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小白
01
最近一些天,陸續有一批城市開通了新的軌道交通線路。
比如,12月25日,蘇州軌交3號線、廈門地鐵2號線開通;12月26日合肥地鐵3號線開通;12月27日成都5號線、10號線二期、有軌電車蓉2號線開通;12月28日北京、濟南、天津、廣州、鄭州5城6線齊通車;12月29日呼和浩特首條地鐵開通。
目前,包括港澳台在內,中國開通軌道交通(包括地鐵、輕軌、電車等)的城市,有40多個,相比于2018年年末,新增了溫州、濟南、常州、蘭州、徐州、呼和浩特和澳門七個城市。
其中,溫州和澳門開通的是首條輕軌線外,濟南、常州、蘭州、徐州、呼和浩特開通的均是首條地鐵線。
澳門2019年12月10日,開通了磨蹭十年左右的輕軌氹仔線,終于開通通車了。
在澳門之前,溫州9月份開通了軌道交通S1號線,全長53.5公裏,設了18個站點。
濟南2019年4月開通了地鐵1號線,12月28日三號線一起開通,兩條線路合計47.7公裏,也就是說去年濟南一口氣開通了兩條地鐵線路。
蘭州于2019年六月開通了第一條地鐵線,讓甘肅告別了無地鐵的曆史。
常州2019年9月21日開通了地鐵一號線,全長34.2公裏。
同月,位于同省的徐州也開通了地鐵1號線,也將江蘇省直接送上了5城開通地鐵(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全國第一的寶座,廣東都只有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四座城市開通了地鐵。
六天前,呼和浩特開通了地鐵一號線,結束了內蒙無地鐵的時代。
02
除了上面新晉的7座軌道上的城市外,2019年還有很多城市新增了軌道交通線路。
例如文章開頭提到的成都、廈門、合肥、蘇州、北京、天津、廣州、鄭州等城市。
此外武漢今年新增了3條線路,運營裏程也是首次在突破300km。
據統計,2019年有27個城市新增線路(段)投運,其中新增線路26條,新開延伸段或後通段24段,共計增加了968.77公裏軌道線路,創下曆史增量新高。
本號做了一下梳理,截止到2019年年尾,各城市軌道線路裏程情況如下圖。
中國軌道上的41座城市
特別強調一句,上面統計的是軌道交通裏程數,而非僅僅是地鐵,軌道交通包括很多種。
香港的軌道交通是47條,但我們都知道香港地鐵只有十多條,剩下的都是快軌、輕鐵等其他軌道交通。
以上,溫州和澳門開通的,都是輕軌。
軌道交通是現代化城市身份與地位的象征,尤其是地鐵,因爲要修建地鐵、運營地鐵,家底不夠雄厚辦不到。
一條地鐵,動辄幾十億上百億甚至幾百億的投資。數據顯示,目前地鐵建造成本1公裏花費幾億元至十幾億元不等,如:
南京地鐵2號線一期(地下爲主):全長25.14km,總造價128.35億,每公裏5.10億元。
南京地鐵2號線東延伸段(全高架):全長12.68km,總造價31.06億,每公裏2.45億元。
杭州地鐵1號線(以地下爲主):全長47.97km,總造價236.42億,每公裏4.92億元。
北京地鐵16號線(全地下線):全長49.8km,概算總投資600億,每公裏12億元。
實力弱的城市,即便修建了,也撐不起高昂的運營費用。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平均單位車公裏運營本23.8元,運營收入17.2元;平均單位人公裏運營成本0.84元,運營收入0.48元。2018年僅杭州、青島、深圳、北京等4座城市實現收支平衡,其余24座城市都在虧本運營。
因此,軌道交通榜單,一定程度上可以視作財力榜單。
從表格可以看到,上海運營裏程全國最長,也是全球最長,北京次之,位居全國和全球第二位。
在軌道交通上,廣州穩穩當當地坐在第三把交椅上,沒有任何城市可以威脅,包括深圳。
目前來看,深圳的軌道交通運營裏程不但比北上廣要少,比南京、武漢、重慶也要少。但由于深圳面積狹小,論密度,深圳可位居第一位。
此外,未來5年,深圳將進入集中豐收期,每年都將有2條地鐵線路開通。
杭州這兩年呼聲較高,與成都一起爭奪全國第五城的位置,但從軌道運營裏程來看,杭州還很弱,與其地位不匹配。
不過,未來兩三年,杭州將進入軌交交付期,亞運會前夕軌道交通裏程將翻一番,突破300公裏。
此外,長春軌道交通第三期、上海是軌道交通第三期、重慶市軌道交通第三期、蘇州市軌道交通第三期、杭州軌道交通第三期調整、深圳軌道交通第四期、成都軌道交通第四期、武漢軌道交通第四期、西安與鄭州新一輪規劃,均已批複。
未來各大有實力的城市,軌道交通裏程,還將翻番。
03
注意,本號說的是有實力的城市,對于沒實力的城市,想獲批開建都沒有資格。
在門檻擡高之前,一些實力不夠的城市也趁機建了地鐵,比如蘭州、呼和浩特、包頭等城市。
後來管理層嚴控債務率,包頭的地鐵項目被喊停,呼和浩特已經開工的算了,沒有開工的也被喊停了。
2018年國家發改委上調了地鐵申報門檻,只有同時滿足GDP3000億元以上,一般預算內收入300億元以上,市區人口300萬以上,財務狀況良好的城市,才有資格申報新一批的地鐵規劃建設。
此外,同時滿足GDP1500億元以上,一般預算內收入150億元以上,城區人口150萬以上,財務狀況良好的城市,才有資格申報新一批的輕軌規劃建設。
以這個門檻衡量,全國目前具備申報地鐵建設的城市,只有27個。
能滿足GDP3000億元以上的城市不少,能滿足財政收入300億以上的城市也不少,但能滿足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城市不多,只有27個。
不過,如今城市化2.0時代已經開啓,人口依舊在湧入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和以中心城市爲核心的都市圈、城市群內的城市,人口也在不斷增長。
未來會有更多核心地區的城市城區人口能夠代表,意味著隨著人口增長,會有更多城市有資格申報軌道交通。軌道交通城市的數量,絕不會止步于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