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訪街坊
和丈夫一起旅居異國五年的陳思潔,除了面對思鄉情,還得適應外國文化,但這些經曆讓她變得更獨立,懂得事事自己解決。
陳思潔旅居國外五年,從最初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到如今變得更獨立,事事靠自己,她對以往在新加坡的舒適生活也更懷念。
陳思潔(35歲)在2012年爲了陪伴未婚夫,離開新加坡搬到美國印第安納州。她此前從未離家生活,剛搬到美國的那幾個月常淚眼汪汪,尤其一到生日和佳節時都會特別想家。
雖能避開新加坡的酷熱天氣,但她也體會到四季有四季的問題。春天可能出現過敏症,夏天有旱災和熱浪,秋天得忙著掃落葉,冬天則往往是讓人腰酸背痛的鏟雪活兒。
陳思潔說:“有一次暴風雪,我們竟經曆斷電,當時室外只有零下20攝氏度;龍卷風來襲時,我們則得和狗躲在地下室。反觀,我們在新加坡時卻把好天氣視爲理所當然。”
陳思潔和未婚夫結婚後,因他的工作當起“遊牧人”。他們在2014年搬到美國西岸的舊金山,今年3月又和兩個孩子越過大西洋到德國柏林落腳。
陳思潔日前回新探親,分享外國生活點滴時說,在印第安納州的亞洲人不多,許多當地居民都沒聽說過新加坡,有些以爲獅城是中國的一部分。
除了面對思鄉情,要適應外國文化也不易。因爲口音不同,曾有美國餐館以“語言障礙”爲由拒絕招待陳思潔,而她直到今天也還分不清公制和英制單位。
然而,國外生活讓她和丈夫變得獨立,小倆口吵架時沒有娘家可當避風港,事事得自己解決。
“直到你離開舒適圈,到外國居住,才可能真正學習獨立。沒老媽子在身邊洗衣、餵你吃藥、確保浴室總有沐浴露、周末給你准備早餐,或在你需要時給你額外的零用錢。你只得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