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座模範科技制造廠將同德國模範科技制造廠,在能源管理與工業共生系統(industrial symbiosis)等專長領域進行合作。
通過這樣的合作,本地中小企業可同時學習到兩國模範廠的技術。
這座位于新加坡制造技術研究院(SIMTech)的模範科技制造廠昨天正式啓用,目前已有超過20家本地中小企業采用模範廠的解決方案。
占地6500平方英尺的模範廠是貿工部今年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該部門開支預算時,爲扶助中小企業而推出的措施之一。它可以協助公司于短期內,在無須調整運作方式的情況下接觸到先進能力。
貿工部兼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昨天在模範的開幕儀式上講話時指出,制造業是我國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占整體經濟20%,貢獻14%就業機會。
他說:“制造業爲我們創造了不錯的就業機會。”2009年至2016年,本地員工的收入中位數每年上升2.9%,高于整體經濟的2.6%。
許寶琨表示,世界各國皆在積極進行制造業升級。“新加坡擁有制造業基礎,專業技術人員以及亞洲先進的物流中心。我們的制造業若要升級,就必須采用先進技術。”他說,我國制造業多數是中小企業,小而靈活可以是優勢。他鼓勵中小企業把握機會轉型。
許寶琨昨天參觀了模範廠的運作。這座模範廠示範了能源、品質和庫存管理等解決方案。每一項解決方案均透過所謂的“中央控制塔”(Manufacturing Control Tower)技術,實時彙集和分析生産線與供應鏈的數據,管理人員再根據這些數據調整生産所需。
制造醫療器械的極速科技(Racer Technology)是其中一家最早采用模範廠解決方案的本地企業。副總裁陳枷喜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公司生産的産品種類繁多,但數量不多,“我們的機器每天甚至可能幾小時就必須重新調整一次。”
他透露,目前廠內有四台機器導入了無線射頻識別科技(RFID)、整體設備效率(OEE)等解決方案,經過六個月試驗,生産效率和品質提升了15%至20%。
新加坡精密工程科技協會(SPETA)會長廖明華受訪時說,兩周前,他帶領15家本地企業到德國參訪,觀摩當地的“工業4.0”技術。
“很多中小企業看到這些解決方案,第一個念頭必然是‘很貴’。”廖明華認爲,模範廠可以讓有興趣的企業先觀摩、試用,再決定是否正式采用,是很好的第一手接觸。
從事紙張回收與再循環長達20年的黃偉烈對德國參訪留下深刻印象。“一個1000多平方英尺的工廠只需要三名員工,我的300平方英尺卻要八名員工。”黃偉烈希望透過模範廠的解決方案,提升自動化比率,減少依賴人力。
工業共生指的是從某一生産過程的廢物可以用作另一生産過程的原料,從而最高效地利用資源和最大減少工業廢物。
昨天,SIMTech同時與德國布倫瑞克工業大學(TU Braunschweig),以及新加坡精密工程科技協會和印刷與媒體同業公會(PMAS)簽署合作備忘錄(M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