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反複無常的對外政策,讓俄羅斯這樣的軍事大國吃盡了“苦頭”。
據俄衛星通訊社2月20日報道,在聯合國裁軍會議召開的前夜,美國以俄羅斯代表團提交的資料不合適爲由,拒絕給後者派發入境簽證。此舉也直接導致了俄羅斯代表團在缺席了18日的會議。
美國爲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向俄羅斯“使絆子”呢?
除了兩國的關系比較緊張外,美國懼怕俄羅斯的心態也說明了問題。在華盛頓看來,逐漸恢複元氣的莫斯科已經成爲了美國“再次偉大”路上的攔路虎,無論是《伊核協議》的撕裂、亦或者是《中導條約》的退出,俄羅斯在其中都扮演了“假想敵”的角色。
對美國而言,俄羅斯一貫的強硬風格往往讓其下不了台。就拿裁軍會議來說,美國就曾多次變臉。美國初期拒絕履行裁軍協議,認爲這會讓自己損失戰力。但在思考了一段時間後,白宮又認爲裁軍的建議行之有效,又開始遊說俄羅斯加入自己的陣列。
在經曆了多重的內部抗衡之後,聯合國似乎已經習慣了美國的動作,更多的時候對于簽證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換句話說,如果聯合國不重新遷址、如果美國繼續緩交費用,類似18日俄代表被迫缺席的情況或將常態化出現。
俄羅斯作爲聯合國常任理事會成員國之一,如果在簽證的問題上被美國束縛,輕則會損害自身的形象,重則會導致自身的利益受損,莫斯科必須通過新的對策解決問題。克裏姆林宮已經向中英法發出邀請,欲就聯合國重組問題進行探討,同時也通過複制美國的動作,向華盛頓還以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