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奶粉制造商抓住本地消費者對奶粉的品牌忠誠度高以及偏好“優質品牌”的心理,通過積極營銷打造“優質品牌”形象,以此爲競爭而把奶粉價格推高。
新加坡競爭局近期完成一項對本地奶粉各級供應鏈的市場調查。結果顯示,奶粉價格上漲主要是因爲批發價格上升,增幅比制造價格的上揚更大。
長達87頁的調查報告顯示,批發價格上漲很可能是基于奶粉制造商在行銷與科研方面砸大錢投資。
由于本地消費者對奶粉品牌忠誠度高,以及偏向購買“優質品牌”的喜好,制造商通過各種營銷手段打造“優質品牌”形象,也通過科研來強化這樣的形象,在産品中加入家長希望孩子食用後可達到某種成效的新成分,因此把奶粉價格給推高。
另外,奶粉要進入本地市場的門檻較高,也是導致本地奶粉零售價水漲船高的原因。
競爭局在調查報告中提出三大方面的建議,以降低奶粉零售市場的門檻和提高價格競爭。
衛生部、保健促進局和農糧局已接受競爭局的建議,並將多管齊下確保奶粉的價格合理。
調查報告指出,盡管許多國家出産的奶粉營養價值類似,一些制造商選擇把從歐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生産的奶粉進口我國,因爲他們相信本地消費者傾向于購買這些國家的産品。這進一步強化消費者對“優質品牌”的概念,使人們延續一貫的消費習慣,從而給予制造商提高批發價格的市場力量。
這項長達約一年的調查2015年底展開,去年12月完成。競爭局也觀察到,本地超市的平均奶粉售價比許多國家或地區如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高出許多,調查中唯有香港和中國超市的平均奶粉售價高于新加坡。
根據業界調查和反饋,本地消費者在購買奶粉時主要以品牌、營養和食品安全爲三大考量。多數家長也選擇讓嬰兒喝在醫院出生後最先接觸的奶粉品牌,除非有醫療需要,不會隨意爲孩子更換奶粉品牌。
此次調查也發現,平行進口的奶粉産品在本地市面上占的份額極小。這可能是因爲在農糧獸醫局的條例下,任何進口商須符合奶粉標簽和進口記錄等方面的規定,這對平行進口商造成一定的挑戰。少了指定批發商以外的産品來源,也就限制了同一個品牌的奶粉在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
競爭局提出三大建議 降低奶粉零售市場門檻
因此,競爭局在調查報告中提出三大方面的建議,以降低奶粉零售市場的門檻和提高價格競爭。首先,該局建議教育消費者更多關于奶粉的知識,讓消費者知道所有奶粉都能滿足嬰兒的基本營養所需。
第二,在堅持食品安全的同時檢討平行進口條例,及探討推出零售業者自家品牌的可能性,以提高品牌之間的競爭。
第三,檢討制造商爲醫院贊助奶粉的做法,以降低新品牌進入市場或現有品牌在市場擴充的門檻。
衛生部、保健促進局和農糧局已接受競爭局的建議。
譬如嬰兒食品道德委員會自今年第三季起,將把不允許業者促銷“針對未滿六個月的幼兒配方産品”的規定,擴大至包括給“未滿12個月幼兒”吃的配方産品。農糧局也將加強對奶粉廣告和標簽的限制,包括禁止商家以營養價值做出誤導性宣傳。
萊佛士兒科醫療中心—萊佛士荷蘭村兒科顧問陳賢婷醫生說:“市面上不同品牌的嬰兒配方奶粉沒有多大差別,所有在本地出售的配方都能滿足孩童健康成長的營養需求。”
蘇佩佩(38歲,營銷經理)分別爲大小女兒哺乳了約一年半和兩年半,如今兩個女兒已分別8歲和5歲半。她說:“如果不方便哺乳,我會買鮮奶給她們喝,很少會買奶粉。偶爾買奶粉的話,也會買一包16元的普通奶粉,孩子如今都發育得很正常。”
蘇佩佩認爲最好還是給孩子餵母乳。“畢竟奶粉有許多化學成分,天然的母乳對孩子的健康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