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門第重德行,勤學修心品智贏。
真善如蓮汙不染,不知可恥醜爲榮。
在曆史源遠流長的中國,書香門第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社會現象,一些家族依靠家庭教育的力量,連續幾代甚至幾十代爲社會培養出了許多傑出的人才。
南安梅山芙蓉李氏就是中國典型的書香門第家族,族內賢達輩出,既有爲民伸張正義的清官,也有赴國難不懼殉軀的武將,還有愛國愛鄉的傑出僑領…
衆多先賢爲之鞠躬盡瘁無私奉獻、不計榮辱得失而執著追求的風範和精神,長爍其間,才使得南安梅山芙蓉李氏聲名鵲起、彪炳史冊,載入民心豐碑。
而一代僑領李成楓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者。
壹
他是南安梅山籍旅馬僑領,一代“新加坡報王”,他一介布衣起步,沒有顯赫家世和過億家財,卻因一生默默耕耘,立功立德,其精神及留下的事業永留人間,垂典萬代。
紙頁可以泛黃,音容可以逝去,但其道德功業,卻巍然屹立。時間可以過濾喧囂,沖刷雜質,澄清浮塵,凸顯品質。
即便是離開人世25年了,他身後的事業也在被後人發揚光大,馬來西亞衆多中小學、廈門大學成楓樓及其萬千學子,可以作證!
據南安市梅山鎮《芙蓉李氏族譜》所載,李氏遠祖在唐末五代隨王潮南下,分居八閩各地。芙蓉李氏的開基祖廣孫公(1324年-1379年),攜眷定居武榮芙蓉鄉,繁衍生息至今。
到了九世李振盤,科舉中了進士,爲芙蓉李氏首開甲第之門,被敬奉爲芙蓉李氏的“文章之祖”。
李成楓,1908年生于福建南安梅山鎮蓉溪村,成爲“書香門第”南安梅山芙蓉李氏的一員。
據說,當年他的叔父到北京考舉人,那時叔父看到北京街道兩旁楓葉非常美,回來又聽說新生侄兒命中欠木,于是便替他取名爲李烏楓;但由于族譜中是屬于“成”字輩,乃改名爲李成楓。
李成楓從小就被父母送給膝下無兒的舅舅當養子,沒有受過系統化的正規教育,只是在鄉村的私塾中念過幾年書。
識字不多,學識不淵,成了李成楓一生最遺憾的事。不過,也正是因此有了他後來種種嘉惠新馬地區華人子弟的善舉。他希望藉由興學,讓所有華人子弟都能接受教育,通過教育發揮其原有的潛能與天賦。
貳
芙蓉李氏《家範錄》“務勤崇儉”條規載稱:“民生在勤,勤則不匮。士勤於讀,則富詩書。農勤于耕,則裕谷粟。女勤於織,則余布帛。以至商賈百工未有不以勤立業者。”
不管是愛國僑領李光前,還是“新加坡報王”李成楓、中馬建交的“和平使者”李引桐,他們都從小自芙蓉李氏的族規家風中汲取智慧,皆知涵養德性、修身謹行、自重自愛的道理,這也是他們日後能堂堂正正做人、正正當當做事的根源。
1927年,爲了尋找更適合謀生創業的地方,李成楓孤身一人下南洋,冒險來到新加坡闖世界。
一個年僅19歲的少年,在人生地不熟的異國他鄉討生活,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好在同胞的幫助,李成楓很快找到了一份在愛國華僑陳嘉庚的鞋廠做衛生巡察員的工作。
李成楓一生節儉淡泊,從不沾煙酒,有許多傳世佳話;其中,最爲人樂道的當屬“半杯咖啡”的故事。
“當年一杯咖啡,不過區區4分錢,我又特別喜歡喝咖啡提神,可是又舍不得浪費千辛萬苦掙來的血汗錢,怎麽辦?”
李成楓回憶道:“爲了既能過咖啡瘾又少花錢,我每次只喝半杯咖啡,然後再加半杯不要錢的水,如此一來,我每次喝咖啡就能省下2分錢。”
彼時,每月只掙十幾元的李成楓卻能在月底攢下8元錢,這種把自己的一切開銷降低到極限的做法,真可以稱得上是“抓個蚊子炒盤菜,捕個跳蚤煮碗湯”。
“晉俗勤勞樸素,勤勞易于進取,樸素易于保守。故晉之人長于商,東轍馬迹遍天下”。
李成楓也正是憑借著勤儉樸素,不辭勞苦地拼搏成爲了“新加坡報王。
三
芙蓉李氏《家範錄》“倡廉重義”條規中寫道:“子孫出仕者,務以報國爲心,恤民爲念,有所伸理湏哀矜懇恻,務得其情,毋得苛虐。又不可一毫妄取於民。”
明確要求子孫中有當官的人,一定要忠心報效國家,關心百姓的疾苦。對來申訴的冤屈者,要誠懇而殷切地同情愛護,將案情調查落實清楚,不得苛刻虐待。而且不能貪贓枉法,不法掠取民衆財物。
1930年入李光前創辦的南益樹膠公司任書記,後升任經理。他兢兢業業,埋頭鑽研,顯示了精明、高超的領導和經營才能。
27歲時,他已是北馬(來西亞)10多家橡膠公司同業公會的會長,須領導同行討論橡膠價格的設定。
隨著南益集團業務的發展,李成楓成爲該集團屬下的南益油廠有限公司,聯興樹膠有限公司、南益餅幹有限公司的董事主席。他還獨資創辦連成有限公司,南風工程有限公司,兼任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副董事長,1983年升任董事長,被人譽爲“新加坡報王“。
對于財富,李成楓有個超然的理念,他認爲“掙錢多少是個夠,財聚多少是個頭,只要平平安安過日子才是最真實的,把所擁有的財富奉獻給社會,才是一個人賺錢的最終目的。”
“一片丹心系鄉梓”!爲了省2分錢,他可以只喝半杯咖啡;但是,他卻非常重視親情鄉情,並且爲了回報家鄉,他幾乎傾其所有。
上世紀80年代末,李成楓年年回南安家鄉,還特意帶著兒孫,讓他們參觀光前學村建設、熟悉鄉情民俗,引導其家族後裔關注家鄉的建設和發展。
1991年,他積極倡議下,在家鄉設立了南安芙蓉基金會,並擔任該會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後來,他通過基金會,捐資597萬元,興建南安耕俦幼兒園、耕俦公路大橋(紀念因心髒病突發而猝逝于泉州的長子李耕俦)、梅蘇公路、蓉溪與梅峰兩村水泥路等公益事業。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爲使家鄉農田免受旱澇之虐,就捐資建設蓉中第一抽水機站,修複競蓉圳渠、東溪攔水壩和蓉溪發電廠,建造村公廁;60年代,又在家鄉捐建全縣首台水輪泵站和糧食加工廠;70年代資助圍溪造田建水壩;八十年代捐助建設供電線路,還資助建設梅山僑聯會所。
爲國專醫院(光前醫院前身)添置救護車;進入90年代,他多次捐資幫助修複因洪水沖毀的各項水利設施。憂民所憂,急民所急,頻解民生憂患。
肆
“心系家國,情傾公益,慷慨捐輸,當仁不讓,深孚衆望”,李光前長子、著名慈善家李成義博士曾如是評價李成楓老先生。
1995年10月17日,李成楓在吉隆坡逝世,享年87歲。
靈柩發引還山那天,送殡隊伍長逾十公裏。被譽爲新加坡“國寶”的潘受先生撰挽聯:“真正理解並號召繼承陳嘉庚精神,君是健者;深切愛護且慷慨舉辦我華文教育,世失斯人。”
逝者如斯,而他身後的事業正在被後人發揚光大。
他傾盡心血、擔任過董事長的華文學校,如中華獨中、黎明學校、南益華文小學等,規模日益擴大,學生數日益增加,一茬一茬的華裔子弟畢業後走出校門,邁入高一級學校,學得智和德,成就棟梁才。他們無一不是受惠于李成楓先生等先賢的恩德。
雖然,李成楓先生已作古25年,墓木已拱。骨肉之軀可消亡,然其道德、節操、靈魂、事業,卻永留人間,垂典萬代。
馬來西亞衆多中小學、廈門大學成楓樓及其萬千學子,可以作證!
參考資料:
《新加坡報王-李成楓》、
世界李氏總會《芙蓉李氏修身謹行族規,李家人必看!!》、
福建僑報《南安梅山旅馬僑領李成楓先生:華教先軀勳垂百世》、
一波說《知道廈大成楓樓嗎?他是新加坡報王,每天嚼咖啡就爲了省下2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