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擁有享譽全球的優質教育,多元的教育理念、多樣的校園環境、豐富的教學活動是新加坡教育的特色。新加坡教育部對研學旅行這種學習方式也極爲重視,通過有效地統籌管理和方向引領,研學旅行己成爲新加坡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幫助越來越多的學生從中受益。
在新加坡,研學旅行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加坡教育部要求所有公立學校都要定期帶學生參加研學旅行,並且要求研學旅行與藝術、文化、科學、人格、體育和公民教育等課程相聯系,同時需要中小學、高等院校等機構共同商議、設計、審查和修訂教學大綱與教學材料,爲學校有效實施研學旅行提供引導,加強學生在認知、情感、身體和美學領域的學習。
新加坡研學旅行的三種路徑
新加坡研學旅行內容豐富多彩,鼓勵孩子們在學校學習的基礎上不斷地向外拓展,在不同的社會、曆史、文化情境中發現新事物,去追逐自己以前從未發現的想法。同時,在具體實施層面也會充分考慮不同年齡的學生對研學旅行需求的差異性。例如,對于年幼的孩子,更受歡迎的是動物園、植物園和自然中心等機構的研學旅行。在上述情境中,孩子們可以與不同種類的動物或植物進行互動、交流,並且照顧它們。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研學旅行常包括在當地的面包工廠或其他工廠,觀察産品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在各種公園內觀察生物和周圍非生物的多樣性。對于中學生來說,去城外或國外等較遠的地方開展研學旅行,可以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
爲了滿足學生差異化的需求,新加坡不同的開發主體會根據自身的資源、曆史、社會環境等條件,力求有效地將公共資源轉化爲研學旅行資源,設計出獨特的、可供學校選擇的研學之旅。在新加坡,研學旅行常見的路徑有如下三種:
路徑一:基于場館的研學旅行
在新加坡,公園、博物館、美術館、科學中心、體育中心、水族館、戲劇學院等場館都是學生研學旅行的普遍去向。舉例來說,在國家美術館中,學生可以繪制他們喜歡的動物、植物、家人、玩具,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創造出獨特的藝術品,也可以在畫廊中創建他們喜歡的藝術作品拼貼畫。在亞洲文明博物館中,學生可以了解到多元的文化。該場館將珍貴的世界遺産文物背後的故事介紹給觀衆,並使學生對這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的了解更加清晰。
路徑二:基于真實社會生活情境的研學旅行
在新加坡,除場館之外,諸如農場、工廠、陶器産地、超市等各類生活場所也是中小學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重要場所。譬如,學生可以參觀當地的農場(例如KokFah科技農場),學習農業生産、農作物所富含的營養等豐富知識。雖然現在的農場使用高科技機械和設備來協助農業生産過程,但部分農民仍然堅持用最原始的種植方式。通過農場的研學旅行,學生可以親眼見識農民開展移植和收割農作物的日常活動,體會到食物的來之不易。同時,他們還可以了解到植物中的許多營養成分,甚至可以自己動手制作新鮮的沙拉。再如,裕廊青蛙農場的研學旅行項目爲學生提供親手餵養青蛙的機會,通過具體而真實的方式學習區分雄性和雌性青蛙,觀察青蛙如何在其“自然環境”中僞裝,並了解青蛙如何通過皮膚呼吸,深入地了解身邊常見的動物。
路徑三:基于模擬社會情境的研學旅行
爲了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學習不同的職業,新加坡學校的研學旅行也會在一些模擬社會生活情境的地方開展。根據實際職業生活,創設模擬的生活情境,呈現在其他時間、其他地方或其他人身上發生過的事件、故事、職業,學生可直接參與模擬,分擔不同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譬如,“新加坡趣志家(KidZania Singapore)”就是一個模擬城市,這個城市中模擬了真實世界的工廠、酒店、商店、廣場、消防局、體育場和學校等機構和場所。在這個城市中,學生可以參與真實的角色扮演,模擬體驗飛行員、消防員、廚師、醫生和紀錄片制作人等多種不同職業,接受工作,執行任務。舉例來說,學生可以在消防局中扮演消防員的角色,穿上防護服,乘坐移動消防車去撲滅“烈火”;也可以在餐廳成爲初級大廚,爲饑餓的顧客准備食物。通過角色扮演,學生體會到不同職業帶來的樂趣和艱辛,學會尊重每個職業的從業者,同時發現自身的職業興趣,並爲生涯規劃能力的發展提供經驗。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的研學旅行項目
新加坡的各類公園是開展基于場館的研學旅行活動中非常受歡迎的場館。它在滿足學生在自然維度的探究性學習需要及與自然環境建立聯系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新加坡研學旅行的實踐過程。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National Parks Board) 管理著300多個公園和4個自然保護區,還建立了“自然共同體計劃”(Community In Natural),通過提供廣泛與自然相聯系的機會,讓學生與自然深入接觸。新加坡國家公園局的研學旅行項目在結合學校課程的同時,豐富了學生對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認識,增強學生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識。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爲學校學生提供了三大類項目,開啓學生探索戶外世界的研學之旅。
1、公園爲有組織團體提供向導和工作坊 該項目適用人群包括:兒童、學生、成年人。
新加坡國家公園局中不同類型的公園蘊含著不同的學習內容。例如,福康甯公園就可以通過其“香料花園之旅”的過程,幫助學生了解各種各樣的香料和藥用植物。如此一來,書本上的插畫就會變成真實的植物出現在學生的眼前。還比如,公園中的“雕塑之旅”能讓孩子們在藝術專家的引導下,一路欣賞從19世紀流傳下來的古老建築,繼而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力。
圖1 香料園之旅
2、公園提供的地理研學旅行 該項目適用人群包括:學生和成年人。
新加坡公園局所提供的地理研學旅行項目旨在通過課堂知識與野外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習參與者的野外考察能力和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學生在學校課程中學習了不少知識後,需要應用他們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在公園或其他自然區域進行地理野外實踐。將戶外學習與地理知識融合,不僅能開闊師生的視野,深化對課堂知識的理解,還可以爲課堂上和書本上抽象孤立的知識提供生動形象的例證和解釋。圖2 地理野外學習
3、學校自己組織公園中的研學旅行
該項目適用人群包括:學生和成年人。
公園局還設計了一系列的教學資源,以支持在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進行研學旅行的教師和學生。學校可自主設計研學旅行項目,各種項目能讓學生更加接近大自然,激發學生對各類動植物的興趣,同時明確保護自然遺産的重要性。此類研學旅行的資源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別是“森林與環境”“曆史與自然遺産”“植物與園藝” (參見表1)。
公園局不僅爲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自然資源,更是爲不同的課程開發了可供教師參考使用的“教學設計”和可供學生在研學過程中使用的“學習單”。這意味著,如果學校教師和學生來到植物園,在沒有植物園研學旅行導師的情況下,也可以根據植物園所提供的資源和自身具體情況,靈活地組織開展研學旅行實踐。下面就以其中“植物園遺産之旅”爲例來具體說明這一實踐。
圖 3 “植物園遺産之旅”
“植物園遺産之旅”實踐案例
新加坡2012年出台的《初級社會研究課程大綱》(Primary Social Studies Syllabus)在重點建議的學習活動中提到,學生參與新加坡“植物園遺産之旅”項目的關鍵是了解新加坡植物園的遺産、提升自我認識,並對該地區經濟、社會和科學發展做出貢獻。
新加坡植物園已有150多年曆史,是東南亞橡肢和蘭花産業的發源地。在新加坡“植物園遺産之旅”項目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將深入了解新加坡植物園,認識許多不同的樹木,包括一些自公園建立就存在的古老樹木。公園裏還有許多遺産樹,例如新加坡 5 新元紙幣(人像系列)背面的香灰莉木樹。在新加坡植物園中,學生還可以看到新加坡本土植物群和動物群的一些自然遺産,可以更好地與大自然互動,增強他們對自然的知識和興趣。與此同時,學生還將了解到保護自然遺産的重要性,並産生對公園和綠地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同時,該項目還提供了教師課程計劃、學生學習工作表、DIY 路線指南等課程資源。
課程聯系:英語(小學一至六年級),科學(小學四至六年級),地理(中學一至四年級)
時間:1.5小時
地點:新加坡植物園
學習目標:
•將自然中豐富的生物與精心策劃的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玩中學,了解自然。
•學生將更加了解動植物的多樣性,並擴大自己的知識量。
•學生將明確保護自然遺産的重要性,産生對公園和綠地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培養學生保護、維持、加強和創新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的意識。
•培養學生對家園環境的所有權感,培養民族主義感。
教師課程計劃:爲教師提供計劃表,分爲研學旅行前期、中期、後期三個部分,保證學生的研學之旅行順利進行(詳細內容參見表2)。
學生研學旅行學習單:該項目也爲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例如植物園的地圖,其中標注了不少植物園可提供學習服務的地點,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也爲學生提供了新加坡植物園的資料單,其中具體地介紹了新加坡植物園自1859年以來發展成爲國際知名的熱帶植物園、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和旗艦公園等曆史知識。 D I Y 路線指南:該項目課程提供了圖文並茂的新加坡植物園遺産樹的參觀指南。該指南引導學生認識新加坡植物園的七棵非凡的樹木。這些樹木已被列爲新加坡的遺産樹,成爲促進新加坡樹木保護工作的一部分。該指南介紹了新加坡植物園中的各種遺産樹的起源、種類、優點、地理位置等,其中詳細地介紹了這七棵遺産樹。
除了植物園提供的路線指南之外,學生可在研學旅行結束後,自己DIY —份路線指南。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制作電子指南、課程計劃和工作表等資源,在研學旅行中扮演自然指南的角色,引導朋友、同學、教師或家長在植物園中學習和實踐。
文章來源: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內容僅供學習研究交流使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