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新總統文在寅5日下令國防部對薩德系統部署用地展開正式環境影響評估,由於環評時間至少為期一年以上,故薩德系統難以在年內完成實戰部署,很可能推遲到明年夏天以後。另據報道,文在寅政府正在徹查瞞報薩德系統入韓事件,目前國防部政策室長魏升鎬、前國家安保室長金寬鎮等高級官員涉入其中,預計將引發韓軍方高層的人事洗牌。
儘管韓國新政府仍表示不會撤除薩德系統,並向美方確認了這一承諾,但通過薩德重啟環評一事可以發現,持續延燒近一年的薩德爭議,已經明顯出現迴旋空間,而中韓關係也有機會在近期得到改善。不過,韓方目前的舉措僅僅是揚湯止沸,薩德問題是否能夠根本得到解決,仍與未來一段時間朝鮮半島局勢發展密切相關。
韓國新總統文在寅與幕僚在青瓦台散步
日前,中評智庫訪韓團對首爾主流戰略國策智庫的專家就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度對話。韓方學者對該議題的態度概括起來主要有四點:
第一,部署薩德的目的應對北方(朝鮮)威脅,若中國無法有效遏制朝鮮核導進程,薩德就一定要在韓國部署;
第二,開工沒有回頭箭,在當前半島局勢下,薩德既然「上馬」就不會「下馬」;
的確,總結一年前中韓關係因薩德問題急轉直下的經驗教訓,是文在寅總統上任後的「必修課」。從文在寅政府上任後的一系列言行可以充分看出,韓國新政府的確從中有所反思,有所調整,而中方也正視到了韓方的改變,例如前不久在一場研討會上,一位部隊出身的中方重要學者對韓方有關薩德的技術性主張進行了回應,這說明雙方在這一問題上是存在溝通與對話基礎的。因此,文在寅時期的薩德問題,還需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解決:
第一,由薩德引發的中韓「面子之爭」是時候告一段落了。
文在寅
中韓同屬東亞文化圈,對「面子問題」格外重視。正如一位中國知名國際關係學者講的那樣,中韓關係問題不在薩德而在「信任」。一年前,朴槿惠盛氣凌人地決定部署薩德,以「零溝通」和「不可討論」之姿摧毀了中韓互信,而隨後中國輿論與民間對韓國的批評與反制接踵而來,既是中國「丟了面子」的本能反應,也讓韓國人覺得「很沒面子」。文在寅的上台恰好提供了一個止損點,中韓走出了持續一年的「面子之爭」,心平氣和、有理有據地針對薩德問題進行溝通。
薩德
第二,各方應抓住因重啟環評而暫停部署薩德的這一機會之窗,進一步加強對朝鮮核導開發進程的壓力。
美韓同盟的既有結構讓文在寅政府無法輕易顛覆薩德部署的決定,那麼以程序性問題暫停薩德部署,為各方對話與諒解爭取時間,便成了韓方的權宜之計。在「非常時刻」,權宜之計也是錦囊妙計。若各方能夠不折不扣地落實安理會涉朝決議及其精神,給予朝鮮當局更大壓力,敦促朝方做出切實可行的承諾,那麼韓方的戰略壓力與安全威脅就會自然適當減少,這就為根本性解決薩德問題創造了條件。
第三,薩德運轉後在技術上可以儘量減少對中國戰略安全利益造成的危害,但這需要中韓坐下來談;第四,對中方在輿論與民間的反制措施十分反感。
固然,鑒於韓方學者所在機構的官方背景,上述觀點都是站在韓國政府的立場為其行為所做的辯護,甚至無端把美韓部署薩德與中方加強對朝鮮所謂「干預」聯繫在一起,更是對中方的戰略擔憂與不安全感視而不見。不過,這些看法背後體現的韓國中心主義的思考,仍有助於了解彼此思維方式,避免一年前的誤判與齟齬重演。
第三,也是最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韓國對於自己在東北亞戰略安全結構中的自身定位問題。
通過中評智庫的對話採訪,韓方的專家學者們都清醒地認識到,韓國的角色應該是「均衡者」而非保守派政府熱衷扮演的「馬前卒」。韓美同盟固然是韓國外交議程的首選項,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對東北亞地區的重要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充當「均衡者」這一角色,是現實環境下韓國可以做出的明智選擇。有利的是,文在寅的偏左立場讓其能夠認清自身定位,避免重蹈朴槿惠時代薩德問題「一步錯、步步錯」的覆轍。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
薩德問題給人們的啟示是,中美關係仍是東北亞地區戰略問題的「牛鼻子」。美國民主黨執政後期變本加厲推行以圍堵、遏制中國為核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再加上美國大選和政權更迭帶來的不穩定性,讓東北亞一些國家見縫插針、藉機要價,致使該地區局勢惡化。不過,隨著特朗普上任後中美高層溝通與互信的不斷穩固,中美關係穩中向好,解決東北亞問題出現曙光。
果然,在7、8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問及韓方對薩德部署最新動向的態度時,發言人華春瑩多次表示「中方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系統的立場是明確、一貫、堅定的」。仔細研讀其措辭,中方從一開始稱反對「美韓」部署薩德,到後來的反對「有關方面」部署薩德,再到此次反對「美國」在韓部署薩德。措辭的微妙變化,或許預示著未來解開薩德問題之鎖,密鑰仍是中美關係,而文在寅則是那位拿起鑰匙的「解鎖人」。韓國暫停薩德部署?如果姿勢正確的看待這一消息
最近,關於薩德消息,真是一波三折,讓緊跟消息的人有坐山車之感。
文在寅
先是在六月三日,韓國國防部長在新加坡,向美國國防部長做出不尋求撤出薩德的保證。接著就是六月七日,韓國總統府宣布,將暫停四台薩德發射架的部署,理由是要進行環境影響測評,但同時申明,已部署的兩台薩德不受影響。
已經部署的兩台設備,是朴槿惠還沒下台的時候作出的決定。五月底,韓國方面又爆出消息,除了已經部署在慶北星州高球場的2套薩德發射架外,又有4套薩德發射架已經秘密被運抵韓國。韓國總統文在寅30日收到相關工作報告表示震驚,指示青瓦台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及民政首席曹國徹查真相。
薩德問題讓兩國出現裂痕
現在韓國的暫停部署,等於在中美之間做了一個騎牆式的決定。由朴槿惠後期和黃教安代理總統職權期間的向美國一邊倒,正在向盧武鉉時代的平衡外交政策轉變。
盧武鉉在外交上積極推行東北亞的均衡外交政策,強調在東北亞地區和中國、俄羅斯等都搞好關係。
後來,隨著韓國右翼政府的上台,盧武鉉本人,也死的不明不白,韓國外交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新總統文在寅,被認為是盧武鉉的政治接班人,在外交方面,應該會重新啟動平衡外交政策。而薩德問題,是上屆政府留給文在寅的一道難題。一邊是美國,一邊是中國,如何選擇,文在寅無法迴避。這次韓國做出暫停四台設備的部署,是想緩和跟中國因為薩德問題而緊張的關係,修復因為薩德問題而遭到傷害的中韓經貿關係。同時聲明先前的兩套設備不受影響,是對美國有個交代,前面韓國國防部長對美國國防部長的表態,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但這樣,就是中國可以接受的了嗎?暫停後面四台設備的部署,當然是中國歡迎的,比起黃教安的一意孤行一條路走到黑,還是有所進步,但距離中方的要求,還是有相當大的距離,畢竟前面部署的兩套還在呢。而且,對還未部署的四台,也只是暫停。
中國去韓旅遊人數大幅減少,昔日繁華的街道行人寥寥
當然,考慮到韓國的政治特點,一個連戰時指揮權都不在自己手裡的非完全獨立的國家,對待薩德這種問題上的決策權,也是有限的。
這就是依附國家的悲劇,明明知道,薩德的部署對韓國來說,並不能帶來實質上的安全利益,卻實實在在的把安全壓力留給了自己,薩德部署對美國大大有利,於韓國弊大於利。中俄因為薩德的部署,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脅,當然不會視而不見,各種反制措施也會把韓國作為打擊對象。
中國遊客拒絕赴韓的高潮則是樂天集團與韓國國防部達成了換地協議
部署薩德的決定,站在韓國的立場上,本質上就是一個賣國的決定。但是韓國這樣一個曾長期由「精神日本人」和「精神美國人」主導的政權,韓國的民族主義左翼,早就被一次次打壓的實力凋零。好不容易出一個敢對美國輕聲說不的民族主義領袖盧武鉉,搞了個「均衡者外交」,而且還特別聲明堅持美韓的特殊關係不變,都不為美國所容。有盧武鉉的前車之鑑,文在寅的執政之路,也差不多要等於政治走鋼絲。
韓國的有識之士,應該不難想明白一個道理,想實現韓國的政治獨立,靠韓國人自己的努力,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韓國真正擺脫美國控制,成為一個正常獨立國家的希望,在於中國把美國的力量擠出東亞。跟隨美國,在美國勢力獨大的時候,韓國還能得到一些安全利益,來沖抵主權不獨立的損失。
韓國經濟遭受重創
但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和安全優勢正在消失,韓國如果繼續把自己的命運捆綁在美國身上,不惜得罪中俄,這就註定是一筆賠本買賣。這一點,對於韓國的民族主義者來說,不難想明白。但是對於韓國的右翼買辦勢力來說,他們根本就不想明白。
韓國高官親赴美軍基地商榷部署薩德問題
我相信文在寅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客觀上,他能做的也極為有限,所以,中國依然不能把徹底解決薩德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中國對韓國的壓力,不能減少,韓國暫停本來就是瞞著世界投運進韓國的四台設備,也不算實質性的讓步。中國的媒體在報道這件事時,標題設置很容易誤導受眾,以為薩德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就算是這次暫停另外四台的部署,韓國也應該是充分跟美國方面有過充分溝通,實際就是做過請示,才會有的動作。韓國暫停四台薩德設備,當然也有文在寅的作用,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跟美國終止亞太再平衡、重返中東的全球戰略調整有關。四台薩德設備的部署,跟中東近期的局勢,也可以結合起來看。
早些時候,美國轟炸敘利亞,是針對伊朗所在的什葉派陣營的。最近特朗普的中東之行,對伊朗也發出了尖銳的聲音。而四月份之後,美國從總統到國務卿,對朝鮮則發出了緩和關係的聲音。當時,也有人分析,這是美國要聲西擊東,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並不是這樣,形勢依然是向著美國戰略重心重返中東的方向發展。美國特朗普政府在東亞確實做出緩和的態勢,是一種收縮前的準備動作。
韓國向薩德部署地運送了大量物資
沙特跟美國簽了幾千億美元的軍購大單,這麼大的數額,不是那麼簡單,背後肯定有條件交換。沙特第一要解決的是什葉派,什葉派中第一個眼中釘是伊朗。美國歐巴馬政府跟伊朗之間達成核談判協議,沙特就非常不滿,當然,不滿意的還有以色列。
薩德入韓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在對待什葉派問題上,沙特和以色列之間是存在著配合的關係,成為一個心照不宣的隱形統一戰線。估計特朗普第一個要投之以桃的,是廢除與伊朗達成的核談判協議,重新對伊朗形成高壓威懾和封鎖態勢。另一方面,就是對俄羅斯在中東的經營進行遏制,防止什葉派弧線真正打通。至於美國會不會武力對付伊朗,這個決心美國不容易下,伊朗塊頭太大,地形複雜,戰略縱深和國內團結程度,都非伊拉克可比。美國國內也沒那麼多餘糧可以支撐一場比較大規模的戰爭,中俄也不會讓伊朗失守。下一步,上海合作組織會吸收伊朗加入,給伊朗提供軍事上的背書。對中俄,伊朗都是必須要守住的戰略要地。
軍車在警察引導下進入星州高爾夫球場
最近卡達被沙特主導的海合會成員紛紛斷交,公開理由是「保護國家安全免受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危害」,這背後也有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影子。斷交事件發生後,特朗普在推特中給沙特打氣:「很高興看到我的中東之行有了回報,沙特等50個穆斯林國家已經開始對卡達這個恐怖分子的重要資金來源出手了!
韓國開始全面部署薩德,當地民眾奮力反抗
或許恐怖主義的末日很快就要來臨了!」卡達,作為美國在中東的重要盟友,估計心都碎了。這個事情上,也反映出美國國內政治的複雜性,特朗普的態度,與美國中央司令部的表態對比很鮮明,美國中央司令部凱薩琳.阿塔納索夫上尉在6月6日接受美國《星條旗報》採訪時稱,美國「感謝卡達為地區安全所做出的長久承諾」,同時也打了美國駐卡達大使的臉,這位叫史密斯(DanaSmith)的大使在回應「斷交」事件時剛重申「美國支持卡達為打擊資助恐怖主義活動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感謝卡達在反『伊斯蘭國』運動中發揮的作用」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