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護理主要對象是病情穩定、正在康複,但行動不便的患者。他們可能曾因肺炎、中風或傷口嚴重發炎等病況入院治療。費用依所需護理服務而定,可申請津貼。
蔡欣穎 報道
失智症患者黃美顔(93歲)去年中風後,必須每三個月到樟宜綜合醫院複診,然而家人帶著性格內向的她到醫院做檢查並非易事。
她的女兒張月明(57歲,高級保險顧問)說:“母親對醫院環境感到很恐懼,需要家人不斷安撫。她在醫院也會對護士不友善,不讓她們掀開衣服爲她檢查。”
黃美顔今年2月因感染肺炎再次住院,由于中風導致半身癱瘓,家人在醫院建議下,從5月開始讓她接受醫院提供的居家護理服務,每星期一次,每次約一小時。
張月明指出,由于母親長時間臥病在床,臀部長褥瘡,有了專業護士的照顧,她的傷口更快痊愈。“雖然母親平日由女傭照顧,但因爲褥瘡很嚴重,紗布會黏住傷口。我們也不清楚該敷用什麽藥物……但有護士的照顧,母親的傷口很快獲得改善。”
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日前告訴媒體,本地三個區域醫療系統(Regional Health System)將各自領導跨領域的社區護理團隊,爲居住在不同鄰裏的國人提供社區護理服務。
這三個區域醫療系統是旗下有新加坡中央醫院和樟宜綜合醫院的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旗下有國大醫院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組織,以及有陳笃生醫院的國立健保集團。
目前樟宜綜合醫院已開始爲區內居民試行居家護理,費用依據患者所需的護理服務而定。患者在經過支付能力調查後可享有津貼。
樟宜綜合醫院護理部助理總監及高級臨床護士張棣告訴《聯合早報》,居家護理服務的對象是那些病情穩定、正在康複,但行動不便的患者。他們可能曾因肺炎、中風或傷口嚴重發炎等病況入院治療。
她說:“很多病人都表達想在家中康複的意願,這項服務有助他們原地養老,也能讓家人一同參與照顧他們。”
居家護理服務是樟宜綜合醫院推出的“出院之友”(Hospital to Home Programme)計劃的一部分。這項計劃一共有1000名受益者。接受居家護理的人有250個,其余750人屬于再次入院的高風險群體,社區護士會到他們的家做家訪,向看護者宣導預防性健康和疾病管理的教育信息,希望減低他們再次入院的概率。
護士需上半年適應課程
參與計劃的社區護士會上六個月的適應課程,包括一個月的理論和實踐課,以及五個月的在職培訓。社區護士一天能進行四次家訪和六次電訪。他們也會跟主治醫生在內的醫療團隊討論患者情況,並了解是否需要調整護理方案。
在試行期間,樟宜綜合醫院共有15名社區護士,院方預計最遲在明年底,把社區護士的人數增至40名以上。
黃美顔的居家護理費用在獲津貼後爲30元。對張月明而言,雖然這筆費用和醫院的看診費相差不遠,但卻讓她省下往來醫院的40元交通費,以及在醫院的等候時間。
她說:“母親在家中比較有安全感,接受治療時更能放松身心,也更願意配合檢查。這對我來說,是一項來得及時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