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持續蔓延,科學家們正努力找出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的來源。
幾周前,中國科學家根據遺傳學分析指出,以螞蟻爲食的穿山甲有著重大嫌疑。然而,在對這項研究和之後公布的另外三項穿山甲冠狀病毒基因組研究的數據進行審視後,科學家又表示,雖然穿山甲可疑,但是這個謎底還遠遠沒有解開。
從穿山甲分離的新型冠狀病毒電鏡照片(來源:華南農業大學)
2 月 20 日,該研究內容發布在生物醫學預印本網站 bioRxiv 上,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分離馬來西亞穿山甲的一種冠狀病毒,發現在 E、M、N 和 S 基因中分別與 2019-nCov 的氨基酸同源性爲 100%、98.2%、96.7% 和 90.4%。
特別是穿山甲冠狀病毒 S 蛋白的受體結合域與新型冠狀病毒的 S 蛋白受體結構域幾乎完全一致,僅存在一個氨基酸的差異。更爲重要的證據是,穿山甲外周血的冠狀病毒抗體可以與 2019-nCoV 結合,這是十分重要的血清學證據。除此外,穿山甲還表現出類似人的病理變化和臨床症狀。
就 S 蛋白來說,穿山甲冠狀病毒的大部分區域都與 2019-nCoV、蝙蝠病毒 RaTG13 相似,但它的前半部分卻更接近其他蝙蝠。因此,他們大膽猜測 2019-nCoV 可能起源于穿山甲樣冠狀病毒與 Bat-CoV-RaTG13 樣病毒的重組。
僅爲猜測,無法石錘
之後,三項類似的對比研究也發布在 bioRxiv 網站上。其中一篇由國際研究組織發表于 2 月 18 日的論文發現,非法販賣的穿山甲冷凍細胞樣本中的冠狀病毒基因組與 2019-nCoV 有大約 85.5% 至 92.4% 的相似性,特別是 2019-nCoV 在受體結合域中與廣東穿山甲冠狀病毒表現出非常高的序列相似性。
2 月 20 日,由中國團隊發布兩篇的論文也研究了走私穿山甲的冠狀病毒,與 2019-nCoV 的病毒相似度分別爲 90.23% 和 91.02%。
迄今爲止,穿山甲是除蝙蝠以外,唯一發現被 2019-nCoV 病毒感染的哺乳動物。
雖然穿山甲是孤立動物,種群數量相對較小,處于瀕危狀態,但也不能排除穿山甲是從蝙蝠或其他動物宿主中獨立獲得 2019-nCoV 相關病毒的。
北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生態學家蔣志剛表示,這些論文提出的問題比它們回答的問題多。他問道,「如果穿山甲是病毒的來源,而它們來自另一個國家,爲什麽沒有在那個地方的人被感染的報告?」
如今,穿山甲是否當了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尚未可知,但隨著對野生肉類的追求和在中國傳統醫學中使用規模的需求不斷增長,中國穿山甲瀕臨滅絕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非典爆發後,果子狸曾被大量捕殺。因此武漢江漢大學研究動物行爲的 Sara Platto 也擔心,所有關于穿山甲來源的猜測,可能會驅使人們進一步殺死甚至消滅它們。
從東南亞到中國,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非法走私猖獗,禍根或早已種下。無論病毒的來源是蝙蝠、穿山甲,還是其他動物,其實問題都不在于動物,而在于我們與它們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