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初疆域集夏商周三代以及春秋戰國開拓之大成。公元前213年,即秦統一後的第六年,蒙恬發兵30萬略取今河套,並連接秦、趙、燕三國長城。次年,50萬秦軍南越五嶺,統一了今廣東、廣西兩省。至秦崩以前,秦朝疆域東北至今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西北部,北達蒙古高原,西達甘肅東部、四川、雲南一帶,南至大海,奠定了華夏最基礎的版圖。
漢初疆域不如秦初,至武帝繼位後開始布局。北方,漢軍擊敗匈奴,重新控制河套;西北,河西走廊第一次被納入中原王朝版圖;南部,漢軍平閩越、南越、登海南島;西南,漢疆已達高黎貢山一帶;東北,設置樂浪四郡,疆界至今韓國首爾以北。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其西疆到達今巴爾喀什湖、帕米爾高原以及費爾幹納盆地(今烏茲別克斯坦)。東漢時,疆域略有縮減。西晉時,西疆縮至敦煌一帶,其他未有太大變化。
永嘉之亂至隋朝建國以前,當時的中國正陷入群雄割據時代。此一時期,許多少數民族紛紛入主中原,並建立了政權。截至北魏分裂,華夏疆域大體博波動在秦時疆域。
隋初,突厥分裂東西兩部,文帝趁機開拓北疆,重新取得河套。608年,隋炀帝擊潰吐谷渾,將疆域再次推進至西域,囊括了今新疆東部和青海省大部。西南,隋疆推進至今貴州安順東部。南部,隋朝重新控制海南島。北部,契丹、奚等少數民族逐漸做大,隋朝開鑿大運河對其進行軍事威懾。簡而言之,隋朝版圖少于漢時,僅能等之西晉,雖再次控制河套以及蒙古高原東南部,但遼東、西域西部和雲貴高原大部已失去。
唐朝集數百年民族融合之大成,武力臻之極盛。至唐高宗李治時期,不僅再次囊括除雲貴西南部之外的秦漢舊疆,其東北亦推進至今庫頁島並囊括朝鮮半島大部;北方,其疆域推進至貝加爾湖以及葉尼塞河;西方,其疆域已推進至中亞河中地區並直達今阿富汗地區。其後唐朝陷入內亂,至唐玄宗時再次中興,但疆域已然萎縮至漢時(白線)。安史之亂,吐蕃截斷西域,其兵鋒頻繁波及關中長安。此後直到元朝,中原王朝再未有效控制西域。
北宋時期,其疆域大約相當于秦崩之前,但卻失去了北部幽雲十六州。此後,西夏崛起,北宋疆域再次萎縮。金朝崛起滅遼,北宋亦被金人攻滅。不久,趙構建立南宋,僅能憑借淮水以及秦嶺一線與金朝僵持(圖中白線),直至滅亡。
元朝的疆域空前遼闊,不僅囊括了蒙古諸部、西遼、金朝、南宋、吐蕃、大理等割據勢力,其北疆也越過貝加爾湖直達北冰洋。
明朝建立後,疆域遠不如元朝,僅能控制原南宋、大理、西夏和金朝的大部分土地,對分布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以及青藏高原的吐蕃諸部只能采取羁縻的控制方式。同時,今新疆西部也被察合台汗國的後裔把持,明朝邊防僅至嘉峪關。嘉峪關之外的哈密、吐魯番等國先受明朝羁縻,後旋被放棄。北部,陰山河套也被蒙古占領,其疆域退至陝北高原。其後,基本龜縮在東起山海關,西迄嘉峪關之長城防線以內。
清朝入關後經過115年的開拓,其疆域至乾隆時始告定型,大體包括狩獵爲主的原女真區,以畜牧爲主的蒙古區和以農耕爲主的明朝區。1689年《尼布楚條約》簽訂,1712年,清朝和朝鮮立碑長白山天池,1727年《布連斯奇條約》簽訂。此外,清朝有效控制了今雲南、新疆、西藏和台灣地區,並與尼泊爾、不丹、錫金完成劃界。于是,西抵蔥嶺和巴爾喀什湖,西北包括唐努烏梁海,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亞,東到太平洋,南達南沙群島均爲清朝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