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産對新加坡這個年輕的國家而言至關重要,因此政府有意加強現有措施,進一步保護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前天在法國巴黎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會議時,發表了新加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國家聲明,並透露新加坡有意加強現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措施。
傅海燕說,多個世紀以來,有鑒于新加坡在海陸貿易路徑中所處位置,我國迎來了不同的社群和文化。作爲一個移民社會,本地多元的社群也不斷交融。“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曆史是我們身份的代表,也確立了我們在世界上的位置,讓我們和過去取得聯系,並且有信心和世界分享我們獨特的曆史。”
她透露,政府正和本地社群、學界和專家合作,爲本地文化遺産制定一套詳盡的全國藍圖,計劃包括設立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産庫。
她說:“和新加坡人交談時,許多人都表達了共同的強烈意願,希望爲我們的下一代保存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社會與經濟迅速轉型和全球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時候更是如此,我對此感到欣慰。”
新加坡也正考慮成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締約國,通過簽署正式國際公約,確保我國的文化遺産能代代相傳。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公約》含五個類別:一、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産媒介的語言;二、表演藝術;三、社會實踐、儀式及節慶活動;四、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五、傳統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