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總理在德國漢堡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就主題爲“全球增長和貿易”的工作午餐上發表講話。他說,多邊貿易安排是一個更全面的策略,讓各國能通力合作取得共同利益。
漢堡報道
全球貿易取得的碩果無法平均分配,導致有些國家在政治壓力下,偏離開放、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但主要的貿易大國以及新加坡等幅員較小的國家依然堅信貿易對各國有利,並提起政治勇氣,繼續推進全球貿易。
李顯龍總理昨天在德國漢堡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峰會首日、針對主題爲“全球增長和貿易”的工作午餐發表講話時提到,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幅員較小的國家尤其需要團結一致,確保這些國家的集體聲音能被聽到,以取得共同利益。
李總理說,全球貿易一直以來都是發展和發展中的國家賴以驅動繁榮和經濟增長的引擎,但近年來已明顯可看出,貿易帶來的利益沒有平均分配。
反多邊貿易情緒若蔓延 可能影響數億人生計
“盡管就如世界貿易組織今早所說,相關的證據非常不明確,但所出現的一些‘慘痛國內斷層’卻被怪罪在全球貿易上。有些國家的工人和工會開始對就業感到緊張,進而反對貿易。長久以來被各國認同的‘開放、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是一個共享的利益’說法被質疑,也連帶出現政治後果。”
李總理形容這是個“不幸”的情況,而這種情緒若繼續蔓延,可能影響數以億計人民的生計和繁榮,因爲貿易確實可創造龐大的經濟利益。
他說:“每個國家都會有得有失,但這些可以,也必須由政府,通過國內政策、資源調整分配配套和政治諒解來化解。”
各國面對反貿易情緒的反應有別。李總理說,有些選擇只以雙邊關系的方式處理貿易課題。但許多國家,尤其是新加坡和聯合國環球治理組織成員國等幅員較小的國家,都更爲支持既定的多邊管道。
“多邊安排是一個更全面的策略,讓各國能通力合作取得共同利益,也給各國更大的空間,能在不同的領域做出取舍,以達到雙贏的交易。幅員較小的國家尤其需要團結一致,才能讓我們的集體聲音被聽到,爭取共同利益。”
李總理表示,國際社會因此不應遺棄這個多邊模式,而許多主要的貿易大國其實都已重申仍支持這個模式。“這在政治上是有勇氣的(決定),對于避免針鋒相對的反應進而導致情況急轉直下,也至關重要。”
對于多個國家以多邊方式進行合作的模式,李總理形容歐盟是最佳典範,而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所屬的亞細安經濟共同體,以及太平洋聯盟(Pacific Alliance)等是其他例子。太平洋聯盟是由智利、秘魯、墨西哥和哥倫比亞這四個拉美地區國家組成的新興經濟組織。
李總理認爲,最理想的多邊貿易平台是利用世貿組織,但他坦言要在擁有164個成員國的世貿組織達成交易實際上很難,也很耗時。即便如此,它的工作仍然非常寶貴。他提到的例子是談判超過12年,終于獲超過110個成員國核准後,今年2月生效的貿易促進協定。
他指出,下個裏程碑是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部長級會議。這個世貿組織的第11次部長級會議于12月11日至14日舉行。阿根廷也是2018年的G20主席國。
“我希望會議能著重在一些有望取得共識的課題,並采取一些有意義的措施去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和世貿組織,因爲盡管有所局限,世貿組織還是讓所有貿易國家共同合作,爲貿易制定全球框架的最重要平台。”
李總理說,新加坡作爲聯合國環球治理組織在G20的代表,期待G20國家領導人能爲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的成功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