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是根本沒辦法去國外嘛,所以有時候看到自己想去地方的圖或視頻,還會蠻心癢癢的。其實國內的美也無處不在,從沿海到內陸,從南方到北方,怎麽走都能走出心動的感覺來。而且,有的地方完全不輸國外。
01漳州火山島
我玩的遊戲不多,所有遊戲裏,最愛的就算紀念碑谷了。
本來種草了西班牙的紀念碑谷建築——muralla roja,但現在海外疫情太太太嚴重了,尤其是西班牙,以至于想都不敢想。
拍照是旅行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我的旅行觀裏,用你的全身感官獲取對一個地方的感受後,再加上拍照與拍視頻的配合,才是最佳的打開方式。如果只是僅僅爲了拍照而去,那就沒意思了。
建築充滿了阿拉伯風情,房子在海邊錯落有致地排列著,中間還擺放著一些熱帶植物,充滿了藝術感,甚至有點不像是這個世界上會存在的景觀。
這個建築群的設計師是西班牙的建築鬼才Ricardo Bofill,懷揣著「讓鄰裏關系緊密點」的初心,他設計了這些公寓,畢竟現代人離不開手機,人與人之間真實面對面的交流,在變得越來越少。
我並不否認這個地方的景色,從拍照出片的角度來說,它很容易拍出一些大片,並且是讓人第一眼看到就能wow的那種,但是實際的體驗並不是很好,抄襲別人也不好。另外,這兒需要收門票,100每人,這個價格並不劃算。
漳州版的救贖山↑
圖片來自小紅書用戶:瞳仔
第一眼看照片,火山島的救贖山還是讓人覺得挺光鮮亮麗的,從拍照角度來說,的確也很上照,似乎怎麽凹造型都合適。但是,直接抄過來的東西,我覺得沒有靈魂,同時也是不尊重原作的表現。
明亮鮮豔的色彩,童稚的線條,救贖山擁有養眼的外表同時,其實還蠻有故事可講。它是由一位藝術家Leonard Knight創作的野生藝術裝置。
藝術裝置從造山到上色,他足足花了24年的時間,這是在時間中慢慢磨砺出來的一份禮物,展示了老人的信仰,以及愛的力量。
這也是我爲什麽很反對漳州火山島同款的原因:如果只是原模原樣地照搬過去,除了外表差不多以外,作品本身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就消失殆盡了。反正假的救贖山我是絕對不會去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原版:
阿蘇農場樂園(阿蘇ファームランド)
在日本的熊本縣,如果你想要獲得徹底的放松,不妨去阿蘇農場一住。農場裏這群半球形房子就是住宿的房間,還有熊本部長定制款,簡直讓人一秒回到童年。
圖片來自:北野明仔
現在去日本熊本的阿蘇農場也不太現實,所以就可以把這裏當做可以可實現的替代選擇吧。如果不睡,單純地凹凹造型拍照,也能是有趣的回憶,或者給朋友圈帶去一點奇妙視角。
看到網上的本地人說,火山島在一波熱度過後,已經開始涼涼了。許多人因爲照騙來到這裏,發現這裏風景的確就一般般。
除了這些網紅打卡點外,這兒的交通也非常不方便。另外島上竟然沒有正規的的士,都是路邊的司機在主動攬客,價格不合理,讓人坐車也不是很有安全感,總感覺每個環節都會被坑。
02杭州小冰島
曾經有段時間,杭州的小冰島特別火,各路公衆號,某紅書經常推薦這兒。然後這地方的存在,是不去後悔,去了更後悔。沒有濾鏡,小冰島就沒法看。
說得難聽一點,這裏就是個廢水潭,配上沒有什麽看點的山,只不過兩座山中間形成的倒三角空隙,成爲了一個拍照的亮點,是天然的對角線構圖法。
圖片來自:阿姆斯特坦
不過,小冰島旁邊的中國美院倒是蠻值得逛逛的。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
中國美院裏有個很有特色的展館「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這可是全亞洲最大的設計博物館,去這裏比去什麽小冰島強多了。
田中一光的設計魅力在于,他用簡單的集合圖形組合成了日本特色元素,比如藝伎、小鹿、武士……每一種形象都非常生動,看完展後的我當場pick了這位藝術家。
寶壽山
我們先來看看存在于濾鏡中的寶壽山是怎樣的↓
圖片來自:朗多celtics
但其實它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人造景點。
而且拍照設備因爲風吹雨打,缺少後期維護,看起來破破的,不加濾鏡呈現在眼前,就真的只能說一般。
圖片來自:皮小鹿
不過對于親子人群來說,它還是有一個小優勢。畢竟幾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愛挖沙子,帶它們去城市裏的人造海灘邊玩玩沙,還是可以收獲一段有趣的時光。
但是鹹魚和我說,美中不足的就是:洱海邊上的這些拍照裝置,讓人終于理解了照騙是怎麽回事。沿海公路上密集地分布著一家家網紅拍照打卡點,沒錯,它們只是專門爲了拍照而設置。
圖片來自:影像雜彈
每家店的裝置也大同小異,透明的球形玻璃椅,月亮椅,看起來還挺夢幻的。
下面我們盤一下洱海拍照道具裏最熱門的幾樣:
top 1:玻璃球
玻璃球椅子是具備天生優勢的,既能把洱海的景全收納進來,不被遮擋,球形也能讓人容易擺出好看的姿勢。
如果是第一批拍玻璃球照片的人,那是先鋒。而等到大家審美都開始疲勞的時候,玻璃球照片就沒有讓人覺得那麽有趣了。
鹹魚和我分享說,其實沿著洱海隨便走走拍拍就很美,山色與水面讓人陶醉。
爆紅的照片千篇一律,有趣的生活捕捉萬裏挑一。
跟著網紅打卡,能出好看的照片,的確是一件還不錯的事情,但這樣的遊玩通常是淺嘗辄止,我們也會失去一種真正理解目的地的方式:通過細品人文故事與現有景觀深入了解一個地方。
現在回想學生時代學習的那些詩人的詩詞,覺得意境實在太美妙了。比如李白《蜀道難》裏寫的:“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爲乎來哉!”雖然是險要的景象,天才的描述讓人驚歎,很想去一睹奇觀。
只不過當時的我爲了應付考試,都沒能好好體會到詩歌裏的這些美感,現在想想還覺得挺後悔的。
對了,如果你也碰到過類似的坑爹景點,歡迎來評論裏說說,大家互相避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