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豫有約一日行中,魯豫問李若彤:“有沒有後悔在可以要孩子的年齡沒有要孩子?”
李若彤很坦白:“後悔,真的。”
李若彤的真實年齡不得而知,她也從來沒有公布過,她叫了一聲魯豫姐,有人判斷她是1973年生,也有人按入行時間來算是1967年生。不管是哪一個,李若彤都是50歲左右的人了。
原本以爲堅持的愛情能夠修成正果,沒有想到2008年父親去世沒多久,男友就宣布分手。雙重打擊讓李若彤得了抑郁症,爲了走出來,李若彤去健身,在健身房一待就是八小時,她用鍛煉忘記痛苦,用疲憊抹去記憶。
李若彤說:“如果跟男方提到兩三次想結婚,他還是不願意,我就不會死纏亂打,千方百計的要結婚,因爲這樣的自己,她看不起。”
對于孩子,她不想沒有結婚就有,用香港的話說,她是個“硬頸”的女人,她有自己的原則,這也是她爲了愛情導致事業和孩子雙失的原因。
爲什麽會有這種認爲,取決于兩個方面:
①,自身家庭條件一般,每天的辛苦工作,日子只能算維持,自己都過得不好,如果有小孩了,肯定會很辛苦,孩子也得不到更多的物質享受,這樣下去,孩子不在一個起跑線上,長大後會有自卑感。
其實有這種思想的還是蠻多的,畢竟大多數普通老百姓家庭收入並不高,雖然教育講究體美勞,但是每一項都離不開金錢的推動。
②,童年的陰影。一種是在7、80年代很多家庭生活水平不高,一家都好幾個孩子,吃不好,穿不暖。發育年齡因爲營養不足導致低人一等,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知道一路的心酸,害怕孩子重蹈覆轍。
第二種是,自己從小的家庭氛圍不好,父母爭吵、打架,有的還把矛盾沖向孩子,或者單親家庭長大的,這種童年的陰影抹不掉,自己好不容易長大了,獨立了,害怕自己孩子也會受到這種不公。
任何事都有兩方面,如果我們只看到一面,那只能說明我們帶有“有色眼鏡”看待這個事,就算別人和你分享有孩子的樂趣,你也不願意接受,因爲抵觸感太強,這種抵觸感就是不願意當媽媽。
《我有一個好媽媽》
我有一個好媽媽,好媽媽;
她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生我的時候多麽辛苦呀;
感謝媽媽給我生命,給我美麗的家;
每當聽到孩子唱這首歌的時候,看到妻子幸福的笑臉,所有的煩惱都沒有了。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也有過牢騷,直到孩子長大點會叫爸爸的時候,心裏那種幸福感和成就感就湧上心頭。尤其是看到孩子屁顛屁顛跑過來說一些可愛感動的話時,就覺得做一名父親是多麽幸福的一件事。
以前老婆教訓過:你一個人住算了,這樣就沒人打擾你了,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在這之後,我發覺自己也是個利己主義者,自己的孩子都嫌煩,我還有什麽資格做父親?調整好心態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和我的感情越來越深,我意識到,如果我是個自私的人,一個人過生活,永遠不結婚,不要孩子,我真的開心嗎?我將失去做人的重要的一個階段:父親。那麽我和在山裏的野人又有什麽區別?
法國小說之父巴爾紮克說過:母親的心是一個深淵,在它的最深處你總會得到寬恕。
母愛是偉大的,哪怕你做了別人認爲不可饒恕的錯誤,在母親這裏,永遠是她的孩子。我們常說: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最無私幫助你的只有你的父母親。我想這句話,丁克族也明白,爲什麽你能在你困難的時候求助你的父母或者父母主動幫助我們,你卻不願意把這份親情傳遞給你的子女,讓他們也體會到親情的偉大和暖心呢?
丁克族有一天會後悔沒要孩子嗎?
首先李若彤是後悔的,她把全部的母愛都給了外甥女,這是一個想做媽媽的女人。
記得魯豫采訪徐靜蕾時也問過相同的問題,徐靜蕾說覺得自己還是孩子呢,所以不生孩子,但是,她怕萬一將來老了後悔,所以她在38歲時在美國冷凍了卵子,給自己一個可以後悔的機會。徐靜蕾說,55歲之前會要個孩子,在自己老之前撫養成人,那個時候也留給了孩子一些積蓄,自己也不會後悔。
徐靜蕾有這個觀念,可以否定她是丁克族,只是認爲還沒有到適當的時候。
友情提示:做丁克是每個人的自由,寫這篇文章並沒有譴責丁克的意思,只是以有孩子的過來人身份解釋一下:生孩子並不可怕,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也不可怕。相反,會覺得很幸福,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