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亞馬遜首席執行官貝佐斯(Jeff Bezos)在自己的Instagram賬戶宣布,他將自掏腰包,捐出100億美元,成立“貝佐斯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來支持環境保護,對抗氣候變化。消息傳出之後,這位近年來一直爭議不斷的世界首富頓時迎來了一片喝彩聲,然而,英國《都市地鐵報》卻刊文指出,爲貝佐斯“浪子回頭”而欣喜的人們高興得太早了,因爲貝佐斯的這一行爲很可能只是一種公關手腕,只是說明了他的虛僞而已。
從上個月的達沃斯論壇開始,大科技公司們就已經意識到,可持續性其實對他們的盈利能力至關重要。企業如果真的希望自身,以及自身背後的億萬富翁們得到大衆的真正認可,獲得好的名聲,他們就必須將環境相關內容納入自己的整體商業規劃,而不是只納入公關策略。
從這個角度來看,盡管貝佐斯的這一舉動無論如何還是應該歡迎的,但是背後還是不難窺見某種如意算盤的影子——拿出不過相當于亞馬遜年營收13%的金錢,來平息公司可持續發展面對的諸多系統性挑戰。
必須承認的是,在幾十年的經營當中,貝佐斯的公司確實幫助萬千消費者省下了不少的錢。只不過,直至最近,大家才終于認識到,到底誰才是這些好處的終極埋單者——環境。
亞馬遜提供免費的快速送貨服務,退貨也非常順暢,而這其實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包裹需要處理和運輸,越來越多的汽車,甚至飛機都必須投入工作。
當然,這並不是貝佐斯的公司有什麽特殊的問題——這個行當天生就是如此。
要改變這一切,必須要從根本上進行一場徹底的重新設計,改變所有人消費商品的方式——不單單是從亞馬遜購買的商品,而是涵蓋了整個經濟系統。
在英國和美國,已經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零售商品是通過亞馬遜銷售的。這些貨品當中大量都是來自第三方零售商,而他們從來不曾受到過任何嚴格的環境要求的約束,因爲亞馬遜一直以來都只關心交易量和配送速度,而漠視質量和可持續性。
歸根結底,哪怕只是向著可持續、可循環經濟的方向邁出一小步,都會讓亞馬遜的利潤受到短期影響,也會讓衆多習慣了現在下單和收貨節奏的消費者感到不便。
可是,長期角度看來,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世人能夠長久享受到現代生活的各種好處。這樣一種轉變已經刻不容緩,比如,環保組織Global Canopy的研究就發現,在消費者從亞馬遜日常購買的商品背後,都隱藏著熱帶雨林受到的巨大破壞。
事實上,亞馬遜人自己也已經意識到了這種急迫性。去年4月,一份多達約8700位員工簽署的聯名信呼籲公司接納一項針對氣候變化的全面性計劃。他們成立了自己的組織“亞馬遜員工氣候正義”(Amazon Employees for Climate Justice),對公司的政策進行了罷工抗議。
貝佐斯對于這些員工們的態度,與今天捐出100億美元的動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亞馬遜的經理人們威脅要開出這些員工。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當初員工們所提出的建議,不少已經成爲了亞馬遜自上而下的政策的一部分。
雖然可持續性這個詞本身似乎就和亞馬遜的商業模式天生抵觸,但是面對著一系列嚴峻的挑戰,貝佐斯必須有所動作了。
去年9月,亞馬遜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詳細列出了該公司對環境的具體影響。
根據報告的數據,2018年期間,亞馬遜總計排放了4400萬噸二氧化碳——要知道,瑞士全國的碳足迹也不過只有3900萬噸,而瑞士經濟的體量卻要相當于十個亞馬遜。
如果將貝佐斯的公司也納入國家和地區的碳排放排名,那亞馬遜基本上就頂得上一個較小的發展中國家了,比如緬甸或者加納。
因此,也就難怪還有那麽多人在對貝佐斯提出強烈質疑,認爲這點有限的捐贈根本不可能說明他和自己的公司正變得綠色起來。
如果貝佐斯想要證明自己是真心的,他的捐贈與投資就不能僅限于這一次,而必須再未來持續進行。這樣的投入是他完全負擔得起的,因爲單單上個月,他賺到的財富就已經超過了這次捐款的額度,而他的亞馬遜生涯已經長達二十六年。
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貝佐斯真的會致力于可持續性,如果真是如此,他就將成爲下一個二十年當中的綠色經濟領軍人物,就像在過去二十年當中擔當線上經濟領軍人物一樣。他已經宣布,亞馬遜到2040年就要達到碳中和,但是只有目標是不行的,各界都在急切等待亞馬遜拿出具體的可行計劃來。
總而言之,如果貝佐斯是真心的,亞馬遜的全盤戰略就必須進行一系列重大調整,單靠砸錢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他不可以再繼續尋求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生意,更不可以重演去年7月那樣的行爲——當時,亞馬遜贊助了競爭企業協會(Competitive Enterprise Institute)的一場高調派對,而這協會不是別個,正是油氣大亨科赫兄弟支持的,極力否認氣候變化的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