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開始建設,已經有所進步。但說到成功的標志,沒有什麽比成爲東南亞最幹淨、綠化最好的城市更有特色。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新加坡人有多愛環保
強烈支持使用清潔能源,集體努力邁向低碳生活。
2019年是新加坡“邁向零廢棄”年,政府推行了多項環保運動鼓勵新加坡人以正確方式進行回收再循環,朝零廢棄的循環經濟邁進。
根據新加坡國家氣候變化秘書處(National Climate Chang Secretariat,簡稱NCCS)新鮮出爐的一份調查顯示,新加坡人強烈支持使用清潔能源,並正在集體努力邁向低碳生活。
NCCS在2019年7月至9月期間,針對新加坡長期低排放發展戰略(Long-term Low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向公衆進行咨詢,從新加坡商界、社區組織和個人共收集到約2000份意見。而在2019年8月到2020年1月期間,NCCS也與新加坡青年、環保組織、學者和商家就課題進行深入討論。
咨詢結果發現,新加坡人強烈支持在工業、車輛和家具使用清潔能源,並認爲太陽能是最可行的清潔能源。同時,新加坡人也認爲減少廢物和減少使用塑料、改善回收,以及以植物性食物爲基礎的飲食方式,都有助降低碳排放,集體邁向低碳生活。
爲什麽在環保問題上要這麽拼?
一個小目標:不少新加坡人呼籲全島碳排放在2030年前提前達峰,並在2050年前實現零排放,新加坡經濟也要進行深層轉型,讓新加坡能抓緊環保事業如廢物處理和碳交易等商機,在碳受限的世界裏保持競爭力。
八成新加坡人願意努力更多
此外NCCS在2019年5月至7月之間針對新加坡長期低排放發展戰略進行調查,近八成新加坡人願意爲了對抗氣候變化作出更多努力,更多新加坡人已經嘗試省水、避免浪費食物以及關掉電源。
超過90%的新加坡人已嘗試省水,近80%的新加坡人避免浪費食物,還有91%的新加坡人會關掉電源省電。
調查也發現更多新加坡人重視氣候變化的問題,在2017年有89.5%新加坡人重視這個問題,到了去年則有多達94.9%新加坡人重視並且知道氣候變化所給環境帶來的壞處。
超過80%的新加坡人相信氣候變化正在發生,如果現在什麽都不做,將會給後代帶來影響。不過,當中只有48.3%的人知道可以怎麽爲對抗氣候變化盡一份力。
新加坡向來注重規章制度建設,努力提高利用效率,將節能與環保聯系起來,很早就收到了積極效果。
面對種種危機日益嚴峻,新加坡政府也在不斷謹慎研究對新加坡的影響,並會在適當的時候推出長期建議,確保做好准備。
早在2001年,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國家能源效率委員會,出台了許多制度和法規:
如規範建築業的建築綠標制度、智能辦公室計劃,涉及制造業的能源監審計劃,適用于家用電器的耗能標簽計劃,以及與交通運輸有關的油耗標簽計劃等。
一座“垃圾島”的重生
實馬高垃圾埋置場(Semakau Landfill)坐落在新加坡實馬高島(Semakau Island),位于新加坡本島南部約8公裏的地方。當聽到這個地方的俗稱“垃圾場”的時候,在你的腦海裏可能會浮現這樣的場景——臭氣熏天、汙水橫流、垃圾成堆、機器轟鳴…
不!這裏並不是傳統意義上讓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相反,這裏看不到垃圾、聞不到異味、島上植被豐茂、海岸線一望無盡,碧海晴空綿延萬裏!
實際上實馬高島是這樣的,風光绮麗,一碧萬頃:
實馬高島全景圖
圖片來自于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
新加坡並不是全球第一個用填海這種方式來處理垃圾的國家。2001年,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場——紐約的斯坦頓島正式關閉,並逐漸改造爲公園,預計將在2035年完成改造。
日本也將不可燃燒的垃圾經過壓縮無毒化處理後,進行填海造陸。東京一個名叫台場的娛樂區,其一半的“土地”都是通過垃圾填海造出來的。
而新加坡的這個岸外垃圾埋置場與傳統的垃圾填海造地還有些不同,在實馬高島上,新加坡人一邊在填埋垃圾,一邊仍不忘記進行生態還原。
在填滿垃圾的區域鋪上新土,種植樹木、草皮或一些可以存活的蔬果,等島嶼徹底填滿,這裏將成爲一座山丘起伏的自然小島,而不是一個廢棄的小島。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島內種植了大片的紅樹林,並在在垃圾填埋區的沿線每隔一二百米,設置一個深達30米的水質觀測井,用以檢測水質和生物生存環境。
公園裏的海洋生物
圖片來源:Smart Local
爲了向人們展示實馬島的建設成果,實馬高島在工作日都會接待想要參觀訪問的遊客,爲他們展示這裏的建造設施和生態環境。前來“垃圾島”參觀的遊客大多是與環保相關的科研組織、生態學家或學生。
當然也有例外,2007年的時候,一對年輕的夫婦選擇在這裏拍攝婚紗照,記錄下他們最幸福的時刻。
以色列網紅Nuseir Yassin上傳的一則關于新加坡如何使用環保方式處理固體垃圾的視頻,在臉書上走紅,短短一個月時間,點擊量飙升到超過4000萬。
網紅Nuseir Yassin走進實馬高垃圾埋置場
圖片來源:YouTube
Nuseir Yassin的視頻在臉書上大火之後,越來越多的新加坡人和外國人關注到了這座“遺世獨立”的特殊島嶼。
環保“從口入”
多開私家車是不環保的,多使用塑料袋是不環保的,不隨手關燈是不環保的,這些是不環保的我們都知道。可是,怎麽多吃肉和雞蛋就不環保了呢?
原來,肉類雞蛋的消耗量與生態可持續性息息相關,過多的攝入將會破壞生態可持續性,就連一向注重環保的新加坡人,也因爲這個被批評不環保了!
根據新加坡農糧局最新數據,每名新加坡人在2018年平均食用了2公斤牛肉、3公斤羊肉和20公斤豬肉,平均每天攝入的肉類達到68.5克,超出研究建議的14克近五倍。
此外,新加坡人平均年消耗30公斤雞肉與2公斤鴨肉,每天平均攝入87.7克家禽肉類,超出研究推薦的標准三倍左右。新加坡人每年也攝入349粒雞蛋,而研究中推薦的標准是每年不超過81粒。
人類需要在2050年之前改變飲食習慣,才能應對氣候變化。而這套對地球以及人類健康都最爲理想的飲食方案包括堅果、蔬果和豆科植物攝取量加倍,肉類與糖減半。
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高級營養專家指出新加坡人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認爲若要達成這種改變,政府必須出力推動,相應的公民意識也需提高。
因此,2019年2月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就推出了“減少食物浪費運動”,與新加坡25個小販中心,超市和學校合作,鼓勵消費者減少浪費:
我們鼓勵消費者出外用餐時,養成三個好習慣:第一、只點吃得完的食物分量;第二、如果吃不完就要求較少米飯或面條;第三、把剩余的食物打包回家。
運動實行已有近一年的時間,根據新加坡當局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減少食物浪費”運動已經初見成效,點購過量外賣的居民人數減少,人們對“醜食”和即將過期食品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
新加坡環境局表示,在2020年繼續開展下一個階段的運動,並且呼籲在即將到來的聖誕節、跨年、華人新年等佳節減少食物浪費。減少食物浪費可以顯著節約資源,減少垃圾焚燒,幫助解決氣候變化問題,這是新加坡當局爲氣候變化問題開展的各項工作中呈現顯著的一項,也有助于培養公民的節約意識。
省水、減排、少垃圾,新加坡人環保日常
省水標簽教你省水
在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的條例下,從2019年4月起,承包商在建造或翻新設施時,都得使用省水標簽計劃下至少有兩個勾的裝備及用具。這些裝備就包括了水候、花灑、馬桶等。
而爲了進一步減低新加坡的用水量,2019年前新加坡淘汰了本地不節水的用品。公用局也將和建屋發展局合作,爲仍使用9升水容量沖水馬桶的低收入家庭更換馬桶。新馬桶估計能幫每戶家庭每日節省至少20升水,相等于節省10%水費。
新加坡公用事業局還推行了示範計劃,爲一萬戶家庭安裝智能花灑,觀察成效。智能花灑能讓使用者即時知道自己的用水量。一項小型初步研究就顯示,使用智能花灑的人每日用水量可節省高達5升。若這項示範計劃效果良好,公用局將把智能花灑推廣到更多戶家庭。
更嚴格評估車輛排放量
爲鼓勵新加坡人保養汽車和選擇購買較環保的車款,降低汽車排放,國家環境局和陸路交通管理局決定調整現有計劃。
現有的車輛排碳量稅務計劃(Carbon Emissions-based Vehicle Scheme,簡稱CEVS)從2018年1月起,由車輛減排稅務計劃(Vehicular Emissions Scheme,簡稱VES)取代。目前的CEVS在制定稅務回扣或附加費時,只考慮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新的CVES則多加入另外四種汙染物質。
它們是微細顆粒(Particulate Matter,簡稱PM)、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簡稱NOx)、碳氫化合物 (hydrocarbons,簡稱HC)及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簡稱CO)。
VES共分五個等級,在檢定後,當局將根據表現最差的汙染物質排放量,決定回扣額或附加費。例如某車款的四種汙染物質排放量如果都保持在最低的A1等級水平,但有一種汙染物質排放量達到最差的C2等級水平,車主將無法享有回扣,而反而得支付最高2萬元附加費。
全面減少制造垃圾
智能手機滲透我們的社會,但這也帶來了電子垃圾(e-waste)的困擾。新加坡平均每年制造6萬公噸的電子垃圾,是政府目前面對的棘手問題。除此之外,其他垃圾也必須良好處置,才能有效提高新加坡垃圾再循環率。
目前新加坡透過一些企業自行推動回收計劃,處理電子垃圾。例如星和透過全島的280個回收桶收取電子垃圾,再由電子垃圾回收業者處理。此外新加坡政府正在研究推行一個全國電子垃圾回收體系,不久將公布詳情。
提高住宅垃圾再循環率
在新加坡可持續發展的藍圖下,新加坡需在2030年前,將垃圾再循環率提高至70%。過去幾年的垃圾再循環率在60%左右,雖然商業地帶已達到77%的垃圾再循環率,但住宅區的垃圾再循環率僅爲20%。許連碹表示,政府將重新改造實體環境,讓垃圾回收更便捷。
從2018年4月起,新加坡所有高過四層樓的新非有地私宅必須裝設雙道垃圾槽,讓住戶分類一般垃圾和可再循環的垃圾,養成環保的好習慣。
此外,所有建有500個單位或以上的新加坡新非有地私宅發展項,必須裝置自動化氣動垃圾收集系統(Pneumatic Waste Conveyance System)。這個系統是通過抽氣的方式,將垃圾從住戶端抽到一個中央處理中心,省去運載垃圾的人力成本。
新加坡的可持續發展藍圖
1. 強調“減少用車”(Car-Lite)
在新加坡新可持續發展藍圖中,政府進一步針對減少新加坡的人用車推出新措施,其中包括以創新方式將該市鎮打造成方便使用腳踏車和步行的地方。政府也准備透過各項計劃,推廣電動車的使用。
2. 每座組屋設再循環物垃圾槽
在新發展藍圖中,新加坡政府進一步將全國廢物再循環率的目標分爲住家廢物再循環率與非住家廢物再循環率,旨在2030年前,顯著地將住家廢物再循環率從20%增加至30%。
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因此,所有新組屋區未來都將設有更多綠色與環保設施,其中包括增設中央再循環物垃圾槽。
3. 落實新綠色經濟模式
新加坡政府將主要通過獎勵措施,鼓勵大小企業推行更有效且可持續的作業程序。接下來,政府與企業也將聯手創造更多創意區或生活實驗室,拓展綠色商業。
4. 更多綠色和藍色空間
綠色空間,指的是公園園地與連道等組屋區內翠綠的公共設施。藍色空間,則是蓄水池,以及在“活躍、優美、清潔”水源計劃(ABC Waters)下建造的水道項目。
當然,綠色空間也包括空中花園。在這方面,我們不但已預先達到之前爲2030年所設的目標,現有總面積爲61公頃的空中花園面積已約195個學校草場般大。政府新設的2030年目標,是將新加坡的空中花園面積顯著增加到200公頃。
5. 動員全民參與
各項運動都必須動員新加坡全民參與,新加坡政府接下來將對社區發起的環保運動給予更多支持,也會繼續推動烏敏島計劃和鐵道走廊計劃。
關注小南君
帶你了解更多新加坡資訊
推薦閱讀:
關注南洋時訊
離新加坡更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