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唯一一家精神康複者之家昨日正式開幕,爲病情穩定的精神病患提供臨時住宿,協助他們重返社會,獨立生活。
這間精神康複者之家位于花拉公園,由新加坡聖公會社區服務經營,可爲60名成人與20名青年提供住宿。
根據聖公會社區服務的資料,複健輔導員將通過輔導、心理教育、個人效能技巧的傳授、家庭接觸與支援、職業與技能支援,以及社交與休閑活動等,協助康複者掌握重返社會的能力。
聖公會社區服務旗下已有兩家精神病患複健中心——後港關懷中心與四美關懷中心,但重心在于藥物治療與職能治療等與精神病況有關的複健活動。
新加坡聖公會社區服務與聖安德烈教會醫院集團總裁鄭思聰醫生受訪時指出,新開幕的精神康複者之家著重于日常生活與社交所需的技能,病患的病情會比入住複健中心的病患穩定。
此外,複健中心只接收成人病患,但精神康複者之家除了成人,也接收16歲至21歲青年病患。
申請入住者須經醫院或護聯中心等相關機構轉介。根據能力,每月費用可介于155元至620元。
衛生部長顔金勇昨日爲名爲聖公會關懷中心(花拉公園)(Anglican Care Centre at Farrer Park)的精神康複者之家主持開幕儀式。
他說,衛生部去年委任新加坡聖公會社區服務經營本地唯一一家精神康複者之家。
根據衛生部資料,精神康複者之家服務對象是病情穩定的精神病患。這些病患只需極少藥物維持病情穩定,無需加強護理。他們也屬于身體健全、眼力好,沒嚴重體能或智能障礙的病患。
顔金勇致辭時說:“除了初期的急性醫療,精神病患需要持續不斷的支持和複健來維持康複期,重新融入社會。有了良好社區支援,他們多數可如常生活,包括如常就業。”
黃喜文(48歲,醫療護理助理)曾患有抑郁症,在醫院接受治療後,入住後港關懷中心展開複健療程。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精神病患在複健過程中容易受到環境刺激,可能因他人的一句話導致病情複發,因此複健的環境很重要,入住複健中心對他恢複健康是關鍵的一環。
他指出,除非病患生長在一個很好的家庭,並且獲得許多朋友的支持,否則多半需要一個能促進複健的環境。
“精神康複者之家讓沒地方去、不知道怎麽辦的病患有地方住,可能住三到六個月,讓輔導員照顧他們,是個不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