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驢友”這個詞愈加火熱,我曾也是一個玩了兩年戶外的“驢友”,曾經越是高的山,越有難度的線,我便越發的興奮,總是想去挑戰自己的能力,去征服那一座座大山,而今爲何我從一個執著于登山的人變成了一個輕裝“旅行”的女子,是我不再執著了?還是我怕了?如果你這樣問我,我能回答的就是,我更加熱愛生命了!
2016-2017年的時候我利用假期與戶外團隊的驢友們一起爬過無數次的山,嵩山最近,所以去的次數最多,而後圍繞著鄭州周邊,幾乎河南的山全都走過,慢慢的我不再滿足于這二千多米的高度,腦子裏那股執著驅使著我前行,于是我將目標放在了“青藏高原以東的第一高峰”太白山。
中國南北分界線
由于地殼的運動造成的沉降和上升,太白山的高度始終在不斷上升,主峰拔仙台的海拔近幾年已從3767米上升至目前的3771.2米,時至今日,山頂還保留著第四紀冰川遺迹。
鳌太穿越途中的遇難者
在“驢友”圈裏,提到太白,那就不得不提到登太白的另外一條經典線路“鳌太穿越”。“鳌太”線是一條縱貫鳌山與太白山之間的線路,鳌山是秦嶺第二大高峰(也被稱爲西太白),海拔3476米,這條線也成了驢友口中的“畢業路線”。
鳌太穿越常規路線:塘口-鳌山-水窩子-3300營地-東塬-大文公廟-平安寺-羊皮溝。
鳌太因其海拔高、攀登難度大,氣候環境惡劣,變化無常,晝夜溫差較大,山裏無任何補給站,幾乎是無人區,種種不利的條件給鳌太線又增加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爲此鳌太線也被驢友稱之爲死亡線路。
亂石嶙峋的路上,也有如畫般的朝陽。
▶鳌太穿越最近20年遇難事件回顧
2001年7月31日,南開大學學生張曉新等7名同學在登太白山途中迷路,由張曉新獨自一人前去探路,結果失足墜下山崖,年輕的生命就此結束。
2002年5月1日,上海華某獨自一人穿越途中連續陰雨,大霧暴雪,迷失方向,最終永遠的沉睡在了太白的冰天雪地之中。
2008年5月1日,河北省一行4人結伴攀登太白山,領隊因出現嚴重高原反應,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2008年6月24日,西安一戶外3人從太白縣塘口登山,一人走失,至今下落不明。
2010年1月2日,西安楊女士在穿越鳌山時,抛開團隊,獨自前行,最終走失在太白山。
2011年4月,陝西一位領隊在穿越途中因肺水腫搶救無效去世;
2012年8月,西安1名驢友遇難;
2012年9月,北京1人驢友中途走失;
2012年11月,在導航架附近3人因高原反應和失溫死亡;
據《中國鳌太穿越事故調查報告》顯示,從2012年至2017年夏季,不足五年,已累計失蹤、死亡驢友多達46人,遇難人數逐年增加,2018年4月16日,陝西太白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陝西省森林公安局第二分局發布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然而還是有很多人不顧一切的踏上這條“生死路線”。
從以上數據來看,鳌太穿越的遇難原因幾乎可以分爲失溫、迷路、墜崖、高反這幾類。
- 失溫是不僅僅發生在冬季,鳌太因海拔較高,氣候環境惡劣,夏季也會出現強冷空氣,狂風大霧暴雨暴雪。
- 迷路,鳌太地形複雜,經常大霧彌漫,風雨交加,很容易迷路。
- 高原反應,鳌太主要行程集中在3300左右的山脊,含氧量低,加上驢友都是重裝,增加了高原的機率。
- 墜崖大多因爲迷路,山間大霧迷漫,視線受阻,從而導致失足。
在鳌太穿越和景區進入的二種路線上,我曾猶豫了很久,用了幾個月時間將鳌太線幾乎了解的清清楚楚後,我卻選擇了景區路線,我怕嗎?我怕,我不是害怕走不出鳌太,我是怕有遺憾,我怕我來不及盡孝,我怕我的父母漸漸老去後無依無靠,我怕我來不及享受我的大好年華,我怕我沒有機會再去往我喜歡的地方,我怕我年輕的生命就此畫上句號。
俯瞰太白的盤山公路
天圓地方3511米
如果不坐索道,就從2700米的地方下車,開始徒前行,這個位置基本還都是木質階梯,途中不遠處都會有補給點,只是這裏的水會非常貴,所以體力比較好的建議多背點水。
2800米時的太白山
直接乘坐索道至3511米會有一部分無法適應,所以還有是很多人選擇徒步,緩緩接受這個高度帶來的氣壓變化,而這途中也會看到更多的景色 ,別樣的太白。
過了天圓地方繼續前行進入太白山保護區,此處到小文公廟只有十幾分鍾的路程,到大文公廟4.7公裏,到大爺海有7.7公裏。山上中午太陽照射的時候感覺非常曬人,但是因爲這裏海拔較高,天氣變化莫測,務必要准備羽絨服或者沖鋒衣等厚衣服,這裏有“一日曆四季,十裏不同天”之稱。
去往小文公的途中
雖然小文公廟到大文公廟顯示只有4.7公裏,但是一路全是亂石堆,路也是在亂石中鋪成,這便是第四紀冰川留下的遺迹,高高低低,這條路時上時下,所以不算非常累,但是一路繞過無數的彎道,卻依然看不到大文公廟的影子。
一路藍天白雲,晴空萬裏,卻也瞬息萬變,我一直在防曬衣與沖鋒衣間切換,時而有馱著行李的馬匹路過。
我選擇繼續前行,趕在天黑之前將帳蓬紮在了3560米的一處懸崖邊上,我想靜靜的看著夕陽落下,卻意外看到雲海升起,似潮水般湧來,漸漸淹沒了這蒼茫的秦嶺大地。
沿著山腰的小道前行,下一站便是奔向赫赫有名的大爺海,大爺海位于拔仙台北側,3590米,是典型冰鬥湖泊,這裏的冰鬥湖泊均形成于古老的第四紀冰川。
遊玩建議:想要單日登頂拔仙台的遊客,完全徒步是做不到的,乘坐索道在當天上午11點前到達天圓地方,才有可能在當天返程,景區索道和中巴的最晚時間爲19:00,建議准備了充足的時間,務必帶上羽絨服,在高海拔區含氧量低的地方常時間拔高會不適感 ,所以准備充足的時間可以多休息。
站在這拔仙台上瞭望著無垠的秦嶺大地,感觸頗多,生命在于運動,生命在于回歸自然,所以便有了很多熱愛運動、熱愛登山的人士,不管是走景區路線還是走鳌太穿越,我們的目的都是在這個幾平米大的拔仙台之上,你覺得是你征服了大山,而實際了是大山征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