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白雲怡】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該國3月18日新增47例新冠肺炎病例,創單日新高,累計313例。在新增病例當中,有33例境外輸入病例,曾到過歐洲、北美或東盟地區等。媒體評論認爲,新加坡正在經曆第二波新冠疫情沖擊,“隨著全球確診病例不斷增加,歸國旅客正帶來新的感染風險。”公共衛生專家1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加坡的情況應成爲幾個曾成功進行初期防控的國家和地區的“參照系”,尤其是一些國際交流密切的大型城市,它們將再度面臨考驗。
面對海外疫情輸入風險的增高,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18日晚在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記者會上宣布,從20日晚上11時59分起,所有從國外返回新加坡的本地公民、永久居民、長期准證持有者和短期訪客須居家隔離14天。政府也呼籲國民延後所有出國計劃。
“新加坡把‘牆’加高是意料之中”,美國知名的全球公共衛生問題專家之一、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1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全球疫情加劇,新加坡此前的措施力度已顯不夠。他解釋說,所有政府的抗疫決策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在“對公衆健康的最大保護”和“對社會經濟的最小沖擊”間找到平衡點,而這一平衡點應隨時根據疫情的動態發展而移動,“面對輸入性風險,新加坡的決策正在向前者的方向移動。”
新加坡居民蔡欣穎對《環球時報》表示,直到18日之前,新加坡民衆的關注焦點還在馬來西亞封城是否會導致食物、貨源及大馬籍員工難以入境新加坡的問題,但由于18日輸入型病例突然增加,接下來該國民衆對防疫的關注料將重新上升。她表示,自己與周邊朋友均信任政府制定的防疫政策與相關調整。
由于新加坡發達的公共衛生體系與流行病學追蹤體系,且其地處國際空運和海運交通要道,因此其疫情發展狀況被部分公共衛生學者認爲是衡量多國疫情傳播風險的關鍵點。對此,黃嚴忠認爲,新加坡的情況爲多國提出“警示”:由于新冠病毒巨大的未知性,各國政府的決策均受到諸多限制,其對策的有效性也在不斷面臨新的考驗,疫情“反彈”隨時可能發生。
他表示,新加坡政府文官體系發達且執行能力較強,有發達的流行病追蹤系統,百姓對政府的透明度和執行力亦有較高信任度,這使得其對疫情的控制能力較強。這名全球公共衛生專家表示,中國沿海地區的流行病追蹤和執行能力並不比新加坡遜色,如能把口岸防控和和隔離醫學觀察等措施真正落實,也可較有效地防控境外輸入病例,“但需格外小心執行過程中可能的漏洞”。
由于輸入性病例上升,新加坡政府在過去一周裏已限制許多歐洲國家、韓國和伊朗的旅客入境,並對來自東南亞的居民和短期旅客實施爲期兩周的隔離。他們還強烈勸阻公民出國旅遊,並召回了在國外留學的交換生。
“這種病毒的棘手之處在于它非常不可預測。”《華爾街日報》18日援引亞太臨床微生物與感染病學會會長保羅•阿南查拉傑(Paul Anantharajah)的話這樣形容稱,“我們不知道誰將成爲超級傳播事件的中心;除非全世界的人都安全,否則我們在任何地方都難得安甯。”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