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文底蘊深厚,文化旅遊産品曆史悠久、種類齊全、數量衆多、品位高端。中國共産黨人在實現革命曆史使命的進程中,在中原大地留下了衆多紅色遺址遺迹,塑造的大別山精神、焦裕祿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湧現出吉鴻昌、楊靖宇、彭雪楓等著名革命先烈,樹立了一座座精神豐碑,留下了一處處獨具特色紅色旅遊資源。近年來,河南省高度重視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維護,積極學習借鑒外省經驗,推動紅色旅遊與曆史文化、自然山水融合整合,重磅推出的“蘇區首府、將軍故裏”大別山紅色聖地遊,“艱苦卓絕、浴血長征”長征精神遊,“抗日烽火、燎原中州”中原抗日故地遊,“千裏躍進、逐鹿中原” 中原解放戰爭戰地遊,“艱苦創業、時代先鋒”太行創業精神遊等精品線路,內容經典、形式多樣,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河南紅色旅遊品牌。讓我們從國家公布的河南14處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進一步感受中州熱土的浴血榮光吧。
NO1.駐馬店市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
地址:河南省信陽市新縣
概述:博物館坐落在新縣城東南風景秀麗的鳳凰山腳下,占地面積120畝,建築面積9589平方米。主體爲仿古式現代建築,江南風格,紅檐橙瓦,金碧輝煌。包括英雄廣場、“紅旗飄飄”主題雕塑、兵器園、主展館、將帥館等建築。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産黨領導創建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新集(今新縣縣城)是鄂豫皖蘇區首府。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先後誕生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紅軍。鼎盛時期,根據地發展到26個縣,人口350萬,主力紅軍發展到45000余人。在血與火的鬥爭中,蘇區共走出了349位將軍,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戰鬥足迹,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動人詩篇,爲中國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2.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地址:河南省信陽市新縣
概述:舊址主要包括六部分:1.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省委舊址(1931—1932年),位于新縣城內首府路27號,原爲新集大地主劉彜武的私人住宅,典型的新縣民居建築風格,共有閣樓式磚木結構用房50間。分局委員共11人,其中中央指定八人,即張國焘、陳昌浩、沈澤民、曾中生、王平章、蔡申熙、舒傳賢、邝繼勳,另補選三人,即周純全、郭述申、高敬亭。2.鄂豫皖省工農民主政府舊址(1931—1932年),位于新縣城生産街56號,清末豫南民居式建築風格,現存房屋18間,占地680平方米。省政府主席高敬亭在此辦公。3.鄂豫皖軍委航空局舊址(1931—1932年),原爲“普濟寺”,前後兩排房屋與東西各兩間耳房構成一座四合院。局長龍文光,政委錢鈞。4.鄂豫皖省蘇維埃政治保衛局舊址,在新縣城關首府路西一座宅子,按原貌複原了首長住室、辦公室及各委辦的用房。局長周純全。5.鄂豫皖蘇區稅務總局舊址,位于新縣城關首府路,座東朝西,有磚木結構的房屋兩棟共十一間。6.鄂豫皖軍委及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1931—1932年),位于新縣城首府路27號,座西朝東,清末豫南民居磚木結構建築風格。現只剩前3排共40間房屋保存完好。軍委主席由分局書記張國焘兼任,曾中生、邝繼勳爲副主席。1932年夏,國民黨調集重兵對鄂豫皖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第四次圍剿,新集于9月9日淪陷,鄂豫皖分局機關隨紅四方面軍撤離新集。
4.將軍故裏
地址: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
概述:紅軍洞群位于大別山在河南境內的最高峰金剛台主峰。金剛台向來是兵家爭雄江淮、逐鹿中原的必爭之地,元明清及近代的軍事古寨等名勝古迹遍布角角落落。金剛台山上的洞穴當年是紅軍的生活居所和戰鬥堡壘,現已整理76處。配套建築有紅軍廣場、紅色革命史展館、地質博物館等。1932年10月,紅軍撤離鄂豫皖蘇區後,中共商南縣委繼續率領遊擊隊和婦女排以金剛台爲屏障、以洞穴爲據點,堅持了長達三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贏得了“三年紅旗不倒”的美譽。爲了紀念他們和銘記那段峥嵘歲月,後人將山上紅軍生活和戰鬥過的洞穴稱爲“紅軍洞”。從紅軍廣場沿響龍潭順溪而行,可達紅軍棚、紅軍洞、三潭、中流砥柱、水簾洞、絕壁潭等景點,然後到達貓耳峰。金剛台被批爲國家AA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
6.羅山縣鐵鋪鄉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
地址:河南省信陽市新縣箭廠河鄉
概述:主要包括列甯小學舊址和紅田慘案遺址、曹門革命紅學舊址等。列甯小學舊址:1926年秋,箭廠河農民運動興起,吳煥先等黨的領導人選派黨員知識分子在此創辦了一所“中山小學”,1930年改稱“列甯小學”,爲黨和紅軍培養、輸送了大批骨幹力量,80余名學生參加了著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紅田慘案遺址:黃麻起義受挫後,1927年冬到1928年初兩個月裏,當地地主清鄉團勾結國民黨十二軍教導師一個營侵犯箭廠河地區,瘋狂鎮壓革命群衆,先後在這塊不到30平方米的稻田裏屠殺了300多名共産黨員和革命群衆,烈士的鮮血染紅了整塊稻田,因此這塊土地也被當地群衆崇敬地稱之爲“紅田”。曹門革命紅學舊址暨吳煥先烈士故居:曹門革命紅學當年就辦在吳家的三間祖屋內。1926年秋,吳煥先在他的家鄉建立了鄂豫邊中心區第一個農村黨小組,隨後逐步發展成立黨支部、曹門農民協會等組織。1927年,吳煥先又以三堂革命紅學爲基礎,建立了箭廠河地區黨領導的第一支農民革命武裝。當年這個不足400人的小村莊,竟有90%以上的青壯年參加革命,全家鬧革命的45戶,一家兩人以上當紅軍的32戶,夫妻同去當紅軍的12戶,走出了兩位開國將軍和五位省部級幹部。
8.浉河區四望山新四軍第五師師部舊址
地址: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城南葉家大莊
概述:紀念館原爲本地名紳葉逢雨先生在清嘉慶年間擴建的住宅,青磚灰瓦四合院形式,共有大小院落11個,房屋194間,花園1座。該館集中展現了桐柏紅色文化和中原地區居民民俗文化特色,成爲桐柏紅色旅遊經典品牌景區。1945年10月,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北返,河南軍區部隊南下和新四軍五師會師桐柏後,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軍區駐此,中原局代理書記鄭位三,副書記李先念、陳少敏,行署主任許子威等在此工作至1946年。1945年10月24日,三軍會師桐柏,大大加強了中原地區的軍事力量,爲解放戰爭勝利和新中國誕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戰爭時期,桐柏先後成爲3個中央級、6個省級、9個地級、12個縣級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長篇小說《桐柏英雄》和據此改編的電影《小花》是桐柏革命戰爭的真實寫照。
NO4.鄭州市二七紀念堂
地址: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
概述:陵園位于蘭考縣城關北黃河堤頂上,是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安葬的墓地,1966年建成,占地約50000平方米,分堤頂堤下兩段。焦裕祿(1922~1964),山東省淄博人,1946年參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分隊長、班長、縣委宣傳部幹事、副區長、區委副書記、書記等職,1962年冬任蘭考縣委書記。當時的蘭考,由于曆史上黃河多次在境內決口,內澇、風沙、鹽堿“三害“嚴重,群衆生活十分貧苦。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戰天鬥地,積勞成疾于1964年5月14日病逝,葬于鄭州烈士陵園,後遵照他的遺囑,于1966年遷葬于蘭考。1965年2月7日《人民日報》以《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爲題宣傳他的事迹,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向他學習的號召。
NO6.安陽市林州市紅旗渠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陳官莊鄉南
概述:戰鬥遺址主要包括陳官莊烈士陵園、杜聿明指揮部舊址等。烈士陵園始建于1963年,占地200畝,安葬著2342名淮海英烈。正中爲烈士紀念碑,碑前爲廣場,碑後爲烈士陳列館和殲滅戰紀念館。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徐州爲中心,在東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自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了偉大的淮海戰役。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和地方武裝60余萬人決戰中原,首殲黃百韬兵團于碾莊,繼包圍豫南來援的黃維兵團于雙堆集。敵徐州主力南竄受挫,乃于1948年11月30日傾巢西逃,我軍勇猛追擊,12月4日將敵包圍在永城東北陳官莊地區。1949年1月6日,我軍發起總攻,激戰至10日,生俘國民黨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擊斃國民黨第二兵團司令邱清泉,全殲3個兵團,26個師,計26萬余人,至此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NO8.南陽市鎮平縣彭雪楓故居及紀念館
地址:河南濮陽市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
概述:舊址位于清豐縣單拐(讀shan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舊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舊址、兵工廠舊址、鄧小平舊居、宋任窮舊居、冀魯豫軍區紀念館等。1944年9月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冀魯豫軍區司令部(宋任窮、黃敬分任司令政委)遷駐清豐縣單拐。1945年3月鄧小平(北方局代理書記)率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到達冀魯豫邊區,同時也進駐單拐村。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鄧小平、黃敬、宋任窮、王宏坤、楊勇等同志先後在這裏居住長達一年之久。單拐成爲我黨領導的最大抗日根據地的政治、軍事指揮中心,爲中國革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NO10.安陽馬氏莊園(劉鄧大軍指揮部舊址)
地址:河南省新鄉市
概述:南太行紅色旅遊景區以新時期太行創業精神爲核心,首批納入劉莊、京華村、唐莊、裴寨村、郭亮洞等5個特色鮮明的景區(點)。其中,劉莊村是國家3A級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是農村黨支部書記的榜樣史來賀帶領劉莊黨員幹部群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依靠高科技,發展集體經濟的典範。京華村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有國家4A級景區京華園,中華女傑劉志華發揚“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帶領京華群衆將一個貧窮的京華小隊打造成今日繁華的都市鄉村。唐莊鄉鎮黨委書記的榜樣吳金印,帶領黨員群衆閘河造地、開山修路,建設唐莊西山森林公園,四合社區,萬畝桃園等景區景點,將一窮二白的唐莊鎮打造成了工業、農業和第三産業協調發展的新城鎮。萬仙山郭亮洞是國家4A級景區,被稱爲“世界十大挂壁公路之一”,是郭亮人用血汗和生命在丹崖絕壁上開鑿出的一條長1300米,寬6米,高4米的人工通道。這些代表新時期創業精神的紅色景區,對促進大旅遊、大健康、大文化産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脫貧攻堅戰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作出了重大的示範效應。
NO12.周口市扶溝縣吉鴻昌將軍紀念館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九都東路222號
概述: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簡稱洛八辦紀念館,是爲了紀念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而以其舊址爲依托成立的一座革命紀念館,舊址是南關富豪莊延珍的宅院,爲並肩三所坐南朝北、結構相同的清代民居,均建造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系磚木結構。“七七事變”爆發後,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9年11月,經與國民黨政府協商,我黨在一戰區長官部所在地洛陽建立了“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簡稱“洛八辦”。辦事處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開展統戰工作,掩護地下黨的活動。動員民衆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爲我黨我軍輸送幹部,青年及轉運物資。劉少奇、朱德、彭德懷、徐海東、彭雪楓等我黨我軍領導人曾多次親臨辦事處,指導和部署工作。辦事處設有接待科、秘書科、機要科、電台室、救亡室、醫務室、經委派、炊事班等。工作人員最多時達到一百余人。先後有劉向三、劉子久、袁曉軒三位處長在此主持工作。辦事處在連接延安與華北、華中等根據地的交通、與一戰區的聯絡、掩護幫助地方黨組織開展工作、統戰和情報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爲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NO14.鶴壁市石林會議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