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交局和市建局昨天說,市中心目前有完善的公交系統,加上商業活動逐步分散到區域中心,已無需再建造地下公路系統。
配合“減少用車”的目標,加上商業活動逐步分散到區域中心,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在市中心規劃建造的地下公路系統已確定不建,原先的“保留”地段也將“解鎖”,讓業主有更大靈活性進行發展。
陸路交通管理局和市區重建局昨午發聯合文告宣布,不會開展在市區保留地段興建地下公路系統(Singapore Underground Road System,簡稱SURS)的計劃。
這些環繞著市區及邊緣地區的地段是在1993年被保留。陸交局受詢時透露,保留地段上共有295個房地産,其中257個爲私人房地産,其余38個則是國有房地産。
根據1996年陸路交通白皮書,來回總長30公裏的地下公路系統環繞著烏節路和中央商業區興建,一直延伸到濱海灣新市區,可讓車輛避開路面上繁忙的交通。當初規劃這個地下公路系統,是要把一部分的地面車輛轉移到地下,以緩解市區擁堵,騰出更多發展空間。當時估計的建造費約爲48億元,必須用至少15年分階段興建。
陸交局和市建局昨天說,公共交通網絡改善及土地使用政策的調整,已無需再建造地下公路系統。
文告指出,市中心目前有完善的公交系統,即將在10月21日通車的地鐵濱海市區線第三階段路線將進一步加強銜接性,方便西北部和東部的公衆往來市中心。
2024年全面落成的湯申—東海岸線也將方便東部和北部公衆前往市區,環線第六階段到了2025年也會把整條環線連接起來。
“到2030年,地鐵網絡將達到360公裏,屆時中央商業區有超過九成用戶步行不到五分鍾就有地鐵站。”
此外,政府也把商業活動逐步分散到區域中心,使就業和日常設施更靠近住家,減少搭車進出市中心的必要。
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德纮指出,政府鼓勵國人減少用車,不建地下公路是合情合理的決定。
“地下公路只會讓駕車者受惠,傳達‘開車還是很方便’的信息。要鼓勵大家多使用公交不能單純只叫人減少用車,而是要讓他們發現用車其實沒那麽方便。”
李德纮也認爲,市區線全面通車後,將改變許多人的出行習慣和選擇。“加上湯東線,地鐵網絡算是完整的,公交已成爲公衆首選的出行模式,甚至會有不少人放棄擁車,也就沒必要建地下公路。”
分析師:受保留地段發展受限
原先受保留的地段雖“解鎖”,但新達産業顧問研究與咨詢部主管陳瑞謹認爲,市中心已有多條地鐵線互相交錯,發展項目本來就受到不少限制,此舉不一定就意味著業主有更多發展空間。
他說:“靠近地鐵線的建築不能建得太高,離地鐵線較遠的地段則受到其他限制,例如濱海灣花園附近須保持綠意,靠近海岸線的地段也非常有限,這些地段都不能有太多發展項目。”
他較看好格蘭芝路、巴德申路和馬裏士他路一帶的發展潛能。“這些都是以低樓層建築居多的中等密度地段,如果業主在發展項目時可享有更大靈活度,相信會考慮在這些地方建更多公寓或組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