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天(4月9日)中午12點,新加坡新增287例新冠確診病例,創單日新高!累計確診達1910人,累計死亡7人。
今天確診的本地感染284個病例中,超過一半來自S11榜鵝客工宿舍感染群。有219起與之前確診感染群或病例有關,有46起目前與其他病例暫無關聯。加護病房的病患爲29人。
鄰國方面,馬來西亞今天新增109例,累計4228例。印尼新增337例,累計3292例。菲律賓今增206例,累計4076例。泰國新增54例,累計2423例。
從今天(4月9日)起,對于違反新加坡抗疫措施的人,有關當局不會進行勸導,而是直接發警告信。
“斷路器”抗疫措施才開跑兩天,就有上萬人不遵守條例而獲書面勸告,還有繼續營業的非必要服務商店遭勒令關店。
(被剪斷的隔離帶,圖片來源:堅果先生)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也在臉書發帖,說現在還是太多人聚集了!並附上了一張一群人打太極的圖片:
(照片來源:馬善高FB)
今天,有近百名Grab司機爲了領取送餐裝備,在Grab總部外排隊,而且大家都沒有保持安全距離,警察出動三輛警車到場勸誡,現在Grab總部已關閉。
(照片來源:Singapore Election News Portal)
根據環境及水源部發布的文告,“斷路器”抗疫措施實施的頭兩天,共有三人接到嚴厲警告,約一萬人收到書面勸告。
大部分書面勸告在小販中心、巴刹和組屋公共空間發出,其中3000多份是在昨日發出。
文告透露,有三人屢勸不聽,接到警告。其中包括一名男子在紅山弄第89座組屋,坐在劃上“禁坐標記”的座位上用餐。當執法人員要求他離開時,他卻移動到另一張桌子繼續用餐。
國家環境局也在昨日早餐和午餐時段在巴刹發出307個書面勸告,在熟食中心發出611個書面勸告。
根據國家環境局發布的文告,有公衆因在巴殺攤位購物時沒有遵守安全距離而接獲書面勸告,有的公衆則因坐在熟食中心用餐區或沒有與他人保持一米距離而接獲勸告。
截至昨天,環境局已在15個巴刹落實人流控管措施,還將推行至環境局或環境局委任管理業者的另外25個巴刹,這些多爲人潮多的巴刹,約占全島半數巴刹。
(因違反規定,而被警察勸誡的老人。照片來源:馬善高FB)
另外,在4月7日,有十個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商家如常開門營業,被執法人員勒令關店。這些商家包括:中醫零售店、保健與美容産品店、錢幣兌換商、手機店、消費電子零售店、廚具和文具店。
當局已向他們發出口頭警告,如果繼續無視規定,將面對罰款或暫停運營的懲罰。
在“斷路器“實施的第一天,當局也共派出200多名安全距離大使和職員,到全島近1萬零700家經營餐飲、零售和旅遊業務的商店,展開執法行動。他們接下來會加強執法,並會毫不猶豫地對違規商家采取行動。
(圖片來源:馬善高FB)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表示,從即日(4月9日)起,如果執法人員發現有公衆不遵守“斷路器”條例,如在公共場合聚會等,會面臨嚴重後果。
第一次觸犯:立即發出警告信
第二次觸犯:罰款300新幣
第三次觸犯:被控上法庭
(以後不會見到這麽溫柔的勸告場景了……)
爲保證政府的抗疫措施可以有效實施,昨天新加坡國會神速通過《Covid-19 (Temporary Measures) Bill》(冠病臨時措施法案)。
凡是違反該法案的人,如果是屬初犯,將會面對最多1萬新幣的罰款或不超過6個月的刑期,或兩者兼施。重犯會面對最多2萬新幣的罰款、不超過12個月的監禁,或兩者兼施。
馬善高也在臉書貼文中呼籲大家,不要浪費專門爲“斷路器”措施而設立的“同舟共濟預算案”:“斷路器”措施已落實兩天了,如果大家繼續這樣,所有人的犧牲和50億的“同舟共濟預算案”都是徒勞。
51億新幣的“同舟共濟預算案”,是新加坡在兩個月以內推出的第三輪經濟援助。加上之前兩輪的措施,新加坡已經爲新冠疫情撥款高達599億新幣,占GDP的12%。
其中,後兩個預算案共動用210億新幣的國家儲備金。今天,總統哈莉瑪正式簽字批准兩個動用國家儲備金的預算案。
(哈莉瑪帶著口罩簽字)
哈莉瑪強調,預算案批准後,政府盡快落實配套。同時,她也呼籲社會大衆負起責任,遵守抗疫措施,共度難關。
今天,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與新西蘭總理阿德恩通電話,交流兩國的抗疫方針。他隨後在臉書上發帖,說新西蘭是在阻斷措施實施11天後,疫情才緩和下來,而新加坡現在才是第三天,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需要大家配合政府的抗疫措施,希望到第11天來臨的時候,在新加坡的我們也能看到一定的效果……
新加坡眼評論
新加坡政府的策略自始至終是壓平峰值,而非遏止傳播。早在2月8日的電視講話中,總理李顯龍就說,“如果確診病例數字持續增加,病毒仍在傳播,情勢惡化到醫院已經無力收治所有感染者的情況時,新加坡就得考慮改變措施了”。
這是因爲認爲病毒傳播不可能遏止。即便遏止了第一波,也會有第二波(當前)、第三波、第四波。既然選擇的是壓平峰值,那麽,“封城”是越晚越好。那麽,最晚什麽時候該開始封呢? 封的時機是:如果不封,再過10-14天就發展到無法控制的病例數,到了這個時候,就不得不封。
4月7日執行”斷路器”系列措施,如果效果好,峰值大概會出現在4月17-21日之間。換句話說,如果4月上旬出現每天一兩百例,那麽,到了4月21日如果達到4000例以上,並不讓人感到意外。政府之所以緊急啓動新加坡博覽中心“方艙醫院”和紅山弄空置組屋等地爲客工宿舍,肯定是從病例和追查數據預見到病例將大幅上升。
如果“斷路器”系列措施奏效,到了4月21日之後新增病例應該下降。經過第二個10-14天潛伏期,到了5月初就應該回到可控水平。所謂“可控”,並非完全遏止,而是不對醫療資源形成擠兌。
這個策略的一個基本認知是疫情中心會在全球範圍內流轉,新加坡作爲高度開放的經濟體和航空、航運樞紐,而且處于赤道,無論季節如何變化,南北半球往來的商旅都會把病毒帶到新加坡。加上缺乏戰略縱深,新加坡躲無可躲,不可能每一次疫情來襲就封城,所以,唯一可行的策略恐怕就是壓平峰值。
讓我們再次回顧李顯龍2月8日的講話。在那次講話中,他也說,如果新冠病致死率與流感差不多,而情勢惡化到醫院已經無力收治所有感染者的情況時,那麽新加坡政府會改變措施,鼓勵輕症患者去看家庭全科醫生,然後在家休息治療,從而把緊張的醫院資源留給那些對病毒更缺乏抵抗力的人群,比如老人、孩童和有並發症的人群。
《環球網》2月9日的一篇評論認爲,這個與中國政府高層多次強調的底線思維很相似。
目前,新加坡並未陷落到李顯龍2月8日所提出的底線。政府的策略是一步步來,而非“一下掐死”。這是因爲它認爲“一下掐死”的話,病毒還沒消滅,這個國家和社會就先完了。即便國家和社會這次捱過去了,等到下一波國際傳播來襲時,新加坡仍受不了再一次的“一下掐死”。
至于這個策略的判斷是否准確,以及這個策略是否成效,有待5月4日“斷路器”系列措施效果觀察。就目前而言,唯一肯定的是,如果仍有人不當回事,肯定浪費大部分人的努力和付出。政府對這些人不會手軟,人們也不會答應。從今天(4月9日)起,執法人員發現公衆聚集在公共場所,將立即發出警告信,然後將之驅離。我們推測,政府很可能將之升級,再過幾天可能就直接開罰單或發傳票,而不是只給警告信了。
亂世用重典,雷厲風行是必須的。 接下來幾天若有愈加嚴厲的新措施,我們絲毫不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