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黑色星期五”,新加坡全國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報告出爐。這個報告建議,把新加坡下一屆大選的選區劃分爲93個國會議席,分爲14個單選區、6個四人集選區和11個五人集選區。政府已接受了這個報告。
換句話說,下一屆大選各個選區的“作戰地圖”已確定,有意思角逐國會議席的各派人馬從今天開始可以按圖索骥,有的放矢。什麽時候大選
隨著“作戰地圖“的確定,新加坡距離下一屆大選只差兩步。第一步是更新選民名冊,大概需要一個月,第二步是政府宣布解散國會,並隨後宣布大選的兩個關鍵日期,一個是提名日,一個是投票日。投票日必須落在提名日之後的第10到第56天之間。
新加坡上一屆大選是2015年。當年8月25日,總統陳慶炎在總理李顯龍的建議之下,于下午3時宣布解散國會,並在4時宣布同年9月1日爲提名日,隨後9天爲競選期,9月11日爲投票日。也就是說,從解散國會到投票,一共18天。
(2011年大選提名日,舉白旗爲人民行動黨支持者,舉紅旗藍傘爲主要反對黨工人黨支持者。)那麽,下一屆大選投票日會在什麽時候呢?一般來說,爲了方便上班族,投票日都放在周六。我相信,考慮到新冠疫情的嚴峻和難以捉摸,大選宜早不宜遲。時間越往後,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更爲凸顯,包括人命傷亡、失業等,對執政黨越不利。我們不妨回顧一下2001年大選的情況。當年,受到dot.com泡沫破滅和電子與電腦元件産業衰退的影響,新加坡經濟走向衰退。10月16日,全國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報告出爐,僅僅一天之後,政府宣布解散國會,並把投票日定于11月3日,也就是17天後。對“閃電大選”,反對黨人紛紛表示不滿,時任總理吳作棟的解釋是:情況特殊,所以在經濟進一步惡化之前召開大選。因此,對本次大選,我推測,應該不會拖到6月。5月也有點困難。清真教今年的齋戒月是4月24日開始,5月24日結束。一般來說會盡可能避開在此期間舉行大選。所以,較大概率是在4月24日之前。4月6-9日是東盟峰會(中國叫“東盟峰會”),總理需要出國參會, 4月10日(周五)則是公共假期。因此,基本排除4月11日。我推測,4月18日是有可能的,但考慮到選民名冊更新問題,時間恐怕有點趕。因此我推測,投票日大概率落在4月25日,因爲這時齋戒月才開始了兩天,不會有太大影響。如果4月25日趕不及,放到5月或6月中上旬的周六也有可能,盡管齋戒月和競選會互相造成一些不便。但我想執政黨會盡可能提前,實在迫不得已才會放在6月。畢竟,疫情瞬息萬變,拖下去真不知道會出現什麽難以處理的事端。
(2015年9月11日,選民前往投票站投票。)時機對執政黨利大于弊從目前的局勢看,這個時機對執政黨是利大于弊的。一、短期內,新加坡前途未蔔。受全球經濟低迷影響,新加坡今年經濟預期本來就一般。現在加上疫情影響,雖說仍在控制之中,但肯定會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新加坡最大的幾個貿易夥伴——中、日、韓、美、歐盟、東盟都受極大影響。在未來這段時間內,局勢極有可能進一步惡化。在這種情況下,在政治上,人心思定。二、主要對手之一的工人黨官司纏身。去年10月,高等法庭認定工人黨秘書長(一把手)畢丹星在管理市鎮理事會上違反技能和注意義務,認定主席林瑞蓮(二把手)和前秘書長(前一把手)劉程強違反受托責任,判三人須爲市鎮會蒙受的損失負民事法律責任。對此,林瑞蓮、劉程強和畢丹星已提出上訴。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工人黨的死硬支持者不會因此而放棄工人黨,就如行動黨的死硬支持者不會因爲李家兄妹糾紛而放棄李顯龍,但是,中間選民或許會有多一些思慮。
(2015年9月2日工人黨在後港的群衆大會。)三、在2011年總統選舉中以0.35個百分點無緣總統寶座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前議員陳清木醫生去年成立了“前進黨”。許多反對黨看上陳清木2011年總統選舉中的人氣,願意組成反對黨聯盟並由陳清木領導。但是,陳清木對此遲遲未有行動。
(2011年總統選舉中,呼聲極高的陳清木醫生以0.35%微差不敵陳慶炎博士。)今年1月,國人爲先黨(上屆大選得票率21.49%)、人民力量黨(上屆大選得票率23.11%)、革新黨(上屆大選得票率20.6%)和民主進步黨不再等陳清木而率先組成政治聯盟。然而,這個政治聯盟至今尚未提交注冊申請,也未決定要競逐哪些選區。至于其他反對黨,工人黨一貫認爲“道不合不相爲謀”,從不加入任何政治聯盟;新加坡人民黨已拒絕加入聯盟,國民團結黨和前進黨今年1月受訪時表態“暫時不加入”。可以說,反對黨在大選前達成協議,成功組成政治聯盟的可能性不高。四、李光耀故居李家兄妹糾紛一事,紀律審裁庭今年2月裁定林學芬由于與丈夫李顯揚合謀誤導李光耀簽署遺囑,公開撒謊和隱瞞證據,行爲嚴重不當,違反律師專業法令,要求將她除名。案件將由三司特別庭處理。林學芬表示不同意審裁庭的裁決,並將在法庭上做出強烈地抗辯。按此事目前的狀態,對李顯龍有利。
(2015年9月2日工人黨在後港的群衆大會。許振義攝。)五、此時不利舉辦大型聚會。以往,我們見到反對黨的群衆大會經常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參加,尤其坐穩反對黨龍頭老大交椅的工人黨,氣氛很容易渲染,極有利于造勢。在疫情影響下,群衆大會的形式可能無法繼續采用,對反對黨不利。
毫無懸念的,可能近期舉行大選這事遭到不少反對黨異口同聲的反對和指責。新加坡民主黨認爲,若“過早”舉行選舉,說明行動黨政府將自身利益淩駕于群衆安全之上,““現在不是搞政黨政治的時機,若在疫情仍在持續蔓延之際,仍舉行選舉,是很不負責任的”。國人爲先黨認爲,“在冠病疫情暴發時舉行大選是不負責任的行爲。”
本屆大選會見到什麽本屆大選會見到什麽?一、反對黨角逐所有93個議席,應該不成問題。問題在,反對黨有無可能避開三角戰。新加坡反對黨委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團結。反對黨山頭林立,每到大選臨近時就召開臨時會議,商討分割地盤,避免三角戰,避免互相搶奪票源。這類談判涉及利益分配,十分費勁,而且不一定成功。對一些看似行動黨占弱勢的選區,往往人人爭吃,有時爲了爭奪,甚至恫言你來動我看中的,我就去動你看中的,魚死網破。2011年大選、2013年補選、2015年大選都出現了三角甚至四角戰。三角戰的結果往往是分散了反對黨的得票,本來就強勢的人民行動黨漁人得利。本屆大選極有可能再次出現三角戰,尤其在蔡厝港、丹絨巴葛、蒙巴登、拉丁馬士等選區。二、要看反對黨能否推出較強的新候選人。反對黨委靡的另一原因是青黃不接。工人黨在這方面做得較好,黨魁已經由新一代接任,而且無論中央委員會或候選人隊伍都明顯有健康比例的老中青組合,應該說,不愁沒有“接班人”。但是,在這方面,其他反對黨至今還是靠一些政治老將的“老臉效應”,在培養新人方面似乎乏善可陳。三、人民行動黨蟬聯執政應無懸念,關鍵在于得票率的高低,以及反對黨在局部選區是否有所斬獲。一般來說,危機當前,選情對在位者有利。前文說到2001年吳作棟在經濟危機中召開大選,當屆人民行動黨得票率是75.3%,創下自1980年來的20年曆史新高。之後,2006年和2011年大選,人民行動黨得票率回降到八九十年代的水平。2015年大選是個特例,人民行動黨得票率飙升到69.9%,連李顯龍自己都坦言出乎意料。
我與李氣虹2015年在《隆道觀察》的一篇論文中分析,當屆大選人民行動黨大獲全勝,有幾個因素:一、2011年大選民怨相當高,本屆大選中,民生問題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二、獨立50周年系列活動和建國總理李光耀國葬有助加強國民對行動黨的理解和支持;三、全球經濟放緩,恐怖主義威脅,地緣政治日漸敏感複雜,民心思定;四、主要反對黨在國會和選區管理的表現不如預期,等等。
本屆大選會不會維持上一屆大選的69.9%?或是回落到正常區位,也就是60%-65%左右?目前還很難判斷。除了外在大環境如疫情之外,各黨派出的候選人素質與資質、競選期的政治課題、各黨人馬的辯論技巧、有無黑天鵝事件(如政黨醜聞)的出現,這些都會對選情形成很直接的影響,而這些只能進入競選期的後半階段才會逐漸明朗化。工人黨有無可能保住自1991年就執掌的後港選區和自2011年執掌的阿裕尼集選區?這主要得看兩點,一是對手派出什麽候選人,這個得到提名日才會知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雙方對壘的具體人選是哪些,至關重要;一是競選時雙方對壘的具體情況,究竟提出哪些課題,對方如何應對,又如何反攻,這些都得到競選期後期才能分析。除了後港和阿裕尼,工人黨在東海岸集選區、馬林百列集選區可能也會給人民行動黨形成不小的壓力。民主黨相信仍會把主戰力量放在荷蘭—武吉知馬、武吉巴督。能否有建樹,難說,但我不表樂觀。陳清木的前進黨呢?陳清木1980年在人民行動黨旗幟下參選,以83%高票當選,開始了他26年的後座議員政治生涯,多次與政府針鋒相對,選民對此留下深刻印象。到2006年引退之前,陳清木深耕中西部選區,平均得票率爲77%,是人民行動黨的“選票磁鐵”之一。時至今日,盡管年輕選民對陳清木不熟悉,但他個人名望仍在,是否能在本屆大選有所囊獲,拭目以待。至于其他政黨,按目前看來,即便參選,大概率也是陪太子讀書。接下來接下來,就要看國會什麽時候解散。從昨天發出“作戰地圖”之後,總理任何時候都可以建議總統解散國會,並發出選舉令。在出發選舉令之後的5-30天內必須提名。提名候選人之後,競選就開始了。提名日即是競選期的第一天。競選期不短于9天,不長于56天。傳統上,新加坡的競選期是9天。第10天爲冷靜日,任何政黨和候選人不得有政治活動。然後,第11天就是投票日。投票站早上8點開始接受投票,晚上8點結束。投票結束之後,選票送去計票中心,在各黨候選人和代理人的監督下進行計票。
一般來說,單選區(2萬至3.8萬選民)的計票結果在午夜前後能出來,集選區的計票結果得午夜之後。如果選情出現膠著,各方得票十分接近時,候選人有權要求重新計票,那麽又得再晚一些。不過通常在半夜一點半到兩點就差不多全部開票了。贏得全國半數以上國會議席(本屆爲至少47席)的政黨即爲執政黨,執政黨黨魁成爲新一屆政府的總理。新任總理在本黨的當選議員中委任部長,形成新一屆內閣和政府。擁有最多議席的反對黨則成爲最大反對黨,最大反對黨黨魁成爲國會中的反對黨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