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賢爲第三屆“世界工程師峰會”主持開幕時指出,全球經濟環境迅速變化,而我國也不斷尋求通過創新來創造商業和就業機會,並讓城市生活變得更舒適。
我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可在分領域和跨領域方面大力推動創新,以實現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讓國人過上更舒適、方便和環保的生活。
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昨天爲第三屆“世界工程師峰會”主持開幕並致辭時指出,全球經濟環境迅速變化,而我國也不斷尋求通過創新來創造商業和就業機會,並讓城市生活變得更舒適。
此次峰會以“低碳城市與城市能源”爲題,30多個國家的約400名工程師和氣候變化專家出席峰會,探討有助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和環境影響的城市解決方案。
目前全球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負責全球80%的國內生産總值,但同時也占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5%。到了2045年,城市人口還將增加一半,達60億人。各個城市也因此抓緊研究如何實現低碳生活和應對氣候變化。
張志賢說,工程師能在交通、建築、工業設施等分領域,及城市能源系統和數據網絡等跨領域層面,針對氣候變化的挑戰制定解決方案。
在分領域層面,我國采用新科技和優質設計減低能源消耗,及提升能源效率和能源來源中的潔淨能源比重。
這包括,政府計劃到了2030年,至少要有80%的建築擁有綠色建築標志認證。所有新的政府建築,也必須達到更嚴格的綠色建築標志白金(Green Mark Platinum)要求。
政府也通過一系列政策工具和研究,讓低樓層、中等樓層和高樓層建築,分別實現正能耗、零能耗和低能耗的願景。
交通方面,我國計劃到了2030年,讓地鐵網絡比目前延長一倍至360公裏,減低對私人交通工具的需求。
至于跨領域層面,政府前年宣布在“創新與企業2020計劃”(簡稱RIE2020)下,爲城市方案與持續發展科研領域注資9億元。
張志賢說,隨著科研技術日趨成熟,新加坡可成爲科學家和工程師試行創新城市方案的生活實驗室。
“這種快速的原型生成,將讓新加坡和各企業縮短學習時間,未來能源技術在商業上變得可行後就能從中獲益。”
一些正在試行或開發的技術包括,利用感應平台分享數據,減少所需資源的同時提升不同系統的運作速度和效率;在蓄水池上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預測太陽輻照和生産電力,以及建造微型電網,使用再生能源提供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