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整年播出的古裝劇數量明顯減少,開年的一部《知否》和暑假上映的《陳情令》算是大爆款。
到了2020年,純愛劇《錦衣之下》以及仙戀劇《三生三世枕上書》殺出重圍,既贏得口碑又博得收視。
但筆者還是刷起了老劇,從《甄嬛傳》到《如懿傳》,看得熱火朝天,同一個作者寫的故事卻包含不同的主題。
目前《如懿傳》的豆瓣評分僅7.4,跟同期上映的《延禧攻略》只差0.2分,但它沒有《延禧攻略》的高熱度,甚至一度被網友狠批劇情不行。
怎麽說呢?隨著相關話題帖的減少,1年多以後再看這部宮鬥劇,我必須要說《如懿傳》是被嚴重低估的國産劇。
一、主題架構—帝後婚姻
文學創作強調藝術真實,即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再創作。
跟《延禧攻略》相比,《如懿傳》中的乾隆與繼後的關系並不符合曆史原貌,但作者流潋紫從兩個曆史斷面出發,即烏拉那拉氏“斷發”和她因“形迹瘋迷”被廢,重新塑造了一個在深宮圍城中清醒自知、不妥協不改變的女性形象。
假設說《甄嬛傳》是少女在宮廷中成長並失去愛的過程,那麽《如懿傳》則是追求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如懿在長期不對等的婚姻關系中慢慢失去希望的故事。
二、細節真實,極具生活感
《如懿傳》的情節不算緊湊,在這裏你看不到所謂的升級打怪,相反有很多閑筆。
閑筆不是注水、湊時長,而是讓人物的情感表達更加具有生活感。像劇中如懿多次獨坐深宮暗自垂淚,沒有一句台詞就已叫人爲之動容。
周迅細膩的演技與導演的鏡頭完美搭配,營造出寂寞空庭、金屋無人見淚痕的美學意境。
如懿從來沒有輸,她看得比誰都明白。
四、遇上“中年危機”的男主
乾隆(霍建華飾演)在劇中被網友調侃爲“渣龍”,因爲他嘴上說著愛如懿,背地裏卻寵幸了一個又一個宮妃。帝王的癡情玩笑成分居多。
在人人臣服的皇權面前,乾隆不可能爲一個女人守身如玉。如果說前期的他是有些少年意氣,重情重諾,那麽後期的他完全遇上了“中年危機”。
無論是對寒香見的癡戀,還是自願飲下“鹿血酒”,乾隆的種種行爲更多是壓力之下尋找新的刺激,情欲取代真情。
乾隆覺得無比荒唐,他覺得如懿變了,不夠聽話、在挑戰自己的權威。
而如懿在乎是少時的那個郎君,說好要相攜到老,永不離心,當她發現眼前人不複當年,如懿執意斷發,即便乾隆手裏握著她的生命和前程,她也要與其斷絕關系。
這一舉動無疑驚世駭俗!這是如懿與甄嬛的最大差別,甄嬛是看透了帝王的無情和後宮的規則,她漸漸默認並開始絕地反擊,而如懿則是至死都不願意臣服這個冷漠無情的制度,她以“自棄”的方式做了一次決絕無望的反抗。
流潋紫這次的創作比上次更有野心,但是爲何觀衆不買賬?《如懿傳》的口碑遠不如《甄嬛傳》,甚至讓新麗傳媒扭盈爲虧。
六、《如懿傳》被诟病的原因
實力撐不起野心或許是最大原因,《如懿傳》的主題立意顯然更加高級,可在劇情創作上有點心有力而余不足。
就好比一棵粗壯的大樹,雖紮根數十丈,但枝葉不繁茂路人也不會被吸引過來。
《如懿傳》有不少敘事硬傷這點必須要承認。像宮鬥橋段,俗套又沒有技術含量,魏嬿婉如同開了外挂,無論是欽天監還是宮中産婆全部被她收買。自60集開始,如懿無心無力宮鬥,20集的戲碼更像是魏嬿婉一人的獨角戲,顯然冗長無趣。
最後就是貫穿全劇的“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便斷腸”,但如懿跟乾隆前期的感情描寫過少,以致于觀衆很難快速入戲,不能理解如懿爲何成爲帝王最愛的女人。
結語
總結來說,《如懿傳》的優點大于缺點,它被觀衆忽視和遺忘都是不該的,在女性話語和女主角的性格設定上,該劇的突破在宮鬥劇甚至古裝劇內都是值得一誇的。
瑕不掩瑜,《如懿傳》真的被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