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來看,順豐是收入最高的快遞公司,而中通應該是最會賺錢的快遞公司,可以說各自經營有道。不過,上述企業模式有所差別,統計口徑也有所差異,相比財務數據,業務量的對比或許更有參考價值。
2014至2016年間,中通分別超越韻達、申通、圓通,成爲快遞行業業務量規模第一名,並保持至今。2019年11月12日,中通更是迎來了其當年的第100億件快遞,成爲全球第一家達此成就的快遞企業。縱觀中通2019年全年業績:全年完成業務量達到了121.2億件,同比增長42.2%,不僅超出行業平均增速16.9個百分點,而且高出第二名韻達21億件,行業地位進一步穩固,市場份額也較去年擴大了2.3個百分點,達到了19.1%。
順豐方面,自從2019年5月,推出特惠專配産品之後,其單月業務件量持續攀升,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單月業務件量也均達到5億票以上。尤其是“春節月”,受到突發的疫情事件影響,順豐單月實現業務量同比增超4成。而申通、圓通、百世則是以價換量,競爭膠著。
業績反映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在股價與市值走向的變化。目前順豐市值1890.21億元,位居第一;中通快遞的市值196.43億美元,位居第二,超過了韻達(631.82億元)、圓通(333.43億元)、申通(266.21億元)、百世(18.06億美元)市值總和。而且,中通快遞股價2019年強勢上漲45.2%,領跑快遞股。
綜合來看,快遞行業在從自由競爭走向龍頭競爭,繼而向寡頭競爭邁進發過程中,二三線快遞不斷淘汰,更多的市場份額集中第一梯隊,但即使是在第一梯隊當中,也正在“價格戰”中,逐漸走向分化。
02 價格戰的本質:規模與效率之爭
對于“價格戰”,不少人,尤其是行業親曆者,持著雖反對但不得不接受的態度。但理性看,“價格戰”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對于一場淘汰賽,它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衡量標准。
物流快遞業是規模性行業,馬太效應明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直至淘汰——2019年,青旅、國通、如風達、亞風快運等或業務陷入停擺或被強制摘牌等,本質上持續下行的單價是推動這些公司加快離場的主要原因。反觀中通快遞,爲何越做越大?其中一個原因就在于控制成本,做大規模。
快遞業務成本構成主要由面單成本、派送成本、中轉成本三大部分組成。隨著電子面單的普及,目前快遞業務的成本主要集中在中轉成本和派送成本方面。由于目前相關企業還未公布最新的成本情況,根據2018年的材料,我們可以得出以下排名。中轉成本:中通<百世<韻達<圓通;運輸成本:中通<圓通<韻達<百世,操作成本:中通<韻達<圓通<百世。
中通快遞的長途貨運卡車數量逾7350輛,其中自有車輛數量逾6450輛,其余近900輛卡車由桐廬通澤運輸公司運營,而桐廬通澤也是一家與中通獨家合作的汽運公司,而且中通部分員工擁有桐廬通澤76.6%的股權,兩者互爲相關方,因此中通的幹線運輸近乎自營。此外,其大車占比也不斷提高,目前超過4650輛爲車身長約15至17米的高運力牽引車。
得益于自有場地和自營車隊,中通快遞在幹線運輸和轉運操作的效率提升上不斷進行創新,同時不斷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之前,中通快遞在雙十一期間通過重點利用甩挂(車頭+車廂)模式,以及新材料的應用、專利車箱設計等種種措施使得運力倍增、成本降低。此外,從抽屜機到伸縮機,從動態秤到五面讀碼;從1.2m/秒的單層小件自動分揀到2.5m/秒的雙層小件自動分揀,從大件人工矩陣到大件擺輪雙邊模組網帶,等等一系列設備的投用均在提升著效率。
2019年,中通快遞內部人士曾對外透露,“通過打造運營全流程的智能化、透明化、集約化,優化轉運中心布局,大幅提高自動化程度,大幅降低車輛運營成本,預計明年仍有5-8%的成本下降空間。”
03 疫情下的韌性對比:直營VS加盟VS聯邦
當下的疫情,對于快遞行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2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5.5億件,同比下降10.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864.9億元,同比下降8.7%。2月份,在行業全力推進複産複工的情況下,快遞業務量實現了同比0.2%的上漲,達到了27.7億件。
即使如此,相關機構依然認爲疫情對于快遞行業長期影響不大,甚至利好。
天風證券認爲:疫情影響下,消費需求將被擠壓至線上,快遞相關需求將會旺盛,供給層面,當前人力緊張將在激勵+操作規範化能夠獲得緩解,快遞業務量受此次疫情的影響是較爲正面的。另外,節後複工後,電商商家短期對快遞網點的依賴性可能增強,網點間惡性競爭有望緩和,利于快遞業價格的短期修複。
西部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因新冠疫情影響,快遞板塊或受益于網購滲透率進一步提升,需求有望得到驅動。此外,公路免收通行費利好快遞企業,期間影響單票成本約9%,但具體業績影響取決于後續疫情防控進展。
中金公司判斷,達到完全複工仍需要一定時間,一季度快遞公司業務量和盈利可能受到負面影響。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出台免收增值稅、高速公路免通行費、免收民航發展基金、社保減免等減稅降費政策,對于快遞公司成本端均爲利好,具體程度仍需取決于執行情況。
而這也將使得中通快遞等獲得更多利好,原因如前文所述,其擁有著規模最大的自營車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通快遞複工進度進展顯著,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賴梅松3月17日表示:截至到目前,湖北省以外的經營已基本恢複,市場份額也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而其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一方面由于其采取了短期的應急措施,比如設立防疫基金,貼息免息支持網點等等,另一方面也在于其體制優勢。中通在業內獨創的“同建共享”機制,巧妙地捆綁了員工、加盟商與總部的利益,構建了強大的利益共同體,形成了既不同于直營也不同于加盟的聯邦制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使其獲得直營模式的效率與服務,同時也具備了加盟模式的成本優勢,並且避免了管理上的缺位。如同量子咨詢所點評的:中通快遞與其他通達系的加盟模式本質上的區別在于中通的聯邦制類似于動車,每一個網點類似于動車的每一節車廂都在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