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對手喋喋不休爭論時,免不了互相捎帶。3月20日晚間,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FO王珺在頭條號發文,對“被友商‘翻牌子’”一事做回應:零售模式沒有“最終業態”的說法。事情起因是:3月19日,盒馬總裁侯毅在采訪中認定前置倉模式不可行,更是直接點名每日優鮮、叮咚買菜,並毫不掩飾地稱盒馬mini才是生鮮電商的“終極目標”。雙方你來我往的言辭,讓生鮮電商模式之爭充滿火藥味,從業者們均想用自認爲可行的方式,坐上該領域裏的頭把交椅。
侯毅PK王珺 爭搶“最終模式”
商業競爭裏,明爭暗鬥從不缺位。3月19日,侯毅稱宣布前置倉模式的盒馬小站在今年內退出市場,將由兼具線上與線下消費場景的盒馬mini替代。
王珺表示,世間萬物,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零售模式也沒有“最終業態”的說法。對于各種零售模式或者業態孰優孰劣,他更認爲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即便再先進的零售模式,一旦操作的姿勢不對,最終還是無法成功。
至于是生鮮電商這門生意究竟該怎麽做?王珺認爲生鮮電商對零售本質的溯源,其實是一場“纖毫之爭”:企業要有足夠強大的技術驅動、優質供應鏈的打造和精細化運營的能力,從而在“人貨場”的共振中找到最優平衡,最終依靠成本、效率、體驗的最優化實現盈利。
王珺還提到,前置倉需要在獲客效率、履約成本、商品結構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下,實現健康的贏利性增長,背後需要企業圍繞上遊供應鏈、精准獲客和智能化連鎖運營打造核心競爭力。“只有這幾個能力到位了,商業模型才能跑通”。
倉庫PK 門店 流量不穩是症結
“無論是每日優鮮趟路的前置倉,還是盒馬捧紅的倉店合一盒馬nimi,均不能用正確、錯誤來判斷。”一位曾短期經營過每日優鮮前置倉的從業者表示,相較于開店經營一家生鮮超市,前置倉的裝修、房租甚至是人力成本更低。
他舉例稱,倉庫不用像門店一定精裝修,不用考慮到店消費者心理上對環境是否舒適,倉庫更多是要符合冷藏櫃、冷凍櫃等設備的用電需求。此外,前置倉的人工成本也會少一些,店面還需要分揀員、理貨員和收銀員等,每日優鮮則需要較多的配送員,不存在理貨員、收銀員等,有時候應對訂單峰值還能雇傭臨時工。
“如果相同的地理位置、面積相同的情況下,前置倉要比門店的成本至少低30%,有些還要低的更多。”該人士稱,自己雖然沒有精細算過,但前置倉更輕是事實,門店要承擔更多的作用和壓力。
侯毅也承認:投資低的確是前置倉最大的優勢。“一家前置倉店投資大概在70、80萬左右;前置倉對物業要求很低,找個倉庫角落就可以建,能快速蓋掉成本。
當然,每種商業模式均存在兩面。前置倉投資低的優勢固然存在,但在獲取穩定流量上就暴露了薄弱點。上文提到的從業者從自己經驗角度講,當每日優鮮在周一、周三、周五以及搞一些補貼的促銷活動時,訂單會明顯激增,反之就會減少。此外,早上10點左右訂單是一天中的峰值,下午5點是小峰值,其余時間段的訂單偏少。
“如果現在不燒錢、不補貼,還會不會有人再來呢?”侯毅認爲,流量是前置倉最大的問題。侯毅稱,前置倉僅僅是一個線上渠道,晚上五、六點以後很難有消費者下單,此時缺貨率也最高,整體導致耗損極高,盒馬一致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盒馬mini線上在晚上5、6點鍾訂單會大幅下降,但實體店晚7點鍾至到晚10點鍾,尤其是晚9點鍾會是晚市高峰期。“這種配合可以規避掉線上賣不掉商品的情況,實體店再次形成的高潮,能把損耗處理掉。”
盒馬如今摒棄的前置倉,是與每日優鮮同一時期成長起來,且如今仍在行業中保持活躍的從業者,仍較爲看好的模式。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電商企業,已然憑借著前置倉培養出大量終于平台的高粘性用戶,並在傳統生鮮領域中切割出一塊新市場。
每日優鮮CEO徐正在2019年年底曾透露,公司目前在成熟區域已有10%的經營正現金流,未來12個月會在全國主要城市跑通盈利模型,成熟區域會實現盈利。
線上PK線下 難以割舍到店消費
生鮮電商這條路上,各路從業者實則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殚精竭慮、時時修正或許能概括從業者的行徑。每日優鮮沿著前置倉這條路一直在走,盒馬則圍繞線上與線下多場景小心摸索。前者上過拼購、買過咖啡、入駐外賣平台,後者落地了盒馬菜市、盒馬mini、盒馬F2、盒馬小站等諸多業態。兩者無非都是在尋求合適的發展路徑。
王珺在微頭條上寫道,“‘通則不痛’,生鮮電商作爲一個新興業態,經量變到質變實現盈利,一定會經曆坎坷,但深耕零售的規律和初心卻始終不忘。每日優鮮創業5年,從0做到百億+規模,從在前置倉的長征路上孤軍奮戰,到身邊不斷有新生力量加入跑團,欣喜之余,從不敢妄稱“最終業態”,只希望通過自身的修行,不斷提高上述能力,把現有模式跑得更通暢,讓用戶和供應商夥伴更多獲益,擁有更多選擇。”。
侯毅也毫不避諱地探討盒馬走過的彎路,“2019年初,我們發現盒馬這個模式最大的弱點就是規模很大、投資很大、對門店的要求很高。這個時期盒馬發展速度快不起來。”同時,盒馬落地盒馬小站的階段裏,一直無法解決損耗這一大問題。于是,侯毅決定讓盒馬小站退出市場,一些特別偏僻地方、或者原來純粹是倉儲的盒馬小站會退出一部分,還會關閉一些運營差的盒馬鮮生門店。
單純的倉儲與盒馬初衷、調性脫節,是不少受訪者的畫外音。一位不願具名的生鮮電商從業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從當下看,適用于其他生鮮電商的前置倉並不符合盒馬初衷。該人士以服務爲例,沒有到店場景、只提供到家配送服務的盒馬小站,與提供堂食、有新鮮體驗感的盒馬鮮生多少有些背離。“盒馬打響招牌的早期,消費者多是因爲大海鮮堂食才走進盒馬。盡管用戶也逐漸習慣在盒馬線上下單,但早期的原始印象難以抹除,導致堂食體驗成了砍不掉的環節。”
上述人士還稱,盒馬小站的確能作爲盒馬鮮生的延展,服務後者難以觸達的用戶,並提高盒馬市場覆蓋率,“如果一旦有一種門店類型能同盒馬小站一樣,可填補大店無法覆蓋的空白市場,還能提供盒馬小站不具備的餐飲服務,自然會成爲盒馬扶持的重點。顯然盒馬mini正符合。”
對于舍棄前置倉模式的盒馬小站,侯毅認定是前置倉不符合盒馬重體驗的要求。“盒馬主張單店銷售的模式是線上加線下,但盒馬小站只有線上沒有線下。”侯毅認爲盒馬mini線下門店的引流能力、品牌影響能力更爲有效,而盒馬小站需要靠促銷、靠燒錢才能實現拉新,進而帶動銷量。
與此同時,單純的倉儲功能成爲侯毅舍棄盒馬小站的原因之一。在品類豐富度上盒馬mini要遠勝過盒馬小站,盒馬mini提供了餐飲服務、具備舒適加工功能;而盒馬小站只是一個倉,不具備上述條件,導致商品局限性較大。“門店做一日三餐,如果不做半成品不做成品,會導致商品缺失很大,也就難以形成很大的競爭能力。”
北京商報記者 趙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