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美股開盤暴跌,標普500指數狂跌7%,觸發了一級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鍾。該熔斷也是自1997年10月27日,道瓊斯指數暴跌7.18%後的再一次熔斷,我們正在見證曆史。而這次引發美股熔斷的導火索,正是石油。
就在上周五,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和俄羅斯談判破裂,無法達成進一步每日減産150萬桶的協議。緊接著在周六,沙特便發出全面增産的公告,大幅調整官方油價,俄羅斯也宣布迎戰,增加石油産量。
在過去,或許我們曾聽過一句話,全球所有的石油,只夠人類使用20年。
這句話出自1972的《增長的極限》一書,這本書用了非常嚴謹的科學模型,來對人類未來增長所需的資源做出了論述,其中就包括石油。
其中一項重要的結論便是,如果不對人類的人口數量進行控制,降低對自然資源的損耗,那麽人類將迎來滅頂之災。
從當時的角度來看,這本書顯然是沒有錯的,各國也被這個結論嚇壞了,紛紛制定人口控制計劃,減少資源的損耗。
美國更是從這個結論中看到了石油的稀缺性,直接將美元與石油挂鈎,從而獲得了世界經濟的主動權。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看,如果沒有意外情況,那麽這本書中所得出的結論是相當精准的。
1970年,全球石油已探明的儲存量爲5500億桶,從1970年到1990年,全球共消耗了6000億桶的石油。
可以看到,《增長的極限》一書中准確的預測了,人類的石油總量正好只能用20年。
但是讓這本書作者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20年間,人類又新探明了9500億桶原油的礦藏。
這就有意思了,人類在瘋狂消耗了20年石油後,結果到了1990年,全球的石油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還有9000億桶。瘋狂的用了20年,沒想到還能再用20年,也是非常魔幻。
而到了近期,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全球探明但未開發的石油儲量,已經達到了1.7萬億桶。如果按照2017年的全球石油消耗量來看,我們還能再用50年。
有人可能會質疑,或許以前只是因爲技術還沒有現在成熟,或許現在我們已經將全球所有的油田都探測完畢了,人類只能用50年了呢?
其實就算是如今我們已經將地球所有的油田都勘探了出來,但石油的儲藏量仍然超出我們的想象。
一個油礦的開采,基本上只是將最頂上的那一層給抽了出來,即插個管子就能冒油的那種。但隨著不斷的開采,越深的石油開采難度越大,因爲下面的石油粘稠度非常高,所以開采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打個比方,就好比我們在喝一杯芋泥奶茶,一開始吸到的只是上面那層果汁,而下方的芋泥需要我們用點力氣才能喝到,石油也是一樣。
開采成本的增加,就導致那些石油開采公司甯願去找新的油田,也不會再繼續開采下方的粘稠石油,畢竟算下來,找新的油田成本更低。
一般這種粘稠石油,需要大量注水才能將油抽上來,然後再進行脫水,成本極高。如果采上來的石油成本達到50美元/桶,而市場中的石油價格才40美元/桶,那邊沒有開采的必要了。
因此,許多油田被廢棄,並非是下面沒有石油了,而是因爲開采的成本太高了。以人類目前的采油技術而言,油田的采收率基本只在30-40%左右。
這就意味著,我們原來的油田下面,還有超過60-70%的原油沒有動,如果采油技術得到了提升,那麽這些老油田便會煥發新的生機。
一個很顯著的例子便是,曾經廢棄的玉門油田、克拉瑪依老油田都是因爲采油技術的提升和國際油價的上漲,重新具備了開采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