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新聞的危害性
如今網絡發達,以致在各大網絡平台出現假新聞,網站編輯爲了增加讀者或網絡分享,常會配合吸引人的標題或是完全假造的新聞故事。
假新聞容易獲取收入、增加政治上的兩極分化,因著社會化媒體的無所不在,經Facebook傳播假新聞的散布有相當的關系。
根據德國霍恩海姆大學的研究成果,極右翼人士特別偏好轉載假新聞。一些沒有標示維護者或編輯者的匿名網站,由于很難針對制造假新聞的作者起訴,也會成爲假新聞的介質之一。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年長的人相對于年輕人較爲缺乏數字素養,而更容易分享假新聞。
假新聞也曾對社會造成危害性較大事件。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簡稱BBC)曾報道,印度人經常收到“某位朋友或家人的孩子被擄”的假消息,他們本著保護家人和社區的心態,將消息傳遍天下。結果導致當地經常發生針對無辜陌生人的暴力事件,估計在2017年有最少32人就是喪命于民衆誤信流言的襲擊。
2
國家圖書館開設新展覽,助公衆推出假新聞
爲了打擊假新聞,新加坡政府新加坡國家圖書館于3月14日推出新的永久性展覽,名爲新聞展廊《頭條之外》,讓公衆透過國家圖書館的報章收藏,加強對真假新聞和資訊的辨識能力。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位于新加坡維多利亞街100號,新加坡188064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日:上午十時至晚上九時
聖誕節、新年及農曆新年前夕休息至下午五時。
展覽是爲了幫助公衆,更好地分辨不實信息和真實新聞。出席推介禮的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表示,冠病疫情期間出現許多不實信息,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長易華仁說:
“
當我們接收資訊時保持批判思考,以事實作爲溝通基礎和理性判斷,我們都能有意義地參與資訊經濟。
“
新加坡公衆也可通過交互式展覽,了解新聞媒體在新加坡重大曆史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這個展覽將在國家圖書館大廈11樓展出。
3
新加坡開始訂立“反假新聞”法案
新加坡早于2019年5月初已開始討論訂立“反假新聞”法案,賦予當局監管網上平台、新聞網站,甚至是私人訊息的權力。雖然,當局強調法案是爲了保護公民免受虛假新聞的誤導和侵擾。然而法案所指的“假新聞”定義含糊,加上是全球最先行、最嚴厲的假新聞法案,實際執行情況也值得關注。
根據新法,若個人發布“違反公共利益”假新聞的話,違者將會被監禁最高五年及罰款最多50萬新加坡元;若透過虛假賬戶或自動軟件程序來發布假新聞,則違者會被罰款最多100萬新加坡元及最高判處監禁十年。
自它生效以來至今,這條法例合計被使用過4次。2019年11月25日,新加坡政府首次引用新法例,要求反對黨“新加坡前進黨”(Progress Singapore Party)黨員Brad Bowyer更正一則Facebook推文。
新加坡政府表示,有必要通過法律保護國民免受假新聞的侵擾,並讓民衆意識到假新聞的潛在損害,尤其是煽動種族和宗教不和諧方面。
新加坡政府強調,法例並非針對個人意見或觀點,而是針對虛假內容,以及利用自動軟件程式或在網上透過留言而刻意挑釁別人和使用虛假賬戶,因此不認爲言論自由會受到侵害。
不過,有人認爲新法例賦予政府過多權力,擔心會進一步威脅公民自由。其中一個受關注的地方是,法例有可能適用于一對一的私人訊息,包括WhatsApp等的短訊內容。
私人通訊亦被列入規管範疇,新加坡律政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唐振輝解釋,這類訊息群組可被用作開放平台的“公共傳聲筒”。
由于“假新聞”孰真孰假存在大片灰色地帶,法案不僅有機會影響個人,還將影響到像Facebook、Twitter、Google等社交媒體及新聞平台,以及在新加坡設有辦事處的BBC、《華爾街日報》、路透社等國際媒體。雖然Facebook和Google均表示支持監管假新聞,但對法律的部分細節感擔憂。Google更警告當局,過于嚴苛的管制可能妨害該國成爲區域數碼創新中心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