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緣
新添年輕理事共五名,在30人理事會當中占據的比率不大,卻是該社經過整10年培育出來的新一代領導。
符氏社(祖祠)成立多年來,從來沒有一年像今年一樣,因增添了一些年輕新理事而感到歡欣雀躍。
新添年輕理事共五名,大多20來歲,在30人理事會當中占據的比率不大,但卻是該社孤心苦脂,經過整10年培育出來的新一代領導。
社長符績熙說:“他們年輕有爲,也許學業並非都出類拔萃,但他們誠懇、熱心服務的態度,讓理事會十分激賞。”
符績熙說:“值得一提的是,當中兩名新理事,是本地獨一無二‘符國英教育助學基金’的受惠者。在社裏宗親關愛之下,他們現在已成長爲謙恭、正直又充滿自信的好青年。”
符績熙也是符國英教育助學基金主席。他自豪地說:“他們(助學金受惠者)和社裏獎學金得獎的社員子女一樣,是我們期盼的未來接班人,看到幼苗茁壯成長,還開了花,大家都很高興。”
已發出24萬余元助學金
今年是符國英教育助學基金分發的第九個年頭,至今共有28名低收入宗親子女受惠,發出的助學金額累積24萬余元。符績熙說:“大多數受惠者還在大學就讀,我們熱切期盼他們早日回來。”
符國英教育助學基金由符氏社一名熱心理事贊助設立。基金以他敬愛的祖父的名字冠名,最初幾年,每年發出3萬至5萬元助學金。
符氏社成立至今130年,是本地第一家設立按月分發特別助學基金的會館。它幫助低收入宗親子女或孫子升學,申請者學業成績不一定要優異,但必須逐年有進步。
基金按受惠者就讀的年級,每月給予200元至350元的助學金,充作他們的補習費和零用錢。基金不求受惠者回報,只期盼他們多與該社聯絡。
過去八年熱心參與符氏社活動的符大發(21歲),是符國英教育助學基金最早受惠者之一。他說:“助學基金改變了我的成長軌迹,如果沒有得到基金及時的幫助,我不敢想象現在會是什麽樣子。”
年輕理事:助學金改變命運
符國英教育助學基金2009年開始分發助學金,當時念小學五年級的大發,和念一年級的弟弟,跟單親母親住兩房式租賃組屋,兩兄弟每月共獲得資助450元。助學金幫他支付了英文和數學科的補習費。
符大發中學念普通源流,不過五年後,他卻以全校第二名優異成績進入新加坡理工學院。最近他又以亮麗畢業成績,獲得新加坡管理大學獎學金修讀資訊系統課程。“符國英教育助學基金不止慷慨幫助我升學,還幫我建立起學習的信心,我們一家都很感恩。”
談起受委爲理事,即將入伍服役的他說:“我們要向前輩看齊,將符氏社建設成和諧團結、互助互敬的家。”
父親患病早逝、小學六年級開始獲得符國英教育助學基金扶助的符炜婷(22歲)說:“這份特殊的助學金,改變了我的命運,從得到幫助那天起,我就和很多同學一樣,有學費去上補習班,媽媽也不用加班到很晚。”
她說:“雖然沒有考到好成績,符氏社卻始終不離不棄,一直照顧我,給我鼓勵,資助我到中五畢業,長輩愛護有加,對我們一家而言恩重如山,我深懷感激,永遠不會忘記。”
符炜婷完成了工藝教育學院會計高級文憑課程,到中華總商會念華文教育大專文憑,畢業後教導外國人學習華英文。
現在文雅又自信的炜婷說:“我准備進入企業或機構工作,累積工作經驗,過後打算升大學,考取學位。”
年輕理事以發展社務爲使命
符氏社新受委年輕理事,爲達致興盛社務活動的使命,欣然接受加入理事會的邀請。
會務顧問符敦珏透露:“年輕理事很優秀,平時很熱心幫忙籌辦活動。他們這次受邀任理事,盡管工作或學業很忙,爲做到理事會交托給他們推動社務的使命,二話不說,一口就答應了下來。”
新理事符詩俊(29歲,銀行經理)上大學念資訊系統系時,得到當時任社長的四伯父符敦珏和姑姑的資助。他受訪時說:“很感謝伯伯和姑姑的幫助,飲水思源,回饋符氏社是應該的。”
符詩俊也是符氏社青年團團長。他說:“符氏社宗親團結,有機會爲長輩服務,我覺得很自豪,更何況小學到高中,一直得到社裏發出的獎學金獎勵。”
念理工學院時期得到符氏社頒發獎學金的符策智(24歲),對于接受擔任理事的邀請,他說:“關系融洽是一大因素,長輩和藹,我和同輩也相處得很愉快。”
符策智念南洋理工大學電腦系三年級,任青年團副團長,“接受擔任理事,也意味承諾和負責,需要負起促進會務的挑戰。”
擁有約450名社員的符氏社,因設立“符國英教育助學基金”,以及爲幫助無依貧老或因突發事故而生活陷入困難的宗親而設立“符氏社關懷基金”,2012年1月獲得宗鄉總會頒發“最佳會館獎”表揚。
符氏社關懷基金至今共資助10名宗親,發出的資助金額累積約爲5萬5000元,目前僅剩一名宗親在領取資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