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的貝爾格萊德
但塞爾維亞也有著另一個令人傷感的名字:南斯拉夫。
這四個字,涉及到一段複雜的曆史,也牽扯到一段與中國的心結。
疫情的緣故,僅感染55人就拉響全國警報,並公開向中國求助的塞爾維亞。
再次把大衆的記憶拉回了遙遠的1999。
嘿,兄弟!我們好久不見你在哪裏?
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請打招呼!
這位歐洲老鐵,江湖沒有回頭路,你還好嗎?
一、歐洲的孤兒:塞爾維亞
從南斯拉夫到塞爾維亞的曆史,就是一段觸目驚心的分裂史。
最開始的南斯拉夫,容納著整個巴爾幹地區的寶藏。
而巴爾幹半島,則是一個位于歐亞非十字路口的火藥桶,不僅控制著地中海、黑海和通往印度洋的門戶,還自帶豐富的自然資源。
曾經的南斯拉夫男籃,是當年美國夢之隊都不敢輕視的對手
但如果一個國家說著三種官方語言,有著五個主體民族,盛行著四種宗教。
這種情況下的統一,完全就是僥幸的奇迹啊。
于是,1980年民族矛盾激化,南斯拉夫分裂爲包括塞爾維亞在內的6個國家。
但中國始終不承認科索倫的獨立,就像塞爾維亞也不承認台灣
曾在一條戰壕裏並肩作戰的隊友,明明在地理位置上還緊密相連,卻在各自獨立後都分別采用了不同的貨幣。
同樣,中國對于塞爾維亞來講,也是鐵打的革命友情。
當年北約轟炸南聯盟,我們的中國勇士在可以被接走時毅然選擇留下,同塞爾維亞人民堅守在一起。
很多人說,沒有永恒的友情,只有永遠的利益。
這句話我舉雙手雙腳贊同,但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
塞爾維亞作爲一衆資本主義國家中夾縫生存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本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幫助對方,也是在幫助自己。
再說了,多一個崇拜我們的小兄弟,也不錯啊!
當自己說要去塞爾維亞時,外國人的反應
要知道,塞爾維亞直到90年代都還是一個極其發達的國家呢。
從60年代開始,南斯拉夫的經濟飛速發展,在鐵托的領導下,很快就成爲社會主義陣營中最發達的國家,遠超蘇聯。
不過,塞爾維亞人正是在這種磨砺中,鍛造出了豪爽正直的品格。
塞爾維亞流行著一句俗語:只要桌上還有肉沒吃完,就不能放下刀叉。
這裏的人們氣吞山河,每年平均要吃掉100公斤的肉。
大口吃肉,自然也要大口喝酒喽。
塞爾維亞還有著1000多年的葡萄栽培史,這裏的酒吧多達5000余家, 數量遠超酒店和餐廳。
花最少的錢,體驗多種民族的不同文化,還能和周邊的波黑和黑山也團體免簽。
這樣的“福利”,直接讓2017年中國赴塞爾維亞的遊客數增長了181%。
塞爾維亞人普遍很高,在全世界面前爲國民哭泣的總理,就是個兩米大高個
作爲南斯拉夫的主要繼承者,塞爾維亞是中國最鐵杆的支持者。
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讓塞爾維亞看清楚了誰才是真正的朋友。
只有我們,頂住壓力聲援,譴責美國的侵略行爲。
而我們也爲此付出了鮮血。
1999年5月7日,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到美軍轟炸!
江湖很大,沒人會認輸。
舞刀弄槍,一點都不酷。
難得知己,牽腸挂肚。
來吧,熱上一壺好酒。
恩恩怨怨,繼續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