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賣家 微信公衆號
原標題:喊停美國訂單,江蘇女老板造130條口罩生産線,解決一個市的需求量
文/鄭亞文
編輯/屠雁飛
幾天前,居黛霞給美國、德國、阿爾及利亞等幾個國家的客戶,寄去了致歉郵件。原本約定要盡快輸出的幾條生産線。現在,她要“違約”了。
居黛霞是江蘇金湖縣一家機械設備公司的老板。她的公司主要制造生産衛生巾、紙尿褲、口罩等一次性生活用紙的設備。
一直以來,居黛霞公司都以出口爲主,客戶中有85%,是來自美國、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109個國家。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後,國內30多個口罩工廠,給居黛霞打來了求助電話:“生産線不夠,産能亟需擴充。”
大年初六,居黛霞做了一個決定。她要提前複工,暫停所有國外客戶的訂單,只爲中國口罩工廠趕造生産線。
回國
1月22日,居黛霞和丈夫陳斌帶著兒女,以及雙方父母、姐弟,一行十口人,飛到了新加坡。忙碌了一年,夫妻二人終于有時間帶著家人出國度假。
從新聞裏,居黛霞得知武漢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過,當時只有武漢確診的少數病例,並沒有在江蘇金湖縣的小縣城掀起波瀾。“感覺武漢的疫情離我們很遠。”
在新加坡,居黛霞常常關注“國外新聞”。電視裏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播報武漢疫情相關的新聞,大年初三,一位去過武漢的新加坡華裔,被確診了。新加坡各頻道鋪天蓋地的報道,讓居黛霞認識到事態的嚴重。
那幾天,不少朋友都給居黛霞打電話,問她能否幫忙在國外買口罩。朋友說,國內已經是“一罩難求”了。
給居黛霞打電話的,還有來自山東、福建、廣東、浙江等地的口罩生産商。
特殊時期,這些工廠都在緊急複工。但是,原有的産能,並不能滿足全國各大醫院,以及普通居民的需求。
福建一家口罩工廠的老板,給居黛霞打去了電話。他的工廠,原本每天能生産一百萬片口罩。自從政府統一調配口罩工廠後,他工廠的任務量猛增。緊急之下,他在阿裏巴巴國際站上,找到了居黛霞,問能否訂購十條生産線。
在國外的那幾天,居黛霞一共接到了30多個國內工廠的電話,“全都要訂購生産線”。她和丈夫商量,要不要趕回國,提前複工。
年初五,國內感染人數已經突破了6000人。這時候,留在國外是最安全的。“我們帶著四個老人,兩個小孩子。如果趕回去,路上要轉機,一定會經過很多人流密集的地方。”
居黛霞和陳斌一邊討論著複工,一邊關注著國內新聞。感染人數不斷增加。“新聞,越刷越焦慮。”
全國口罩告急,居黛霞不是不知道原因。“國內,有制造口罩生産線能力的工廠,不到40家。”恰逢春節,其中不少工廠都停工了。很多口罩工廠想要增加産能,卻訂不到生産線。
夫妻倆商量後,改簽了年初六的機票,趕在航班停飛前,回到了國內。
複工
決定複工後,居黛霞和陳斌在國外給幾個核心員工開了電話會議,一是盤點倉庫裏,剩下的庫存材料,二是討論生産線的設計方案。
生産口罩機器的第一步,是畫圖紙,設計功能和外觀。這是設計師張政(化名)的工作,“圖紙設計出來,工人才能開始生産。”
剛回到湖南老家沒幾天的張政,沒有片刻猶豫,開完會就提著行李走了,他買了當晚返程的車票。這次回家前,他有大半年沒見到自己的孩子,臨走時,孩子拉著他哭了好一會兒才放手。
居黛霞回到工廠,車間已經緊鑼密鼓地籌備複工了。
居黛霞工廠裏的工人,大部分都是本地人。第一天,就有三十多個工人戴著口罩到車間工作。金湖縣城的工廠裏,工人們每天至少要輪班12個小時。晚班的工人更辛苦,夜裏溫度降到了零下。沒有暖氣,第一天晚上,和工人們在一起的居黛霞凍得腿腳冰涼。
第二天白天,她派人買了十幾台暖風機、小太陽回來,分開放到車間各個角落。
複工的這幾天,每天淩晨3點,他們才離開工廠。回家睡三個小時,早上6點多,他們又匆匆趕回來上班了。
從衛生巾設備到口罩設備
90年代初,陳斌在金湖縣一家工廠擔任采購員。那個年代,中國女性生理期,使用的還是月經帶,條件更差的農村甚至連月經帶都買不起,用的是粗糙的衛生紙和棉布。
後來,陳斌所在的工廠,以及福建的恒安集團從國外引進了兩條衛生巾生産線,衛生巾才真正出現在中國女性的生活裏。
1996年,對機械産品感興趣的陳斌,有了辭職創業的想法。當時,衛生巾在國內只是起步階段,前景可觀。他想開一間設備廠,專門制造生産衛生巾的機器。
陳斌出生在金湖縣的農村,父母是普通的農民,爲了支持兒子創業,父母一橫心,賣掉了農村的三間瓦房。陳斌拿著錢,在縣裏租了一間作坊。他帶著兩個設計師,自己手畫圖紙。然後跑到全國各地,推廣衛生巾設備。
一開始兩年,陳斌的生意並不好。多數的推廣都被拒之門外,“別人看到我一個大男人推廣衛生巾設備,都不屑一顧。”
1998年,一個天津的客戶,嘗試著在陳斌這裏定了一條生産線,生産出的衛生巾大賣。隨後,他又連續下了好幾次訂單。不久後,天津臨近的河北、山東,不斷有人找到他,想訂購生産線。
2003年,非典爆發時,已經是陳斌妻子的居黛霞,正在廣州參加廣交會。廣州是當時的疫區,居黛霞跑了好幾家藥店,都買不到口罩。從廣州回到金湖縣後,居黛霞發燒了,被隔離了十幾天。最後診斷,她只是普通的感冒,並沒有感染非典。
但這件事給了居黛霞警惕。非典期間,普通人很難買到口罩,是因爲國內生産口罩的工廠並不多,滿足不了疫情爆發帶來的巨大需求。臨時從國外進口口罩,由于資質和報關等程序,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萬一以後又遇到類似非典這樣的疫情,不能總指望國外的工廠吧?
居黛霞和丈夫一討論,決定制造口罩生産線。之後,他們又增加了紙尿褲等生活用紙的生産線制造。爲了拓展客戶,居黛霞在阿裏巴巴國際站開了一間店鋪,開始接國外的訂單。
到現在,他們工廠生産的機械,有85%都是出口到美國、韓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國家。
喊停國外訂單
非典時期的擔心,17年後,真的發生了。
當時,她手頭上,總共還欠著600多萬美金的紙尿褲、衛生巾生産線訂單,需要在近三個月完工。
但眼下,她必須延後處理這些訂單。
幾天前,居黛霞給美國、德國等幾個國家的客戶發了郵件。在郵件裏,她提到了中國的疫情,以及全國口罩庫存告急的情況,希望能延後至少一個月交貨。
外國人重視合約,居黛霞甚至想,或許有客戶生氣,會告她違約。“那樣我也認了,當務之急,我只能考慮我們國內的需求。”
讓她沒想到的是,沒有一個客戶對此有怨言。他們都回複郵件,表示理解,還提醒居黛霞注意安全。
現在,居黛霞的工廠,已經停掉了除口罩設備外,其他所有設備的生産。事實上,口罩設備在衆多生産線裏,是非常小衆的品類。
“一條口罩生産線的出貨價不超過45萬元,但一條紙尿褲生産線的價格達到了700萬元左右。”居黛霞說,平日裏,客戶都是在購買紙尿褲生産線的同時,順帶一條口罩生産線。“就像在超市買菜時,帶包口香糖一樣隨意。”
疫情當前,居黛霞也顧不了這些了。春節期間,倉庫裏囤的材料,只夠生産70條口罩生産線。她必須馬上采購材料,增加産能。口罩生産線所需要的材料,集中在山東、浙江等地,最近,很多城市的高速都封路了,爲了讓居黛霞順利采購到材料,金湖縣政府還給她開了文件,工廠的采購員拿著通行文件,一路暢通,當天就能返程。如今,她現的材料已經能夠生産120-130條口罩生産線。
連續趕工下,居黛霞的工人們只需要5天,就能造15-20條的口罩生産線。據悉,一條生産線,每分鍾能出80-100只醫用口罩。“這第一批生産線,每天能生産120-140萬只口罩。”在居黛霞心裏,一直算著一筆賬:那120-130條生産線,要是同時開工,生産出來的口罩,能解決一個市、甚至一個省的口罩需求量。第一批15-20條生産線,即將完工。居黛霞要平均分配給幾個省的口罩工廠,再過幾天,她的口罩設備,就會不斷地生産出醫用口罩,這些口罩,都會被送到醫院,和普通人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