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藝術師範學院和國家藝術理事會推出“唱!我們的故事”計劃,收錄12首本地原創歌曲,爲中小學提供光碟與歌詞本、教案與教學資源。
“唱!我們的故事”。
這是首個集合近20名本地教育工作者和音樂人創作的工程,目的是爲中小學音樂教師結集本土創作的歌曲,讓音樂教學資源更爲豐富,通過音樂增進學生對新加坡文化與身份的認識。
教育部屬下的新加坡藝術師範學院連同國家藝術理事會首次推出“唱!我們的故事”(Stories We Sing)計劃,把12首配合計劃原創的歌曲錄制成光碟。光碟與歌詞本、教案與教學資源將提供給中小學,教學對象是小學高年級至中學低年級學生。
12首歌曲包括六首英文歌,以及華文、馬來文與淡米爾文各兩首。創作者包括本地作曲家董葉明、華語樂壇知名音樂人梁文福、小寒和黃韻仁等。本地繪本作家李高豐(阿果)爲歌詞本繪圖。
教育部教育總司長王斯芸昨天爲“唱!我們的故事”光碟與歌詞本主持推介。本地作曲家董葉明也是資深教育工作者,在新加坡藝術師範學院任職,負責監督計劃的歌曲制作。
他受訪時說:“我們希望爲本地音樂教學注入新意,通過歌曲傳達價值觀,提高學生對新加坡文化與身份的意識。歌曲也使用不同的樂器,例如二胡、印度傳統樂器等,希望學生能從這些跨語言的曲目提高對多元文化的鑒賞。而且,歌曲由本地人創作,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梁文福作品反映社會冷漠
他舉例說,梁文福創作的《隱形的雪》就帶出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希望鼓勵人們做出改變,拉近與鄰居等之間的距離,融化“隱形的雪”。
歌詞有這麽一段“站在你身邊,算來有幾年,每天電梯裏面,我們視而不見。住在對面,像地球另一邊,明明是熱帶,爲什麽感覺,我們住在冬天。”,貼切地反映本地社會現象。
由董葉明作曲、詩人李順榮填詞的歌Song of the Fisherfolk,以及One By One也收錄在“唱!我們的故事”。董葉明說,Song of the Fisherfolk以漁夫捕魚養家爲題材,雖然背景不設在現代,但歌曲傳達的“不畏風雨,堅韌不拔”精神可讓年輕一代有所啓發。
他希望這12首歌只是“起點”,期待借此鼓勵更多師生進行音樂創作,譜寫更多“我們的故事”。
除了參與創作,幾所學校的教師與學生更爲歌曲“獻聲”。教師也試教歌曲,爲‘唱!我們的故事’設計50個教案。
四德女子中學主導教師(音樂)林輝賢以小寒作詞的《對手》爲試教題材。她認爲,歌詞有意思,傳達“不放棄、堅韌”的價值觀。
她認爲,音樂課除了教導技巧,也能進行價值觀教育。《對手》其中一段“既然連四季都沒有,就該像夏天的暖流,像大樹守候公路的左右,沒有孤行理由”讓她印象深刻,體現人們之間相互支持的重要。
林輝賢說:“我讓學生分組分析不同段落的歌詞,先以他們的角度诠釋歌曲的意思,再與他們分享創作者的創作概念。這首歌旋律輕快,非華族學生也喜歡。我覺得,這是讓學生接觸本地創作與音樂的好機會,希望從中激發學生對音樂創作的興趣。”
有興趣欣賞歌曲的公衆可到:https://soundcloud.com/user-293745347/sets/stories-we-sing-alb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