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尼鐵路是指中國將把2014年通車的青藏鐵路支線拉日鐵路的延長線日吉鐵路,延伸到中國-尼泊爾邊界的吉隆縣的吉隆口岸(即走吉隆藏布河一帶,不走路線艱險的樟木口岸)。從日喀則延伸540公裏,在2020年延伸至兩國邊境的吉隆。2022年可以建成。
中尼鐵路工程符合“一帶一路”的中國交通發展戰略,將大大提高尼泊爾的旅遊經濟、大大提高中尼貿易量,使尼泊爾擁有從中國高速發展的經濟中受惠的機會。中尼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
今天的學者給了唐蕃古道這樣的線路走向:起點是唐王朝的國都長安(今陝西西安),終點是吐蕃都城邏些(今西藏拉薩),跨越今陝西、甘肅、青海、四川和西藏5個省區,全長約3000公裏,其中一半以上路段在青海境內。它的大致路線是,從長安沿渭水北岸越過陝甘兩省界山──隴山到達秦州(今甘肅天水),溯渭水繼續西上越鳥鼠山到臨州(甘肅臨洮)。從臨洮西北行,經河州(甘肅臨夏)渡黃河進入青海境內,再經龍支城(青海民和柴溝北古城)境內西北行到鄯州(青海樂都)。以上可以稱古道東段,全在唐王朝境內。
在西段的古道線路中,從西甯經共和縣、興海縣、貴南縣、同德縣、瑪沁縣、甘德縣、達日縣,進入今天四川境內經阿日紮部落到(色須)石渠縣再到玉樹縣進入今天西藏境內經囊謙縣、類烏齊縣、丁青縣、巴青縣、索縣到(柏海)那曲地區再經過當雄縣到達(邏些)拉薩。
尼泊爾爲南亞內陸山國,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三面與印度接壤,北鄰中國,與中國邊界線長達1400公裏。在喜馬拉雅山區,尼泊爾的一些少數民族如謝爾巴族、達芒族等,與中國的藏族在文化、宗教上有很深的淵源。他們使用藏語,信仰藏傳佛教,同藏族人的交流比較頻繁。在這種情況下,很早就有藏族人到尼泊爾經商並定居。據不完全統計,當下常住尼泊爾的藏族人約有兩萬人左右,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加德滿都和博克拉谷地。(環球時報《尼泊爾有兩萬藏族人》2002年6月7日)
在尼泊爾,印度人種占絕大多數,只有少量的蒙古人種。這些蒙古人種的祖先都是來自中國西藏地區,他們的血緣、文化和宗教與藏族有關。曆史也是這樣的,從公元前6世紀起,尼泊爾境內出現了一些國家,主要有基拉特(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4世紀)、李查維王朝(公元4世紀到13世紀)、瑪拉(公元13世紀到1768年)等王朝。1768年,廓爾喀王普裏特維·納拉揚·沙阿統一了尼泊爾,建立沙阿王朝。沙阿王朝的祖先是印度人。
再如塔芒人,使用塔芒語,屬于漢藏語系的藏緬語族。藏語中,塔芒是馬販子的意思。有人說他們是松贊幹布643年援助尼泊爾國王納倫德拉複位的士兵,但滯留在尼泊爾後形成,因爲他們來自西藏,又叫菩提亞人。
還有夏爾巴人,藏語意爲“來自東方的人”,散居在喜馬拉雅山兩側,主要在尼泊爾,少數散居于中國、印度和不丹,語言爲夏爾巴語,使用藏文,1980年(陳乃文考察時期)人口約4萬,中國西藏境內僅有約1200人,居于和陳塘溝。關于他們的族源:學者們有不同看法,其中唐榮堯調查專著《王朝湮滅:爲西夏帝國叫魂》影響很大。主流看法說:藏文資料和其內部傳說都說他們是西夏國王族逃難群體的後裔,在蒙古時代逃到昌都(一說含義是羌都,西夏黨項族屬古羌族),再到西藏內地,後去喜馬拉雅南方。有的認爲是源于四川的木雅人。
人是前提,有人的交流就會有文化與商貿的交流,而這都是唐蕃古道延續或絲綢南路的傑作。所以,印度真的不該爲中尼鐵路而感到失落,多少年了,中國經過尼泊爾與南亞的交流都是以路的形式存在的,不過是現代科學技術發達了,人們把這條路建成了鐵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