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末,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17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57個縣、7個自治縣[4][5],常住人口2637.26萬人,實現地區生産總值(GDP)8246.1億元,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921.3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2794.7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4530.1億元,三次産業結構比爲11.2:33.9:54.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産總值31336元。
曆史沿革
名稱由來
甘肅,是取甘州(今張掖)、肅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 由于西夏曾置甘肅軍司, 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爲隴。
建制沿革
先秦時期,中國分爲九州,甘肅省境大部屬雍、涼二州,舊稱“雍涼之地”。
商代,居于泾河、渭河流域尚處于氏族部落階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開拓了中國最早的農業。周文王滅商以前,戰敗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擴展到密(今甘肅省靈台縣)。這一時期,甘肅境內有羌方、共(今泾川縣北)、密(今靈台縣西)等方國部落。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南北朝時期,甘肅先後爲北魏、西魏、北周的統治地區。這一時期,南北對峙,國家分裂,州縣林立,政權更替頻繁,行政建置混亂。北魏,甘肅境設置8個州、35個郡、91個縣;北周,設22州、56郡、104縣。
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清朝時期,設陝西右布政司,後改甘肅布政司,行政中心從鞏昌(今隴西縣)遷至蘭州市,轄今甘肅、新疆、青海、甯夏省區部分範圍。光緒十年(1884年)分出新疆。
中華民國二年(1912年)甘肅省境又劃分爲甯夏(原朔方)、西甯(原海東)、蘭山、泾原(原隴東)、渭川(原隴南)、甘涼(原河西)、安肅(原邊關)七道。轄今甘肅、內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東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邊、甯夏。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道爲省,民國十八年(1929年)分出青海和甯夏兩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省境隴東地區屬陝甘甯邊區的隴東和關中兩分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肅行政公署,下轄酒泉、張掖、武威、蘭州、定西、臨夏、慶陽、天水、平涼、武都11個分區(專區、市)、73縣(局)。甘肅行署隸屬于西北軍政委員會(後改爲西北行政委員會,1954年撤銷)。
甘肅名勝
196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阿拉善右旗分別劃歸甘肅省酒泉地區、武威地區管轄。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將甘肅省酒泉地區額濟納旗、武威地區阿拉善右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5年,甘肅省共設14個行署(州、市),轄86縣(自治縣、市、區),至此,形成今甘肅省行政區域。
2004年,甘肅省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
2018年8月3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甘肅省撤銷華亭縣,設立縣級華亭市,以原華亭縣的行政區域爲華亭市的行政區域,華亭市由甘肅省直轄,平涼市代管。
蘭州市
甘肅省省會,享有“絲路重鎮”、“黃河明珠”、“西部夏宮”、“水車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譽。始建于西漢始元元年(前86年)。據記載,因初次在這裏築城時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還有一種說法是依據“金城湯池”的典故,喻其堅固。總面積1.31萬平方千米,轄5區3縣:城關區、七裏河區、西固區、安甯區、紅古區、永登縣、榆中縣、臯蘭縣。
嘉峪關市
嘉峪關市是明代萬裏長城的西端起點,因1958年國家“一五”計劃重點項目“酒泉鋼鐵公司”的建設而興起的一座新興工業旅遊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轄區內的嘉峪關長城素有“天下第一雄關”、“邊陲鎖鑰”之稱。嘉峪關市是中國五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下轄8個街道,3個鎮,總面積2935平方千米。
金昌市
金昌地處河西走廊中段,爲古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和河西走廊主要城市之一,自古以來自然條件較爲嚴酷,區域年均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8倍,是全國110個重點缺水城市和13個資源型缺水城市之一,也是中國西部地區自然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金昌緣礦興企、因企設市,因盛産鎳被譽爲“祖國的鎳都”。總面積8896平方千米,轄1區1縣:金川區、永昌縣。
白銀市
位于黃河上遊、甘肅省中部。志書記載,白銀礦藏的開采,始于漢代,明朝洪武年間,官方曾在現市政府駐地設立辦礦機構“白銀廠”,有“日出鬥金”之說,白銀緣此而得名[21]。總面積2.12萬平方千米,占甘肅總面積的4.4%。轄2區3縣:白銀區、平川區、會甯縣、靖遠縣、景泰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甘肅省位于中國西部地區,地處黃河中上遊,地域遼闊。介于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大部分位于中國地勢二級階梯上。東接陝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古、甯夏並與蒙古國接壤。東西蜿蜒1600多千米,總面積45.59萬平方千米(其中飛地53.22平方千米),占中國總面積的4.72%。
隴南山地
隴南山地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厚,到處清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臨潭、叠部一線以東的山區,爲秦嶺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東低,綠山對峙,溪流急蕩,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
隴東、中黃土高原
隴東、中黃土高原位于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陝省界,西至烏鞘嶺畔。這裏曆史上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祖先,建立過炎黃子孫的家園,億萬年地殼變遷和曆代戰亂,災害侵蝕,黃土高原支離破碎,尤其是定西中部地區成了中國最貧瘠的地方之一,但隴東、中黃土高原蘊含有豐富的石油、煤炭資源。
甘南高原
甘南高原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3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區。這裏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以北地帶
河西走廊以北地,東西長600多千米、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帶,人們習慣稱之爲北山山地。這裏地近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風急沙大,山岩裸露,荒漠連片,是難以耕作之地,人煙稀少。
氣候特征
甘肅各地氣候類型多樣,從南向北包括了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和高原高寒氣候等四大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0—15℃,大部分地區氣候幹燥,幹旱、半幹旱區占總面積的75%。主要氣象災害有幹旱、暴雨洪澇、冰雹、大風、沙塵暴和霜凍等。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烏鞘嶺以西降水明顯減少,隴南山區和祁連山東段降水偏多。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無霜期各地差異較大,隴南河谷地帶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海拔多數地方在1500米到3000米之間,年降雨量約300毫米(40—800毫米之間)。
敦煌莫高窟和月牙泉
草場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連山地、西秦嶺、馬山、崛山、哈思山、關山等地,這些地方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間,氣候高寒陰濕,特別是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區牧草生長季節短,枯草期長;這類草場可利用面積爲427.5萬公頃,占全省利用草場總面積的23.84%,年平均鮮草産量4100千克/公頃,總貯草量約175億千克,平均牧草利用以50%計,約可載畜600萬羊單位。
礦産資源
截至2006年底,甘肅省已發現各類礦産173種(含亞礦種),占中國已發現礦種數的74%。查明礦産資源的礦種數有97種,其中:能源礦産7種、金屬礦産35種、非金屬礦産53種、水氣礦産2種。列入《甘肅省礦産資源儲量表》的固體礦産地891處(含共伴生礦産),其中,大型礦床77個、中型202個、小型612個。據中國主要礦産資源儲量通報(2005年),在查明礦産資源儲量的礦種中,甘肅省列中國第一位的礦産有10種,前五位的有25種,前十位的有49種。有亞洲最大的金礦——甘肅陽山金礦。陽山金礦累計探獲黃金資源量308噸,是亞洲最大類卡林型金礦。據估算,陽山金礦已探明的黃金資源量潛在經濟價值達500億。
氣候資源
甘肅省風能資源豐富,總儲量爲2.37億千瓦,風力資源居中國第5位,可利用和季節可利用區的面積爲17.66萬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內部分山口地區,河西的瓜州素有“世界風庫”之稱。
甘肅是中國太陽能最爲豐富的三個區域之一,各地年太陽總輻射值大約爲4800—6400兆焦/平方米,其中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是中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按現有利用水平測算可開發資源量約爲520萬噸標准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