_08_535084.shtml
[2]https://www.guancha.cn/MarioCavolo/2020_02_08_535183_s.shtml
[3](美)約翰·S·戈登著,祁斌譯,《偉大的博弈》-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1月
[4]同上
[5]大分化:正在走向終結的新自由主義/(法)迪美尼爾,(法)萊維著;陳傑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p12
[6]同上
[7]目標中國 /(美)威廉·恩道爾著,戴健等譯,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3年1月
[8]同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