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斷路器”能否真正阻止病毒來路?
4月7日起,新加坡開始實施名爲“斷路器”的阻斷措施,關閉非必要工作場所和學校以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在新加坡社區內傳播。這一措施對居民的社交安全距離進行進一步加強管控。
烏節路商業區人流明顯減少
“斷路器”措施實施數日以來,新加坡街頭行人明顯減少,多個著名商業區和辦公區幾乎空無一人,新加坡政府控制人流的措施看似已經初見成效。但是近來,新加坡內閣的多位部長紛紛對阻斷措施的實施狀況表示不滿。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更是批評稱,部分不守規則的人正在破壞全新加坡的努力和犧牲。
市場人流依舊
爲何執法嚴峻的新加坡,卻在抗疫措施的落實上沒能一步到位?這要從“斷路器”措施的設置以及新加坡人的生活習慣說起。
首先,“斷路器”措施並不是通俗意義上的“封城”。大量生活服務設施,包括市場、超市、餐廳、理發店、甚至寵物用品商店都可以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繼續開放。民衆爲滿足生活需要繼續外出原則上也不違背這一政令。其次,很多新加坡人都有戶外運動的愛好。作爲發達經濟體,新加坡一直注重提倡居民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特別是長跑愛好者在新加坡人數衆多。而“斷路器”措施並不禁止他們外出鍛煉。另外,和國內一樣,新加坡居民,特別是年長者有早上前往市場買菜的習慣。特別是周末早上,更是老人們備齊一周貨品的首選時段。市場攤販們也會抓住這一黃金時機,准備更多貨品等待客人。阻斷措施也無法立刻阻斷這樣的生活習慣。最後,“斷路器”措施中有很多關于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但是部分關于同居親屬、直系親屬、甚至家庭生活方式的規定過于細致,給執法帶來了不便。
這個周末,不少市場出現人潮,而市區、郊外的多個公園也人滿爲患。執法機構的執法壓力也不斷增大。對此,新加坡政府、媒體和公衆都表示了擔憂。針對執行尚不如預期的“斷路器”措施,新加坡政府已經連續出台多項政策,進行查漏補缺。在連續幾天總計開出超過13000封警告信後,新加坡執法部門已經意識到,警告並不能提升人們的警惕心理。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宣布,自4月12日起,無論是否初犯,所有違反法令的人都會直接收到300新元(1新元約合5元人民幣)的罰單。同時,部分在“斷路器”措施初期得以繼續開放的公園、海灘也被關閉,避免運動愛好者聚集。貿工部長陳振聲也表示,政府正在密切關注市場人群聚集的情況,不排除針對市場發布更嚴厲的管控措施。
截至目前,新加坡政府出台了總計599億新元的經濟援助計劃,同時大力推進電子支付,幫助居民保持社交距離,並通過手機應用即時通報市場、公園的人流變化,幫助居民做出明智選擇。盡管政府對使用口罩的態度曾經受到新加坡內外的質疑,但是自上月底開始,新加坡政府根據情況的變化,迅速轉變政策,免費向居民發放口罩。4月11日,新加坡政府已經明確宣布,不使用口罩不可以進入超市、市場、藥店、不能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政府甚至宣布,“斷路器”措施結束後,使用口罩的習慣還是需要保持下去。
新加坡政府爲居民發放的免費口罩
然而疫情無情,變化再快的對策也無法完全跟上病毒的發展,自“斷路器”措施發布以來,新加坡新增感染人數持續升高,在整個3月,新加坡新增病例數超過900例,而僅在4月前10天,新增病例數就超過1000例,總病例數已經達到2299例。盡管其中有外籍勞工群體感染的影響,但是傳播速度依舊令新加坡社會驚詫。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通過電視講話表示,未來幾周將是新加坡抗疫的關鍵時刻。李顯龍稱,從中國、韓國、新西蘭的經驗看,阻斷措施實施一段時間後才能奏效。最重要的是,居民需要與政府充分配合,使阻斷措施能夠落到實處。因此,“斷路器”措施是目前新加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執行初期出現的波折只會讓新加坡政府更迅速地調整措施,加強執法,將阻斷措施貫徹到底。
(總台記者 孫牧甯)
(編輯 韓詠慧)