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亞馬遜平原
亞馬遜平原西寬東窄,最寬處1280千米;地勢低平坦蕩。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平原中部的馬瑙斯,海拔僅44米。東部更低,逐漸接近海平面。亞馬遜平原的河漫灘約占平原面積的10%,由松軟的近代沖積層組成,地勢特別低下,河漫灘之外,45~60米的陡岸之上爲高位平原,在西經60°以西最爲寬廣,表層物質由第三紀和第四紀的沙與粘土組成,已呈部分固結狀態。亞馬遜平原是在南美洲陸台亞馬孫拗陷基礎上,經第四紀上升、成陸後,由亞馬孫河幹、支流沖積而成的。下遊河口附近,因近代沉降作用,沒有三角洲出露。
2、東歐平原
亞洲第一大平原,世界第三大平原。南北長2000千米,東西寬1500千米,面積260萬平方千米。南部海拔220~300米,中、北部海拔50~150米。自北而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景觀平行分布,具典型的緯度地帶性分布規律。大部分地區爲亞寒帶針葉林所覆蓋。有葉尼塞河、鄂畢河、額爾齊斯河、塔茲河等河流。中部和北部人口密度較低,南部隨著對燃料、金屬資源的開發而不斷發展,形成了以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田,托木斯克鐵礦爲中心的工礦業基地。
西伯利亞平原上主要的河流有鄂畢河-額爾齊斯河和葉尼塞河。其中額爾齊斯河發源于中國新疆,它是中國唯一一條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也是中亞地區唯一的外流河。由于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地形非常平坦,這裏的河流流速也就非常的緩慢。每年春季,由南向北流的鄂畢河總是上遊先解凍,形成淩汛。鄂畢河水系縱貫全境,注入北冰洋,全長3650公裏,是平原上最長的河流。該河流河網密布(約有2,000多條大小河流),湖泊衆多,沼澤連片。而北方的下遊此時還是冰封狀態,結果是上遊來水無法順利通過,造成冰水泛濫。年複一年的這種情況,使這裏形成了大片的沼澤和濕地。西西伯利亞平原最突出的資源是石油,如世界著名的秋明油田。平原還有著廣大的草原和發達的畜牧業。由于氣候寒冷,這裏的植被大部分都是針葉林。
4、拉普拉塔平原
北美中央大平原(North American Prairie):也稱普列裏草原或北美大平原,普列裏(Prairie)源出法語,大平原之稱則來源于美國政府。世界第五大平原。美國南北戰爭之後,開始開發其西部領地。當時的美國政府在宣傳西部的富庶和美麗時,把西部大草原稱爲大平原。大草原東西長800公裏,南北長3200公裏。總面積約130萬平方公裏。主要包括了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堪薩斯州、蒙大拿州、內布拉斯加州、新墨西哥州、北達科他州、俄克拉何馬州、南達科他州、得克薩斯州和懷俄明州,加拿大的草原三省(阿爾伯塔省、曼尼托巴省和薩斯喀徹溫省)及墨西哥的一小部分。
6、圖蘭平原
恒河平原又稱“印度大平原”,位于南亞喜馬拉雅等山脈和德幹高原之間,面積約75萬平方千米,大部在印度境內;恒河平原平坦廣闊,沖積層達300米,沿岸平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農業發達,人口密集,城市遍布;河口三角洲面積約5.7萬平方千米,河網密布,土壤肥沃,是孟加拉國經濟發達地區。兩平原相連成片,坡降很小,中間分水嶺僅250米。 恒河平原又稱“印度大平原”,在南亞喜馬拉雅等山脈和德幹高原之間,面積約75萬平方千米,大部在印度境內;西部又稱印度河平原,大部在巴基斯坦境內。恒河平原以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蘊育和發源地而聞名,爲古印度的誕生地,其平坦和肥沃地理條件,演繹了曆朝曆代多個帝國的興衰,包括摩揭陀、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臥兒帝國、德裏蘇丹國等帝國的興衰史。
8、印度河平原
華北平原(North China Plain 亦作Hua-pei P’ing-yuan或Huabei Pingyuan)亦稱黃淮海平原,位于北緯32°~40°,東經114°~121°。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依燕山,南至大別山區一線與長江流域分界,跨越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北京、天津等省市以及山西的局部地區,面積達30萬平方公裏。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是由于黃河、海河、淮河、灤河等所帶的大量泥沙沉積所致,多數地方的沉積厚達七八百米,最厚的開封、商水一帶達5000米。目前,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在擴大。面積30萬平方公裏。平原地勢平坦,河湖衆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即爲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今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占全國1/5。中國首都北京即位于大平原北部。
10、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又稱東北平原位于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之間。北起嫩江中遊,南至遼東灣。南北長約1000公裏,東西寬約300~400公裏,面積35萬平方公裏。主要由遼河、松花江、嫩江沖積而成,所以地面平坦,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內。
東北平原處于溫帶和暖溫帶範圍,有大陸性和季風型氣候特征。夏季短促而溫暖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間季風交替。7月均溫21~26℃,1月-24~-9℃。10℃以上活動積溫2200~3600℃,由南向北遞減。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量的85~90%集中于暖季(5~10月),雨量的高峰在7、8、9三個月。年降水變率不大,爲20%左右。幹燥度由東南向西北遞增。一般北方作物都可得到較好生長,遼河平原南部還可栽培棉花和冬小麥,僅松嫩平原北部高粱生長困難。春季低溫和秋季霜凍現象頻繁。江河兩岸和窪地,汛期常有洪澇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