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三孔,尼山孔廟要低調得多,它位于曲阜市東南約28公裏處的尼山東麓。據資料介紹,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爲避聖諱,故名更名爲尼山。其山並不高大,海拔僅有300余米,正可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因這裏誕生了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以這座並不算巍峨的小山,卻成爲名揚世界的儒家名山。
大成殿
尼山孔廟總共有五進院落,裏面的殿堂共有80余間。前爲石構棂星門,門前石橋旁建碑亭,立有《重修尼山孔子廟記》碑。最著名的建築是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主要場所,始建于宋慶曆三年,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清道光年間重修的建築。大殿爲單檐黃瓦歇山頂,檐下有鬥拱,前檐柱爲石質,八角形,每面均爲淺刻小幅雲龍。殿內供奉孔子及四配,神龛及塑像爲1989年複制,原像等在“文革”初期被毀。殿前有元代石幢,記載了當時的修廟、祀廟的曆史情況。
觀川亭始建于金明昌五年,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是清朝重修的建築。整體爲方形,木架無鬥拱,單檐灰歇山頂。觀川亭東臨沂水,下臨懸崖,視野開闊,憑欄遠眺,似乎還能感受到當年孔子在此望川的情景。
啓聖殿前有兩棵古柏,據工作人員介紹說,其樹齡已超過千年,是唐朝(甚至更早些時候)栽植的,見證了多年朝代的更叠,而這座孔廟卻依如昔年一樣,每天都會迎來五湖四海的儒家門客前來參觀祭祀。
尼山書院
在尼山孔廟的後面,有一座尼山書院,是曆代儒家學者講學的地方,據史書記載,書院之名始于唐代,而書院制度卻形成于宋朝,而尼山書院也在宋代興起,之所以建築在尼山孔廟之後,主要是因爲孔子是曆代尊崇的文化聖人,故有特別意義。尼山書院爲學長(正八品官銜)管理,以《四書》、《五經》爲基本教材,爲一地方的教育中心,爲著名學者研討學問的勝地。
夫子洞
在觀川亭東側崖下,有一個曾名爲“坤靈洞”的天然山洞,相傳孔子曾在此降生,所以後人都將其稱爲“夫子洞”,這也是這個景區的一大著名景點。相傳孔子的母親在尼山祈禱之後,不久便懷孕了。然而當孔子出生後,因爲孔子的母親與父親年齡相差太大而不被世人接受,加上孔子的父親覺得孔子長的太醜,故而將其遺棄于尼山的這個天然石洞之中。
“龍生虎養鷹打扇”的傳說是否真實存在,我們無法考證,但有趣的是,這個並不算大的石洞中,卻有著天然形成的石床、石枕,仿佛真的有人在裏面生活過一樣。現在這個石洞已經被列爲曲阜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面還用木柵欄圍了起來,遊客只能遠觀,而不能你元代楊奂《東遊記》裏所記載的人“持火曳绠而入“,去”比三數丈,忽隙間有光,睹一室,口廣兩楹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